★ 戴朝明 靳松 葛来安 (.江西中医药大学0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 330004; .江西省中医院 南昌 330006)
198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研究
★戴朝明1靳松1葛来安2(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南昌 330004; 2.江西省中医院南昌 330006)
摘要:目的:对198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方法:以问卷调查形式记录198例初诊患者症状,并且都进行C14呼气试验,将结果统一分析处理。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198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51.01%,其中高于平均线的有肝胃不和(52.19%),肝郁脾虚(53.06%),脾胃湿热(60.03%)及胃络瘀血证(62.50%)4个证型;低于平均线的有脾胃虚弱证(46.35%),胃阴虚证(44.25%)。C14呼气值(+)24人,数值282.50±101.98;(++)50人,数值1009.71±280.26;(+++)19人,数值1910.00±256.89;(++++)8人,2919.29±269.7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区域呈正态分布,不同证型患者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慢性胃炎;临床症状;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研究
慢性胃炎(chronic gestritis)是指由于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复损伤后,由于粘膜具有特异的再生能力,粘膜改建,最终导致固有胃腺体不可逆的萎缩,甚至消失。1728年Stahl首先提出“慢性胃炎”,由于该病的病理变化基本局限于黏膜层,因此严格地讲应称之为“胃黏膜病”或“慢性胃黏膜炎”。本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发病率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00%~90.00%,男性患病者多于女性,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表现为逐渐增高的态势。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4月1月—2014年11月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住院部及胃镜室被诊断为“慢性胃炎”的初诊病例198人。
1.2诊断标准病例中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制定的“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1]。中医证候标准参照2002年制定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指导研究原则。
1.3纳入标准经过电子胃镜和病理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者,无消化性溃疡,梗阻,肿瘤,且可配合调查,无精神病者。
1.4排除标准确诊不属于慢性胃炎,有消化性溃疡、肿瘤、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有严重心、脑、肝、肾、造血系统疾病者;精神病患者不能配合调查者;近期感冒和急性病患者。
2研究方法
临床症状选取参考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制定的“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选取了胃痛、胃胀、反酸、嗳气、口干、口苦、口中黏腻感、口淡无味、胃脘烧灼感、嘈杂、食欲、乏力及焦虑等常见症状,并加入诱发因素如随情绪诱发及饮冷后加重两项,运用问卷调查对198例患者症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参照2002年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根据临床实践,确定肝胃不和(包括肝胃不和及肝胃郁热证)证、肝郁脾虚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亏虚证及胃络淤血证。结合胃镜结果描述,如糜烂等对比研究。并对每位患者行C14呼气试验,统计各证型幽门螺杆菌感染比例,探究证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3研究结果
3.1慢性胃炎症状分布情况对198例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后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15人,非萎缩性胃炎183人。所统计的13个症状及2个症状诱发相关因素中,按照出现频率排名前5的分别是为胃胀(128次)、胃痛(126次)、口干(100次)、急躁易怒(90次)、嘈杂(88次),符合肝胃不和证的诊断标准。各症状按照病情程度分布情况见图1-表1。
3.2不同症状间的组合情况慢性胃炎是个很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关于该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较多,但有关各症状间组合关系的研究较少,故一并收集统计。频数排在前27的症状组合中,组合频率最高的是“胃痛”“胃胀”和“口干”三个症状。见表2。
图1 症状频数分布图
统计198例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阳性感染者为51.01%,阴性48.99%。HP阳性分布区域符合正态分布,C14呼气值(+)24人,数值282.50±101.98;(++)50人,数值1009.71±280.26;(+++)19人,数值1910.00±256.89;(++++)8人,2919.29±269.71。对所有不同证型的患者C14呼气试验HP平均值进行统计:肝胃不和482.61,肝郁脾虚316.00,脾胃湿热586.25,脾胃虚弱391.07。
3.3各证型和HP感染的情况 统计各证型与HP感染情况发现,肝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脾胃湿热证及胃络瘀血证HP感染率高于人群感染平均值;而脾胃虚弱及胃阴亏虚证HP感染率则低于该平均值,具体分布见表3。
表1 慢性胃炎症状频数分布 例
3.4证型和糜烂的关系对分别属于肝胃不和证(包括肝胃不和及肝胃郁热证)、肝郁脾虚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胃络淤血证、胃阴亏虚证的病例糜烂情况进行统计,因胃络瘀血证及胃阴亏虚证糜烂病例过少,统计学比较误差较大,故未纳入比较。文中糜烂分为隆起性糜烂及斑片状糜烂,见表4。
4讨论
