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民主的价值内涵及其实现*——基于“经济”和“民主”契合的视角

2015-02-14 11:16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主权民主权力

曹 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政法学院,湖南 长沙,410004)

在西方民主理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济民主思想源远流长[1]。但从词源意义上看,“经济民主”作为一种语言实践和专业术语在国内外得到认可和使用却是新近的事情。最具代表意义的是美国民主理论大师罗伯特·达尔在1985年推出《经济民主理论的前言》一书,从政治学的角度对经济民主作出了强有力的阐释,在学界影响深远。然而,人们关于经济民主的概念内涵迄今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正如著名民主理论家萨托利所说:“经济民主至今仍是一个内容过于含混的名称,……成了一个放浪形骸的概念”,“它是一个多义的概念,因而最终成为一个无从捉摸的概念”[2](P10—11)。从词义分析角度来说,“经济民主”是“经济”与“民主”两个概念的复合词,中心词是“民主”,对它们各自的词源意义及其内在关联性和逻辑性的探究,无疑有助于理解经济民主概念的科学内涵,以澄清一些有关经济民主认识的误区。

一、民主之本:人民主权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民主”作为一个古老的术语,词源学定义由古希腊文“demos”(意为“人民”)与“kratia”(意为“权威”和“统治”)结合而成。自公元前5世纪以来,民主的经典定义即“人民的权力”或“人民进行统治”[3](P200)。自 16 世纪时由法语引入英语,民主在英语世界中的含义就一直是“人民统治”或“人民主权”〔rulebythePeople)。更准确地说,民主最原始、最简单的含义就是由全体公民共享公共权力、平等参与国家治理。

民主词源意义看似简单,实际上民主却是政治思想史上最混乱和歧义的概念之一:谁才能被认为是“人民”?对统治的范围应当如何作广义的或狭义的解释?或者说,什么是民主活动的适当范围?如果说“统治”包含政治,那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它是否包含着其他领域如经济或社会?不同思想家对上述问题作出了各自不同的回答,造成纷繁复杂的民主景观。种种不同的民主观必然对民主概念作出不同的阐释,其中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古典民主与现代民主之间的区别无疑最明显。古典民主主要是一种价值理念,更多表现为直接民主。而现代民主主要是一种制度形式,表现为间接民主。《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在上述意义上对“民主”作出解释:“古老的政治用词,意指民治的政府,源于古希腊语demos(民众的)统治。在现代用法中,它可以指人民政府或人民主权,代议制政府及直接参与政府;甚至可以指(不太确切的)共和制或立宪制政府,也就是说法治政府”[3](P202)。两者差别如此之大,萨托利认为有必要对民主的内涵做明确的说明:(1)民主的理想不能够界定民主的现实,反过来说,现实中的民主不是,也不可能会同理想的民主一样;(2)民主是从其理想和现实的相互作用中,并从应然的推动力和实然的抗拒力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形成的[2](P9)。

西方近代以来,“民主”概念的演变源于与“自由”的关联与冲突。自由主义的核心目标是把政治从宗教控制和封建专制政治中解放出来,构建市民社会。尽管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在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反对一切法律特权上是一致的,但在立宪自由主义的早期发展阶段“自由”并未同“民主”联姻,自由与民主在西方融合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实践。自由主义者的捍卫者大多数出于对自己的财产权的担心而害怕民主,在他们看来,民主并不是个好东西,它可能导致“多数的暴政”,侵犯少数个人权利,而这恰恰是他们所要极力反对和防范的。18世纪末,自由主义为避免个人权利遭受国家权力侵害寻求理想的政府形式过程中,他们设计了作为国家形式的民主,并赋予“民主”一词以新的含义,同时用“自由”为民主设置障碍,不仅对专制的权力进行制约,对民主的权力也实行制约。民主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公共权力的无限权威,因此,必须为公共权力规定一个明确的和固定的界限,把它限定在“公共领域”内,与此相适应,划分出一个不受政治权威与社会干预的私人生活领域,强调个人自由,崇尚个性,限制民主的无限权威,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崇尚自由市场秩序。而民主主义者不同,主要关注国家所产生的规范和内容,希望行使权力,而不是监督权力,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保护公民的平等权,实现财富的平等分配,平等是民主主义的主要关怀。两者的基本差异在于“自由主义以个人为枢纽,民主则以社会为中心”[2](P392)。

古典民主在不知不觉中被置换为自由民主:民主不再理解为民众的直接参与,而是通过选举的代表来治理;民主不是多数人的统治,而成为制约公共权力的方式,是一种不受独裁控制的制度。它不允许独裁累积权力肆意横行,而是寻找一个限制国家权力的方法[4](P142)。民主甚至不是人民的统治,而是“政治家的统治”[5](P357)。正当西方自由民主宪政国家开始为“民主化浪潮”欢欣鼓舞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不平等问题日益凸显,自由、平等、民主三者的一致关系发生破裂:少数人有产者享有财富和经济控制权,大多数无产者却遭遇贫困、异化、不平等,威胁民主的政治自由和政治平等原则。如何使人类摆脱经济枷锁和不平等,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就成为工业革命以来从社会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西方先进思想流派的奋斗目标。

