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局与多重突围
周燕清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1300)
摘要:开展创业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途径。尽管我国开展创业教育有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创业意识淡薄、教育体系不完善、师资不足、实践基地缺乏等现实困局,需要创业意识、创业基础、创业实践等多重突围,开辟出一条真正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实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现实困局;突围路径
收稿日期:2015-03-14
作者简介:周燕清(1987-),女,广东增城人,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助教.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比2014年增加22万,达到749万人,就业形势持续严峻。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4]15号)明确指出:各高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为了更好促进毕业生就业,高校应当顺应时代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通知,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走以创业促就业的发展道路,对于缓解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高校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局
尽管在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推动下,高校创业取得瞩目的成绩,但从整体实践来看,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1 高校创业教育意识淡薄,学生创业意向不足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多数高校习惯于课堂专业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不要花过多的精力放在专业学习以外的事情上,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关注比较低,甚至个别学校的某些领导和教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持反对意见。在总体上创业教育意识比较薄弱,没有意识到创业教育对于整个高等教育和学生个人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1]。一些高校在教育部的倡导下,象征性、功利性地开展一些创业教育,如开课创业课程、举办创业讲座、参观创业比赛等,实效性差,无法让学生深刻理解创业教育的真正内涵,更不懂得创业应当承担的负责,个别有创业热情的毕业生最后在全盘皆输的结局而信心受挫,多数大学生想创业却又不敢创业。在某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堂抽取200名学生作为调查问卷对象,结果显示:61%的同学表示“常常想”自己要创业,28%的同学表示“偶尔想”自己创业;在为什么选择创业的问题上,“快速致富”、“实现个人价值”、“缓解就业 压力”三项占90%,而在自己是否会选择创业道路时,选择“不确定”、“不会”占78%,18%的同学选择“会考虑创业”,4%的同学选择“一定会”。
1.2 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
创业教育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就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支撑以保证创业教育管理方式符合时代需要和青年特点,从而具有先进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但从目前现状来看,高校创业教育无论在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还是在学分政策配套、软硬件环境建设、专项经费保障、交流平台等诸多方面都处于相当薄弱,一些高校甚至处于零起步状态。创业教育也没有跟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融合,只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学生不太重视的课程中有所呈现,与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等课程融合起来,即使学生有创业意识的觉醒,也难以转化为创业实践,起不到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作用。
1.3 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受限于创业教育意识淡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不容乐观。到目前为止,高校学科体系中始终无法形成学科体系,创业教育课程绝大部分由辅导员、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学科教师担任,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来看,这支队伍都是势单力薄。尽管其中部分老师参加过创业教育项目培训,但周期短,加之缺乏实践经验,绝大多数教师只能采用单纯的知识讲授方式,学生得不到真实的体验,只能收到纸上谈兵的效果。一些高校指定由经管类或者工商管理类的教师担任创业教育教学任务,尽管他们有系统的经济学科的优势,但同样受限于创业经验不足,难以形成具有战斗力的师资队伍。另外,为了弥补校内创业教育师资实践经验不足,一些高校邀请创业实战企业家来校作创业教育专题讲座,应该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但实际并不完全如愿。一方面企业家们工作繁忙,身体高负荷运转已是常态,加企业家本身并不注重理论的的提升,两三个小时的讲座往往只是分享自己的一些创业经历以及总结出来的经验,“故事式”的讲授无法让经历上升到理论高度,常常让学生听后有种“收获不大”的感觉。另一方面,过去及现在,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市场自由透明度不够,不可否认一些企业之所以成熟,与中国式的潜规则不无关系,这些“成功的经验”不适合也不可能走进大学课堂。创业教育师资不足严重制约创业教育与创业训练的效果,陷入困局。
1.4 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滞后
创业活动涉及到多方面,创业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体验性、实践性要求更高。只有让学生真正置身于创业摸拟环境之中,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创业教育的内内涵,拓展创业能力,而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恰好是解决此困局的有效途径。但从目前来看,尽管政府大力倡导大学生创业,但真正对高校创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却严重不足,加之社会、企业、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不够,多数高校难以像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建立稳定且具有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大学生难以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实践环节形同虚设,导致创业知识与行动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调查显示,在对创业知识了解方面,98.5%的大学生表示“有一些了解”和“一点不了解”,只有1.5%的大学生表示“很了解”或者“比较了解”;51%的同学认为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主观因素是“创业知识”;71%的同学表示创业知识的来源渠道是“教师讲授”[2]。因此,当前的创业教育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发展创业教育还是任重而道远。
2突破高校创业教育困境的路径选择
面对高校创业教育从意识到软硬件等各方面不足的困局,要改变现状困局,需要从观念、软、硬件等多路径突围,以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2.1 意识突围:更新创业教育观念
