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梅
大提琴演奏中右手技术问题的探讨
梁冬梅
众所周知,大提琴是一件声音优美、音色浑厚的乐器。那么演奏时如何用弓子“说话”,如何用弓子表达感情是每一位大提琴工作者一生的研究课题。本文对大提琴右手的演奏方法及容易出现的错误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及讲解。相信对每位大提琴演奏者都可有所裨益。
大提琴 握弓 手型 运弓 弓法 连弓 接触点 顿弓 跳弓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美好的声音是每一位演奏者所追求的。就大提琴演奏而言,如何演奏出清晰、结实、明亮的声音,是多年来大提琴工作者不断研究的课题。无论是持琴、握弓、运弓、接触点、弓段的使用等方面,在大提琴的演奏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重点讨论右手的一些演奏方法的问题。
握弓是大提琴演奏的基础,弓子是发音的重要工具,为使弓毛更好地与弦摩擦,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握弓方法。拇指应在弓杆与弓毛箱的交界处,而且要在2、3指(中指、无名指)的中间,1指与4指(食指与小指)都是第一关节接触弓杆。从力学的角度讲,只有这样握弓,才能使弓子保持平衡。手既要拿住弓子,又不能将弓子抓得太紧,正确的握弓应该是很舒服的,所有的手指都要保持自然与放松的状态。当然,在大提琴演奏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流派,从而也形成了几种不同的握弓方法。
1.俄罗斯学派的握弓方法:这种方法握弓比较深,演奏时的着力点是2指,3指和4指,1指的作用主要就是掌握运弓的方向,拇指的位置比较靠后,力量比较大,弓毛一般都很紧。
2.德国学派的握弓方法:这种方法比较古老,运弓时手腕比较高而肘比较低,四个手指有些向弓根方向倾斜,这种发音方法的缺点是音量比较小。
3.法国学派的握弓方法:握弓比较浅,传递力量主要靠1指,各个手指在弓杆上的指距大致相等,运弓时手指有微调的动作,手腕的变化不大,弓子在弓尖部位时4指自然翘起。
这几种握弓方法和手指在弓杆上起到的作用各有不同,所以发出的声音也各不相同。对于演奏者来讲,我们要扬长避短,进行研究和分析。
为了追求演奏声音的完美,我们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握弓方法,真正搞清楚每个手指在运弓过程中的分工,在运弓的方向、力度、以及弓段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手指间新的平衡点,使各手指充分发挥作用,得到新的平衡,我们要调节好各手指在弓杆上的力量转换。比如:在弓根时,力量主要是拇指和3指负责,当下弓运行的过程中,3指逐渐减轻压力,1指逐渐加大压力,进行了3指到1指的力量转换,这种力量的转换主要适用于全弓演奏。
关于握弓,应避免以下错误。
1.拇指太用力,很多学生在演奏时,怕拿不住弓子,就将拇指用力向上顶,使拇指失去了关节本身的弹性,一直处在僵直的状态,必须要及时纠正这种错误,用适当的力量与其它手指配合拿住弓子,并随着其它手指压力的变化来调节拇指对弓杆的反压力。
2.手型前倾,即使握弓方法是对的,但演奏过程中手指逐渐聚拢到一起了,这样做会使弓子失去平衡。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做一些练习来调整,比如:在运弓时,将2、3指抬起,锻炼1指关节的柔韧性,根据不同的弓段随时调整1指与弓杆的接触点,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这个问题会有明显改善。
3.手型后倾,这种错误是将重心集中到了4指,力量不能直接传递到琴弦上,引起力量的流失,无法正确控制力度,使音量变小,声音僵硬。克服这种问题,握弓时要注意1指的第一关节要保持弯曲,如果将1指伸直,右手就无法控制弓子了。
运弓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很多学生在学琴的过程中很难克服的问题,就是弓毛与琴弦要呈90°角。四根弦的运行方向是不同的,特别是 A 弦,A 弦相对其它三根弦而言是最难的,如果弓子与弦不能保持垂直的角度,弓子就会出现上下滑动的情况,从而出现噪音。我们要掌握正确的运弓方法,在运弓之前做好心理准备。在弓根部位时,手腕稍高一些,到了弓尖手腕是比较平的,换弓时弓子不能突然加速,要保持流畅连贯的发音。
关于运弓,我们可以做以下练习。
1.慢长弓联系
运弓时,弓子靠近琴码,尽量地、不间断地缓慢运弓,要求速度和力度要统一,边拉边仔细监听,对发出的音的均匀性、音质、弦的振动等方面加以判断和及时地调整,尽可能地奏出响亮干净的声音。
2.快长弓练习
运弓不但要快,而且要把弓子拉满。这种弓法在练习时,弓子不容易“咬住”弦,导致弦不振动,声音很虚飘,弓子的触弦点也会上下滑动。练习时,应注意每弓开始前的准备动作,尽量“咬住”弦,经过一段由慢到快的练习过程,快速长弓就会达到声音饱满,结实,稳定的效果。
在运弓时,我们还要注意弓速与弓压的平衡。弓速越快压力则越大,音量也就越大,弓速越慢,压力也越小,音量就越弱。如果弓速很快,但压力很小,琴弦就不能产生充分的振动,而发出虚飘的声音,反之,弓速慢而弓压大的话,就会出现僵硬破裂的声音。