承载在“民主”这个古老的术语下的不同民主形式有没有什么共同接受的核心内涵吗?回到民主的词源意义可以探寻这一词汇最朴素同时也是最核心的含义。正如安东尼·阿伯拉斯特所言,尽管民主的定义纷繁复杂,但所有“民主”定义的根基,不管是明确还是复杂的,存在大众权力的理念,存在于权力、以及可能也包括权威依赖于人民这样一种形势。权力或权威通常被认为是政治性的,因此,它经常采取人民主权的理念——人民是最终的政治权威。但是民主不是一个狭义的政治概念。民主并不总是象征政府的一种形式或者选择政府的一种形式:它可以是一个应用于整个社会的术语[6](P13)。在任何合理的“民主”概念中,人民是一个必要的关键因素。说一个国家或者政府或社会确实是民主的或者“在最后分析意义上”是民主的,任何一种声明都必须包括这样一个含义,即关注政府、政体或国家在这个或那个角度上是服务与或代表人民的[6](P14)。

自18世纪起法国卢梭提出“人民主权”理论以来,“人民主权”便成为民主最本源的意义。“人民主权”是一个“动态的理想”,“它虽然永远不可能完全实现,但却值得永远追求”[7],因为它能够激励人们不断改进现状,使各种现实的制度安排依据人民大众的利益而调整和变革。从经济上说,人民主权必然挑战富人的财产权和经济不平等。可以说,民主之所以成为一种价值目的无不与人的利益相关,是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永远公正的东西”[8](P35)。如果没有大众化权力的理念内涵,人民不能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人民主权不能落实到人民利益和福祉方面,主权原则就会被架空被抽空。不论是以权力制约权力还是以权利制约权力,民主本质上是追求大多数人的利益,是实现社会经济正义的保障,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经济正义,如同美国基督教现实主义神学家莱茵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Niebuhr)作出的深刻解析,“人有一种不正义的倾向,所以民主是必要的,人有一种正义的倾向,所以民主是可能的”[9](P73)。只有把人与人的权力关系以及利益关系当作民主理论的出发点,并把制约公共权力、保障人民权利作为民主的内容,才能形成符合时代特色的人民主权理念并转化为民主的实践。

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做主。马克思、恩格斯还将“社会”与“民主”联系起来,认为真正民主的实现,必须消灭社会领域特别是生产领域的剥削关系,人民自主代替阶级剥削,“自由人的民主”代替国家形式的民主,最终实现人类的经济解放。“民主含着社会平等的要求”[10](P663),“平等应当不仅是表面的,不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它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领域中实行”[10](P664)。

综上所述,民主蕴涵着大众化权力的理念,民主即人民主权、人民当家作主。但民主不是一个狭义的政治概念,而是可以运用于整个社会的术语。正如罗伯特·费默尔所言,“民主什么也不是,就是大众的权力”,“真正的民主意味着把实际的政治经济权力让给大众”[11](P471)。民主外延的扩展意味着可以被顺理成章地广泛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不仅用来描述政治体制,而且还可以用来描述其他社会体系[12],由此衍化出“社会民主”、“经济民主”、“文化民主”、“家庭民主”等词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的民主家族概念体系。沿着民主的本源意义,可以推导出经济民主的一系列具有维特根斯坦所谓的“家族相似性”的价值内涵,其中人民主权、人民大众共享经济权力是其最基本的内涵。尽管民主概念的复杂造成经济民主概念的歧义,从民主的词源意义出发界定了经济民主的概念,无疑有助于把握经济民主的本质内涵。希腊民主理论家塔基斯·福托鲍洛斯在这个意义上道出了经济民主的本质,“如果我们把政治民主界定为政治领域中的人民主权——它意味着政治权力平等分配意义上的政治平等,那么经济民主就是经济领域中的人民主权——它意味着经济权力平等分配意义上的经济平等”[13](P163)。

二、经济之源:人的正当需要的满足

在西方,“经济”一词源于古希腊文的oikonomia,原意为家庭管理,最早见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色诺芬(公元前430—355年)所著的《经济论》。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政治学》也沿用了“经济”一词,并赋予了它“谋生手段”的含义,是取得生活所必需的并且对家庭和国家有用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14](P3)。在古代思想家看来,经济应该意味着“这样组织生产,以使需要能够得到满足,而自然资源则不被过度消耗”,还意味着“交换应该是公正的”[15](P15)。也就是说,通过交换相互得到补充的只应是用于满足需要的和本身无法生产的。尽管现代市场经济意义上“需要”与古代不同,但“经济”还是以尽可能广泛地满足需要(即欲求)为目的。“以自给自足为基准的古代欧洲的‘家’失去了其作为经济行为在其中实现的机制框架的功能;以分工为基础的生产和普遍交换为指向的市场取代了这种‘家’的位置”[15](P58)。亚当·斯密以理论概念的形式概括了这一发展。在斯密看来,市场经济内在地包含着一种自由、平等原则,具有正义的伦理道德倾向。当代西方经济学最流行的经济概念是由罗宾斯表述的定义,即把“经济”理解为:“为满足需要而合理对待短缺的资源”[15](P60)。“经济”蕴含着人类需要满足的有效性和公平性,而不仅是技术意义上的“效率”。

