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2015-02-13 20:31翟润坤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情原文文本

翟润坤

(敦化市实验小学校,吉林 敦化 13370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翟润坤

(敦化市实验小学校,吉林敦化13370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发展其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三步阅读”训练法,注重“三个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三步阅读;备课;学情;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发展其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语文教师一直把阅读当成语文教学的重点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现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谈几点认识。

一、阅读教学应注重“三步阅读”训练法

第一步:阅读原文—思考问题—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重在感悟,重在培养学生在阅读时迅速捕捉文中主要信息的能力。“阅读原文—思考问题”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没有问题的阅读不能称之为阅读,不思考问题的阅读是肤浅的阅读。以往在课文阅读时,学生大多为“读”而读,教师布置阅读任务后,他们只是被动地去读,读后便无所事事,只等别人说或教师讲,而“阅读原文—思考问题”这种专项训练就是要督促学生认真阅读、自主思考。老师要在学生阅读后向学生发问,但不必急于评价对错,只可评价学生是否认真阅读了。这一点评价也要因人而异,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在确定学生已经认真阅读、尽力思考了以后,再公布参考答案,并且要求学生拿自己的思考结果与之进行比对,以求反思、补充和提升。

第二步:阅读原文—笔答问题—对照答案。

以往阅读大多停留在第一步——学生答题后,教师讲解答案,学生把正确的答案记下来,之后便把一套练习题抛到一边,大功告成。其实只有第一步阅读,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而第二步——“阅读原文—笔答问题”,是对第一步阅读中出现的阅读偏差的纠正。它可以使学生自己也是对文章的一次再认识过程。这次阅读,学生自然会注意搜集文章中的重要信息,感悟文章中的主要内容。读后再让学生笔答,把思想化作文字,并以此避免养成“茶壶煮饺子——肚里有倒不出”的毛病。“对照答案”使对阅读偏差、理解偏差的再次纠正,也是对表达不足的一次改进。

第三步,阅读原文——阅读问题——阅读答案。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没有时间读百遍,但可以读三遍,而且应该读三遍。前两次阅读,学生对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但也只是停留在对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和表达上,而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段落结构、构思行文方法等)还没有充分把握。进行第三步阅读——“阅读原文—阅读问题—阅读答案”,其实是对文章的欣赏和品析过程。学生不仅会理解原文、理解答案,更可以对原文和答案进行剖析,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对原文有更深的理解,甚至对答案产生异议,这才是更高层次的阅读。“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让学生领悟:阅读理解应该是个性的理解,没有什么所谓的“标准答案”,答案只是一个参考,不要迷信权威,有个性的理解才是最重要的。这一步阅读之后,最好再让学生写一点阅读感受,或者文章评析,或者文章批注。这样既整理了思想,有训练了语言的表达能力,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三步阅读”教学是阶梯式的阅读。第一步重在“感悟”,第二步重在“理解”,第三步重在“赏析”。这样,“感悟—理解—赏析”便构成了阅读的三种境界。

“三步阅读”训练法可以由教师指导进行,更适合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时运用(选一本带有参考答案的阅读材料)。常言道,学会不如会学。而“会学”之法并不在书本之上,也很难由教师的几次传授就能得到。“会学”之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即“重在感悟”。“三步训练法”既是对“阅读”的训练,又是对“阅读法”的训练。学生如果能坚持采用此法,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更能在无形之中提高写作能力,可谓一石二鸟。

二、阅读教学应注重“三个问题”的解决

1.要加强阅读教学的备课与学情研究

阅读教学要充分体现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项互动,方可有效。其中,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取得实效的前提条件,因为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既是对《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理解过程,又是对阅读教学内容的熟知与体验的过程,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为此教师要加强阅读教学的备课与研究,特别要注重对学情的分析及学法的研究。但在以往的阅读教学备课中,一些教师过分地依赖教参,或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或照搬人家的教案,忽视对学情的分析、学法的研究,因而导致教学无效或低效,使阅读教学质量低下。因为学生是独立的、发展的,富有个性的,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同一教案不可能适应所有的学生,即使是用名师的教案,一百个教师也能上出一百种不同的,甚至是大相径庭的课来。对教师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阅读教学的备课与学情的分析、研究,在备课中要细读文本,读中感悟,并探索真正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细读文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做到潜心阅读文本。潜心阅读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把主要精力投入于阅读之中,从而把文本内容读通、读熟、读懂,对于有疑难的地方或精彩之处,要做好批注或注释。虽然入选课本的文章大多有明确的价值取向,但“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教师的阅历不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其理解能力有深有浅,不尽相同,对于同一文本的感受与体验各有千秋,其见解会有所不同,因而给学生会带来的不同效果。通过潜心阅读文本,可以挖掘文本的内涵,从而摆脱僵化的阅读思维,使教师读出新意,读出感悟读出情感;可以对阅读教学有更充分的预设,更有效地应对课堂上的意外,从而使课堂上的“生成”更加精彩。

二是要注重对文本体裁的研究。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淡化体裁,倡导阅读的广泛性。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之外,要适度拓展阅读领域,以充分体现阅读的丰富性。特别是教师在备课时要注重对文本体裁的研究,因为不同体裁的文章其作者的写作背景、当时的心境及作者的表达手法是不同的,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切入点和侧重点也会不同。所以,教师备课时要注重对文本体裁的研究,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学习作者布局谋篇的功力。同时还要体会文本的编排意图,

三是要明确文本编排意图。教师在细读文本时还要明确文本的编排意图。如每个单元所编排的文本内容是侧重体裁的编排,还是侧重内容的编排,编者的意图是什么,这样编排的意义何在等等。教师明确了编者对文本编排的意图,并做到心中有数,以更好地设计单元阅读教学目标,使阅读教学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2.阅读教学要谨慎使用课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使课堂呈现异彩,富有成效。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许多教师越来越感受到,信息技术使用的泛化,会使课堂失去“本色”,冲淡学生的思维,退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就阅读教学而言,频繁的使用课件会占用学生非常宝贵的朗读时间,会代替学生的书写,从而影响学生阅读能力、书写能力的培养。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用黑体字标示:课件的运用要适时、适度、有效,正是基于这种考虑。

3.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每节课教学时间仅为40分钟,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课前预习时间进行各种形式的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标记有疑难的问题,待课堂上加以解决,使阅读省时高效。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教师的示范与引领,需要教师的督促与提醒,并持之以恒。

总之,提高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很多。本文分别阐述了“三步阅读”训练法”的有效性和阅读教学应注重的“三个问题”,实践证明这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G623.23

A

1673-4564(2015)05-0117-03

2015—06—25

猜你喜欢
学情原文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让学情分析贯穿教学的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