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I主题依托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英语口语能力发展研究*——以药学专业学生为例
黎素薇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国际交流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摘要: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基于CBI理念的主题依托教学模式——“看、听、思、学、说、做”,对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学生职场英语口语能力发展的影响,当前高职高专学生职场英语口语能力普遍不强,即学习动机不足、学习策略欠佳、职场认知能力不足、职场英语运用能力不强等。高职学生职场英语口语能力的发展有赖于职场认知能力的构建,职场英语口语语言、非语言和跨文化能力的发展是学习者职场英语口语的准确性、得体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有力保障,是传统的以语言规则输入为主的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
关键词:高职教育;CSI主题依托模式;职业英语口语;教学
收稿日期:2015-08-10
基金项目: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教改课题(201121);广东省高职教育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G2013041).
作者简介:黎素薇(1975-),女,河南郑州人,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硕士.
中图分类号:H319.9
1研究背景
1.1 高职学生职场英语口语能力现状及成因分析
自2008年教育部颁发《关于高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以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革。高职院校职业英语逐渐形成了以“基础英语+职场英语+专业英语”为主体,以立体交叉、相互交融为特点的课程体系设置。这样的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高职英语课程以学生工作能力为本的教学目的,使得学生在基础英语、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然而,现状是,大部分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不能全面发展,只满足于基本认读,口语能力差强人意。
当前,高职学生职业英语口语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学习动机不足,尽管高职职业教育改革使得高职职场英语课程已形成区别于以英语知识和以语言熟练程度为教学目标的大学英语课程,但是由于受到就业市场的影响,高职学生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的追捧程度却一直高居不下,因此,高职职业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是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盲点;②不会学,尽管高职学生已经有十年以上的英语学习经历,但是普遍学习基础薄弱,由于受到长期的静态读写教学模式的影响,静态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的迁移不利于以听说为目的的动态口语交际课程的学习;③用不好,受限于学习能力和工作经历的缺乏,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得体地使用英语口语进行职场交际和交流;④不够用,受限于教材容量、课程学时设置和自主学习能力差异,学生远不具备熟练自如地用英语进行工作的能力;⑤不敢用,由于缺乏对职场工作程序的了解和职场工作经验,大部分学生并不能规范、完整、周到地完成职场任务[1]。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不是进行学科研究或者学术交流,而是为了服务于和专业有关的业务工作。因此,探索一个适合高职学生水平、符合高职职业英语课程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而基于CBI理念的主题依托模式正是符合这一需求的有效的优选模式。
1.2 基于CBI理念的主题依托模式在国内外的研究情况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理念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沉浸式”实验班。CBI理念在于将语言教学基于某个学科教学或基于某种主题教学来进行,被认为是将外语同内容结合起来学习的一种有效教学途径(Dupuy,2000;Kasper,2000;Stryker&Leaver,1997)。CBI理念认为当语言教学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时,语言作为学习学科知识的媒介时,便产生了最理想的外语、二语学习条件。课堂上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某种知识结构的探讨上,让学生使用目标语而不是母语来学习学科知识,把目标语作为工具来探索知识,最终目标语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这种教学理念被认为是发展语言能力更为自然的一种方式,与我们最初的学习母语的方式相一致(Peachey,1999)。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外语教学模式相比,CBI将侧重点放在社会语言学和学习策略能力上,以相关主题或学科内容而不是以语言形式和规则作为课堂教学的重心[2]。
主题依托模式是内容依托式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简称CBI)的常见教学模式之一。主题依托模式要求大纲围绕主题和题目组织语言教学。语言大纲服务于主题,语言的分析与训练源于主题内容,教学中可以通过阅读引入主题题目,通过讨论等扩展词汇,通过视听材料提高听力理解能力,通过调动各种相关信息组织写作。主题模式意在以语言为媒介获取新信息,在获取新信息的过程中,同时提高语言水平。
内容依托起源于加拿大,并在美国、南美、欧洲、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近十年来,内容依托理念逐渐在我国的外语教学领域得到引进、介绍和实践。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纷纷展开了内容依托教学理念下的中国外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在国内,蔡坚、常俊跃、曹贤文、戴庆宁、俞理明比较系统地介绍了CBI教学理念,袁平华等分别对这一理念进行了实证性的研究。这些研究以理论引介为主,超过90%的研究者关注CBI在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课程的应用,仅有不足10%的研究关注这一理念在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3]。