创业教育从1947年由哈佛大学发起,至今近70年的历史。我国目前已全面启动,挑战杯创业大赛已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课堂,但仅是限于几所学校和部分人参与,要普及创业教育,首先要自上而下树立创业教育观念,从校长到教师,要真正认识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从事商业活动的职业能力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改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创业教育观念转变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素质教育观念;其次,逐步在高校建立创业文化,将创业精神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学生在创业文化的熏陶之下,创业意识觉醒,自然而然地萌生强烈的创业意向,对创业教育起到积极的影响。建立创业文化,一方面需要在全部教师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情况下,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创业观念:那是一种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创业,既非解决就业,亦非为个人创造财富,而是一种对自身能力的培训、潜力的挖掘、能力的提升,具备创业能力,即使不创业也能在就业岗位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学生工作处、团委要充分利用高校第二课堂阵地,组织相关的创业规划大赛和创业项目设计大赛之类的项目,为大学生创业意识觉醒提供实践平台。
2.2 基础突围: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并驾齐驱
高校应当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以校企合作为平台,重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使创业课程体系更具有针对性。根据高校办学定位,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的束缚,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重构教学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融入反映行业发展水平的最新技术成果,保证学生了解和掌握最先进、最实用、最基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扎实专业基础,为创业奠定专业基础。同时,在校企合作平台下,聘请企业管理人员与高校老师共同以辅修或者选修课程形式开设创业知识相关的经营管理类课程,如创业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实务、经营管理学、商务礼仪等,牢牢把握创业操作实践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创业为重点,将创业教育体系分为创业准备、创业项目实施以及创业项目管理三大模块[3]。着力建设创业教育精品课程,促使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断完善。
师资力量是高校教育教学的灵魂,教师素质与专业水平直接决定了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创业教育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由于创业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授课能力外,还要求老师拥有强烈的实践指导能力。纵观国内外在创业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高校,必定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例如美国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师资中创业家、实业家、企业高级管理人才以及创业风险投资家等。从国内外取得较好创业教育效果的高校经验来看,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应当有成功企业家、创业投资家、经济管理类和工程技术类专家以及政府经济部门专家以及高校专职老师组成。要建设这样一支科学的师资队伍,首先要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邀请一些热心教育事业创业家、创业顾问以及创业投资家等进校担任创业教育教师,与专职教师共同开发创业课程,借助专职老师提升理论水平;其次,鼓励专职教师兼职或者挂职到企业担任部分职务,真正了解企业创业过程与动作情况,丰富人生阅历,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实践指导水平;再次,通过鼓励老师参加创业教育领域的培训与学术交流,拓宽教师的视野;最后,有条件的高校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一对一的试点指导,甚至让专职教师参与创业,真正提升教育创业的实践能力。
2.3 实践突围: 创业实践软硬件文化环境合力齐抓
创业教育离不开社会,应当加快与社会接轨步骤,让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提高创业技能。政府方面应当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简化行政手续,减免行政费用,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最大限度的方便。社会组织设立专门的创业服务机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创业面临的工商、税收、信货、审批等困难,营造良好的支持与鼓励创业氛围,为大学生创业实践奠定基础。高校主动与政府、社会组织、企业联系,建立创业教育联动机制,积极鼓励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低投资的创业实践,如建立电子商务网站、践行“微商”、品牌代理等等,通过真正的创业实践积累创业实战经验。
模拟项目参与式也是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效性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所谓的项目参与式是指让学生以模拟的项目为切入点,通过创业实践来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实现“在做中学”。这也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整合教育资源,设计商业性项目,让学生真正投入经营管理之中,最终完成项目目标,总结经验与教训。这种方法被美国哈佛大学、百森商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创业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高校普遍采用,并取得骄人的成绩,如比尔·盖茨就是从这种环境进出来的著名企业家。因此,模拟项目参与式创业教育模式对于传统的讲授式具有巨大的优势,在实践中提高教育实效。
创业氛围离不开创业客观条件支撑,硬件文化环境是创业教育成功的阶梯。社会和高校应当主动为学生接受创业教育以及参与创业实践提供资金、技术、设备、场所等方面的支持与服务。针对缺乏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现状,高校一方面根据专业设置以及自身产业,建立学生创业中心或者创业工作站,为学生组建创业团队,进行模拟性、实验性的经营活动提供平台,如允许学生在创业基地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如开展电脑维修服务、自动车维修服务、二手物品交易;又如允许学生利用互联网优势从事互联网经营活动;再如鼓励学生在创业基地进行文化创意类项目等等,学生从中积累技术和经营经验,培养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依托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建立专业相关的创业基地,构建双方共赢合作机制,让企业可以利用高校理论研究优势指导生产实践,为企业提供智力保障。高校以创业基地为窗口,充分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为学生实践提供场所。
3结论
创业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具有起步晚、发展迅速的特点。高校面对创业教育的兴起,既是机遇亦是挑战。面对挑战,高校应当动员政府、社会给予创业教育大力支持,只有把创业教育提升到高校和社会的责任高度,为创业教育投入足够的资源,才能从根本上突破创业意识薄弱、创业基础不稳、创业实践不足的困局,才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路军.当前高校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出路[J].思想理论教育,2013(13):73-76.
[2]刘思.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4(3):73-74.
[3]胡芸.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3(17):89-90.
(责任编辑孙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