慢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证候分布常虚实夹杂。所收集的198例慢性胃炎病例中,15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为7.58%,此与国内其他报道较为吻合。临床症状以胃痛、胃胀、口干、急躁易怒、嘈杂等5个症状多见。其中胃痛(126次)和胃胀(128次)最为多见,比例几乎接近1:1,胃胀尚有肝胃不和之实证及脾虚气滞之虚证,然胃脘痛疼,多为气机不畅,与《证治要诀》“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甚为符合。胃病多实,以往研究多从虚证入手,相关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报道较多。随着社会的发展,饮食结构,生活压力等因素不断变化,易致精神紧张。肝主疏泄,全身气机之调达有赖于肝之疏泄,调节气机之作用。肝失疏泄,可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故而表现为胃脘不适,郁而化热则可见热像,如口苦口干。故临床肝郁相关证候增多,脾胃虚弱型病例则有所减少,本研究中肝胃不和证及肝胃郁热证均归为肝胃不和证。统计病例以“肝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三个证型最为多见,而肝胃相关性慢性胃炎占所有病例的66.67%。然胃为水谷之海,胃病日久不愈,正气亏虚,易于形成虚实夹杂之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调下出现的攻击和防御因子失调[2]。各种致病因素, 尤其是精神因素, 可使大脑皮层受到抑制, 以致胃的神经反射性调节能力减弱, 对胃的保护功能降低, 致使胃黏膜发生炎症性变化。这与肝胃相关证候、虚实夹杂证的病机较为接近。慢性胃炎证候分布与性别、年龄、饮食、情志、烟酒因素相关。慢性胃炎特别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研究发现HP可通过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使胃黏膜屏障受损,粘膜细胞变性坏死,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从而引起慢性胃炎。故HP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研究非常重要,本研究发现不同证型的HP感染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糜烂方面,本次研究探讨了不同证型慢性胃炎和隆起性糜烂和斑片状糜烂的关系,发现肝胃不和与脾胃湿热,肝郁脾虚与脾胃湿热和糜烂有显著性差异,其余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于各证型关于不同糜烂类型关系的比较:肝胃不和与肝郁脾虚有显著性差异,其余证型间无统计学意义。但仍提示实证及虚实夹杂证的糜烂率明显高于虚证,此与张声生[3]对于960例慢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与黏膜糜烂的关系研究的结果相符合。由于受时间、精力、客观条件限制,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尚需进一步深入观察探讨,如在此基础上进行临床药物研究,并观测用药后HP、黏膜及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
表2 不同症状组合情况 例
注:笔者统计了15个项目的119个组合,由于版面有限,且频数相同的较多,故在此仅公布频数排名前27的症状组合,表中情绪为诱发因素之情绪诱发。
表3 各证型HP感染情况 例
注:括号内为该证型在所有病例中的比例,括号外的%内容为各证型的HP感染率。各证型间两两比较,不同证型间的HP感染率无差异(P>0.05),总样本<40例时,采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
表4 各证型和糜烂的关系 例
注:括号外为各证型不同糜烂的病例数,括号内为各证型所占各自证型总样本的比例。
经证型间两两比较,肝胃不和与脾胃湿热,肝郁脾虚与脾胃湿热和糜烂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于各证型关于不同糜烂类型(隆起性糜烂和斑片状糜烂)关系的比较:肝胃不和与肝郁脾虚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证型间无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3):199-201.
[2]朱飞叶,王丽,石灯汉,等.慢性胃炎中医证候归类的流行病学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2):95-98.
[3]张声生,吴兵,牧童,等.9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与发病季节、幽门螺杆菌感染、黏膜糜烂的关系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4):25-26.
Correlation Studies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of 198 Cases of Chronic Gastritis
DAI Chao-ming1,JIN Song1,GE Lai-an2
1.2013GradeofPostgraduate,Jiangx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Nanchang330006;
2.JinagxiHospitalofTrditionalChineseMedicine,Nanchang330006,China.
Abstract:Object:To statistical analysis Clinical Symptoms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of 198 Cases of Chronic Gastritis.Method:Use questionnaire recorded the symptoms of 198 patients.Each patient did C14 breath test,finally unified the result analysis.Results:After statistical analysis,found that h. pylori infection rate of 198 patients was 51.01%.The card type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level of Chronic gastritis was disorder of liver and stomach(52.19%),disorder of liver and spleen(53.06%),spleen and stomach was hot and humid(60.03%),gore(62.50%).The card type lower than the average level of Chronic gastritis was spleen and stomach weak(46.35%),Stomach Yin deficienc(44.25%).C14exhalation experiment (+):24 persons,value was 282.50±101.98;(++):50 persons, numerical value was 1009.71±280.26;(+++):19 persons,number was 1910.00±256.89;(++++):8 persons,numerical was 2919.29±269.71.Conclusion:Area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accord with normal distribution.Patients of different syndrome type with HP infection rat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Chronic Gastritis;Clinical Symptoms;Helicobacter Pylori;Correlation Study
收稿日期:(2015-02-06)编辑:王河宝
中图分类号:R256.32
文献标识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