本研究的目的是把基于CBI的主题依托教学模式引进职场英语课程教学,试图探索围绕主题的职场英语课程语言和社会语言能力教学内容设计的合理性、教学目标的细化和教学要求的分层化对高职学生职场英语口语能力发展的影响。
2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2.1 实验设计及数据收集
实验以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药学院2010级、2011级和2012级共9个自然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自2011年9月至2014年6月,历时3年。实验设计通过观察、记录药学专业学生职场英语口语成绩,分析对比在引进基于CBI理念的主题依托教学模式前后3个年级学生职场英语口语能力的差异,并根据各个年级存在的口语能力的弱点,对这一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调整,促进这一教学模式在提高高职学生使用工作语言完成口语任务的得体性、准确性、有效性和规范性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监控学生职场口语能力的发展状况。实验以2010级、2011级和2012级三个年级各异个自然班,共20个小组为对象,收集这20个小组完成的三个口语任务成绩做为数据记录。口语任务是教材《新发展职业英语职场英语教程》中任意三个典型的工作任务:Meeting Foreign Guests at the airport, Running Business Meeting和In a Pharmacy。 数据收集学生运用职场英语口语工作过程中对工作流程、工作语言、肢体语言、文化差异、角色演绎和职场装备的熟练程度,充分体现职场英语培养学生用英语口语高校、规范完成工作,并与工作同事、客户建立良好业务关系的职场工作能力[4]。
2.2 实验数据分析
教学实验从2010级药学专业3个教学班级入手。实验开始时,采用传统的“听说”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职场工作任务中常用的短语、句型为主。这些语言规则的输入,主要通过某一特定的工作场景的对话来获得语言规则的输入。学生通过模仿类似的工作场景回话,执行工作任务进行相仿的语言输出。“听说”教学模式的优势是可以直接产出已经学习和习得的语言规则,语言的准确性得到较好的保证;劣势是教学中的语言“输入”决定了口语工作任务中能够使用的“输出”的量,输入总量的不足,直接导致输出总量的欠缺。实验证明,2010级学生普遍能够完成口语工作任务,但显然,学习者并不能熟练的按照工作流程,得体地实用英语口语进行有效交际,工作语言存在生搬硬套、错漏百出的现象。首先,以口语任务A:Meeting foreign guests at he airport为例,从工作流程上来分析。2010级学生中,只有Group2, Group4和 Group8三个小组能够在执行Meeting foreign guests工作任务之前充分考虑到工作准备,如了解外宾到达机场时间(time to arrive)、航班号(flight number),其他的Group1、 Group3、Group5 和Group7只考虑了接机时间,而八个小组均未考虑交通工具(transportation)的问题。接待外宾的流程中:问候(greeting)→身份确认(identify)→欢迎(warmly welcome)→询问旅途(talk about the trip)→送外宾去酒店(take to hotel)→活动及工作安排(activity and schedule) →道别(goodbye),只有Group8较完整地展示了工作流程,其他七个小组主要忽略了身份确认、询问旅途和从机场带酒店路途中的交谈,而这些环节对于外宾的满意、舒适度和发展公司业务至关重要。再从职场工作语言上来看,八个小组都能很好地完成greeting, express warmly welcome 和 say goodbye等三个环节的交际,但是如何通过语言体现接待者的身份、礼仪,对外宾的热情款待、细心安排和得体的关心,以及通过接待工作体现两家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等问题都是学生的职场口语能力的薄弱环节。传统听说教学模式下,高职药学专业学生职场英语能力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语言交流的信息量少、语言得体性、流畅性和语言交际策略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原因在于书面教材的局限性,把职场工作能力与职场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隔裂,职场英语学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学生对职场工作的流程、目标和效果认知不足,那么职场英语及技能就不能充分发挥工具的作用。总的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提供学习者合适的职场工作认知框架,因此职场英语能力的培养缺乏行之有效的策略,学习者职场英语能力只能满足一般性交际。应当加强职场常识、职场礼仪中英文化差异、语言与非语言因素对职场交际的影响。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对2012级学生改进了主题依托教学模式,变为“思(看、读、听)+学(说、做)”。在“思”和“学”两个环节,我们把职场工作任务分解为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部分。每一部分我们从工作流程、工作语言、肢体语言、文化差异、角色扮演等5个环节的工作要求进行了细分,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学习要求。与”看听说做”模式不同,“思”+“学”模式重在培养学习者思考如何运用英语解决职场工作问题的能力和学会不同工作岗位使用适用的工作语言的能力。语言规则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职场工作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语言的正确性、得体性、完整性和规范性。有研究表明,成功的交际中,语言因素仅仅占23%,非语言因素占77%。非语言规则,如肢体语言和礼仪的输入教学,能够引导学习者职场英语口语能力发展向“能说、会做、做好”发展。通过实验我们看到2012级学生在文化差异、角色演绎等方面获得了较2010级和2011级学生更好地评价。在任务C药店英语场景中,教师围绕药店柜台店员工作流程和职责指导学生就问病荐药、药品服用说明与禁忌、中药煎药要点与服用禁忌、儿童用药要点和中美药房使用差异、中英文药房差异等方面进行“思考”,并通过演讲、对话、角色扮演等方式在课堂上与师生分享的过程进行“学做”[5]。数据显示,在任务C药店英语场景中,除了Group 5在肢体语言方面没有做到通过眼神接触和工作语言来文化顾客,将顾客引领到所需药品的货架附近之外,其他小组Group 1、Group2、Group 3、Group 4、Group 6、Group 7等6个小组适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完成了打招呼问候、药品展示和药品使用说明等工作环节,使得他们通过角色扮演熟悉药品柜台店员的岗位职责和展示了药店药品零售工作应当具备的爱心、细心和周到的服务。纵向对比2010级、2011级和2012级学生分别在任务A、B、C中的肢体语言、文化差异和角色演绎,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教学模式由“听说”、“看听说做”向“思与学”改进过程中学习者能力的提高情况。