运弓和发音是大提琴演奏的基础,需要演奏者用正确的方法长期不懈地练习,才会出现良好的效果。
1.分弓:所谓分弓,就是一弓一个音地演奏,经常用下半弓和中弓来完成,有时作品需要做弱处理时也用上半弓演奏,但这种情况较少见。分弓演奏中,每换一次弓,会出现一次弓子运行的静止点,这就使所演奏的各音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个短暂的停顿。为了消除这种停顿,必须要采用平稳而灵巧的右手动作,使音与音之间能连续而平顺。速度快的分弓,可以缩短用弓的长度,同时也应多加一些手腕与手指的动作,调整好弓段的使用,这种弓法也是跳弓的基础,因此要格外重视。
2.连弓:连弓指的是在一弓之内,演奏两个或两个以上音符的一种弓法。这种弓法发音要连贯、均匀,特别是换弦时更要注意这种连贯性。连弓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不连”。不要受左手换指换把的影响,每个音之间不要有任何的停顿,尤其是旋律性比较强的作品,如圣桑的《天鹅》等。它需要注意力高度地集中同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只有经过慢速练习,才能做到有充分的准备,使手具备控制弓子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音阶进行练习,努力达到每个音保持同样音质的目标。
3.顿弓:音符之间有一个短暂的停顿的弓法叫顿弓。顿弓分为分顿弓和连顿弓两种,分顿弓是由分弓发展而来的,二者紧密相连,这种弓法通常使用中弓演奏,音与音之间要有明显的停顿,这种停顿需要手的压力来完成。在弓尖部位时,要借助1指来“咬住”琴弦,运弓时,右手腕及手臂的放松是绝对重要的;连顿弓是在一弓之内多个音之间做的顿弓,主要依靠拇指和1指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来完成,连顿弓是一种很有表现力的弓法,这种弓法比较难掌握,理论上,连顿弓其实是一个连弓的动作,但每个音都是清楚分开的,演奏时要“咬住”琴弦,然后拉每个音符是放松的,用1指轻轻地压弓杆,连顿弓与其它弓法一样,需要通过音阶由慢逐渐加快地练习,也就是说,左手动作与右手的连顿弓完美地结合,才能达到令人惊奇的效果。
4.跳弓:跳弓有两种,一种是人工跳弓,一种是自然跳弓。人工跳弓是依靠手与臂的结合,练习时,用弓子在弦上做原地的拍球动作,要求落和抬弓子都要保持平衡,而且拍的高度要统一,熟练以后再加上横向“拉”的动作,注意弓子不要跳得太高,特别是在高把位,手腕的控制和左右手的互相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自然跳弓是一种快速的分弓,找准跳弓应该使用的弓段,利用弓子自身的弹性,加上一定的速度和弓子在弦上正确的接触点就跳起来了,这种弓法的用途非常广泛。如圣桑的 a小调协奏曲,罗可可第二、第七变奏和鲍斯特列姆练习曲第五册第八课。
弓子的分配对于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重大的意义,在运弓过程中任何突然地加速和减速,都会使声音失去平衡,成为演奏中的不良因素,这都是弓子分配不正确的后果。比如说,有很多学生做慢长弓练习时,在一弓的开始速度比较缓慢,由于在时值内要求把剩下的弓子用掉,于是就加速将弓子拉满,这样做就会使声音突然加强。反之,在开始的时候不注意弓子的分配,速度很快,却又发现弓子“不够用”了,就开始减速,从而使听者有“窒息”的感觉。但是有的时候根据作品的要求,需要在一弓内做渐强和渐弱的变化,我们就要将弓子特殊分配一下了。渐强时要使弓速加快,多用一些弓子而且弓子要向琴码方向移动,反之,做渐弱处理时,运弓就要减速,少用弓子同时弓子要靠近指板。这样才能达到作品要求,使作品流畅、清晰。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不对称弓法的弓子分配问题。不对称弓法指的是同样长度的弓子,时而拉一拍,时而拉二拍,或三拍、四拍,要求上、下弓虽然时值不同,但弓长、力度和音色必须统一。例如,罗可可第一变奏就是这种弓法,下弓两拍,上弓一拍,练习这种弓法,容易出现上弓音突然加强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第三拍时,应该适度地减轻弓子的压力,来消除弓速加快而产生的声音加强。演奏这种结构不对称的乐句时,弓子的分配和声音的平衡比较困难,演奏者应多加思索地练习。
重视大提琴演奏中右手的技术十分必要,有了完美的右手技术才能在演奏中用弓子“说话”,并将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
[1]吴秀云.大提琴技法的演进与训练[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塞缪尔·阿普尔鲍姆,塞达·阿普尔鲍姆.世界著名弦乐艺术家谈演奏[M].上海文艺出版.
[3]纪汉文.大提琴演奏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
[4]耶胡迪·梅纽因.梅纽因论小提琴[M].人民音乐出版社.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