马克思主义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认识经济的物质基础作用,“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衣、食、住、行以及其他的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16](P31)。在这个意义上,需要是人类自身的内在必然性,“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16](P514),由此形成的社会劳动配置和交换奠定了人与人利益关系的基础。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强调经济与民主的关联,“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一开始就浸透着民主精神”。

三、经济民主的内涵:人民主权的经济意蕴及其实现

如上所述,对“民主”的规范性词义和“经济”的伦理性词义考察可以推演出经济民主的人民主权价值内涵。经济民主就是民主的经济内涵,即把“人民主权”原则和思想运用到经济领域[17](P64),意味着人民大众在经济生活中处于主体地位和享有主体权益。概言之,经济民主是经济共同体的公民能有效实现对自身经济资源(机会、权力、权利、财富)的支配,而不屈从于经济强势的专制,不管是经济强势群体还是共同体人格化身国家的经济专制,它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深刻意蕴。

第一,经济民主不是经济专制,它的本质含义就是人民在经济上当家作主,意味着相对于公权力和精英群体的经济特权而言,人民大众具有经济主体地位与平等权益。具体地说,从公权与私权的关系视角来看,经济民主意味着人民相对于公权力管制具有经济地位利益上的自主性或主体性;从精英群体(或富强群体)与人民大众(贫弱群体)关系视角来看,经济民主意味着人民相对于精英强势具有经济地位利益上的自主性或主体性。

第二,经济民主更是一种实现经济利益公平配置的制度安排,旨在协调公权与私权、精英与大众经济权益关系。作为一种利益均衡机制,经济民主的有效运转需要国家或政府强制力的法律规范、政策措施。可以说,所有实现国家与民众、精英与大众、贫富公民群体、劳资之间的合作博弈与利益均衡,保障最大多数民众经济权益公平配置的制度安排,都属于经济民主制度。它包括财产所有制、分配政策、资源配置机制、劳资合作治理方式等多种制度形式。

第三,经济民主制度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效率与公平相统一基础上的社会公平正义。效率作为经济民主的价值目标,不是以技术效率为核心的经济增长而是通过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来满足人民大众的基本需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平等,更多是基于收入、财富、经济机会、权利分配意义上的公平,不仅包括经济公平也包括社会公平。换言之,经济民主并不是要求在经济领域内特别是收入和财富的分配领域内一律平等和绝对平均,而是关注人民大众作为经济生活的主体,在享有平等的经济权利前提下,经济机会能够向全社会公平提供,并且通过制度安排保护弱势群体的经济权益,从而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

第四,经济民主的实施即是人民大众经济社会权利的实现。经济权利是人民大众获得经济利益的资格,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规定的公民经济权利,并以国家强制力作保障为公民取得经济利益提供可能性,是公民基本的生存权利和基本的需要。现代公民权包括公民自由权利、政治权利、社会经济权利等多重权利。正如《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指出的,“公民的政治权利是‘免费的’,它们不需要太多成本”,而“经济、社和文化权利的实施则需要付出成本,因这些权利要求国家承担向个人提供福利的责任”。它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不断发展。

[1]曹芳.西方经济民主的发展及其反思:一种政治思想史的视角[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1).

[2][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8.

[3][英]戴维·米勒,等.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修订版)[M].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4][英]卡尔·波普尔.自由民主与开放社会.刘军宁.民主二十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5][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1999.

[6][英]安东尼·阿伯拉斯特.民主[M].孙荣飞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7]Edmund Morgan.in venting the people:Therise of popularsovereignty in England and America,w.w.norton,1988.

[8][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9.

[9]刘梦溪.中国现代文明秩序的苍凉与自信[M].中华书局,2007.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9.

[11]黄文扬.国内外民主理论要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12]BarryHolden:Understanding Liberal Democracy,Harvester Wheatsheaf 1993.

[13]塔基斯·福托鲍洛斯.当代多重危机与包容性民主[M].李宏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14]张卓元.政治经济学大辞典[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15][美]乔治·恩德勒,等.经济伦理学大辞典[M].李兆荣,陈泽环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5.

[17]王慎之.经济民主论[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18]李铁映.论民主[M].人民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主权民主权力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贵阳首发白皮书:五年建成主权区块链应用示范区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唤醒沉睡的权力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选举年的民主危机
数十国扎堆宣示海洋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