3结论
从历时三年的实验上看来,高职医药专业学生职场英语能力“四不”是由于学习者对职场工作缺乏认知,对职场英语的运用缺乏正确性、得体性、规范性和程序性造成了。主题依托教学模式引导学习者通过大量的、真实的“看、听、说”即与职场某一具体的工作岗位的岗位职责相关的阅读、视频、音频材料的思考、分析、整理、归纳与运用,构建学习者对职场认知能力;通过对以上这些材料的模仿、反馈、再加工等过程,逐渐习得职场英语的语言规则,并且通过大量的跨文化、非语言文化的学习,构建学习者职场英语综合能力,使得学生不但具备运用英语处理职场问题的能力,还使得他们具备会学、会说、会做的能力。由于高职学生在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同一教学要求必定会对基础弱的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造成负面影响。分解教学内容、细化教学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要求,逐步引导,使得学习者逐步达到会想、会读、会说、会学、会做等“五会”的标准[6]。
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①参与实验的不是同一批学生,在学生基础不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实验数据的效度受到影响,但是由于研究对象同为药学专业学生,各个年级的英语平均水平相差无几,所以实验数据的信度能够得到保证;②主题依托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在于大量的看听说材料的输入以及学习者主动的思考,模仿性和创造性的学做,对于构建学习者的职场英语综合能力效果显著,但是有限的课时和受限的授课空间不能满足构建学习者职场英语综合能力的需求,必须加大开发职场英语模拟实训软件或者基地的开发;③主题依托教学模式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要求颇高,细化教学内容,分层教学要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评估系统,使得培养学习者较强的职场英语综合能力更容易落到实处;④主题依托教学模式主张围绕”学科”进行框架学习,而对于职场英语课程而言,“学科“应该具体细化到不同工作岗位和不同的工作任务,语言规则和非语言规则及跨文化差异这是完成这些具体的工作的工具,这更有利于不同水平、不同需求的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个性化地定制符合自身水平和需求的职场英语口语能力。
参考文献:
[1]常俊跃,高璐璐.英语专业初始阶段系统开设“主题式”内容依托课程对学生英语语言发展的影响[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09(1).
[2]曹佩升.大学英语CBI 主题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J].外语电话教学,2012(5).
[3]戴庆宁.CBI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J].国外外语教学,2004(4).
[4]袁平华.CBI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及英语水平影响研究[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5]吴松传,基于CBI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6).
[6]钱立武,内容教学法与工学结合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融合新探[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2)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Oral Workplace English Compete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CBI Theme-based Mode*
-Taking Students Majoring in Pharmacy for Example
LI Su-wei
(GuangdongFoodandDrugVocationalCollegeInternationalSchool,Guangzhou510520,China)
Abstract:Through three-year teaching practice, the influence of CBI theory-based teaching mode, "watching, listening, thinking, learning, speaking and doing", on cultivation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d development of oral workplace English competence of the students is discussed. At present, the stud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enerally have weak oral workplace English competence, that is, insufficient learning motivation, poor learning strategy, inadequate workplace cognitive competence, weak proficiency of workplace English, etc. The development of oral workplace English competence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relies on building of workplace cognitive competence; the development of verbal, nonverbal and intercultural oral workplace English competence is a powerful guarantee for accuracy, appropriateness, normaliz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oral workplace English of the learners, which is unmatchable by traditional language rule input-oriented teaching mode.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CSItheme-basedmode;oralworkplaceEnglish;teaching
(责任编辑侯中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