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点误区

2015-02-13 16:44张喜群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板书课件教学内容

张喜群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点误区

张喜群

(龙井市教师进修学校,吉林 龙井 133400)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但是在整合的初始极端仍存在着误区。如何走出误区,是每一位老师需认真思考的问题。

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整合;误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时代,信息技术在政治、经济、教育、科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在很早以前就非常重视教育技术信息化的工作了,他们把这一工作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千方百计的采取一切措施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课程改革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两大核心问题。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这两个问题的改革都提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在教学过程方面,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初始阶段,在认识及做法方面仍存在着误区,以下是部分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些误区:

一、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概念认识不够

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而我们教师常常在日常授课或参赛时认为使用实物展台、课件等等技术手段就是信息与学科整合,认为大量使用课件就是所谓的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只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之一,课程整合是“教”与“学”的转变,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一种新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技术手段的革新,还有教学思维、教学方法的转变。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首先应该以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为前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充分的发挥其主体作用,去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改变长期以往的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不良倾向,让新课程理念得以真正地落实,并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如在音乐课《柳树姑娘》一课中,教师先以PPT出示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再利用春风和春雨的声音呼唤柳树姑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强化了教学重点的学习。观看歌曲范唱视频后(每一段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内容,有较强的的针对性,它的长短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学生通过画面与音频从视觉、听觉上全方位接触到了柳树姑娘,以激发学生对柳树姑娘由衷的赞美,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柳树姑娘的喜爱。整个教学过程中用拟人化的手法,优美的语言,结合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带着感情主动性去演唱歌曲。

二、脱离实际应用,为了获得奖项盲目追求精品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不少教师往往是“炫”课件、“秀”多媒体技术手段,声、光、电等诸多元素充斥整节课。往往为了准备一节课经多人指点,精心打磨一两个月,教师失去了自我风采,上课如演戏,教师变演员。表演以及急功近利成份也越来越浓,赛场成了名利场。而赛后从未进行交流、观摩,不注重实际应用。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疑问:“赛课,究竟给教师带来了什么?提升还是折腾?”,教师应从磨课到赛课中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抛弃形式上的花哨,努力去追求课堂的简约、朴实、高效,从赛课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在以后的授课中都会有意识的注意,来提升自我。

三、对于教学课件的作用认识不够

课件只是教学辅助工具中的一种,把抽象的形象化,静态变为动态,使教学过程更细致、更生动起来,只是传统教学的一种完善和拓展。教师常常在备课时,把大量的音频、视频、图片盲目堆砌在PPT当中。即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什么可用什么无用,有无必要,教师没有清醒认识,生拉硬套或者盲目堆砌。授课当中,大量的无用信息充斥在学生的脑海中,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忽略了学习的重点,结果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更有些教师只是简单的把教学内容从黑板移植到PPT教学课件当中,而教学模式没发生根本改变,并没有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改变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方式。

四、不是所有学科的每个教学内容都适合信息技术整合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因地制宜、能用则用,切忌因为赛课盲目地不分内容、不分场合地滥用。如小学历史课《网游历史名胜》可以运用互联网、计算机、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学生先独立思考,查找书本资料,再以小组形式上网搜索学习资源,进行交流学习共同研讨、共同解决遇到的难题。利用信息技术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博大精深。同时在对历史名胜各种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过程中,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培养了学生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整合的过程中得到有效提高并真正落到了实处。

在整合的过程中要合理的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应主次分明,不能喧宾夺主,把学科教学变成配角。不要盲目应用多媒体课件,应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探究,学科的特点和功能不能削弱。如在小学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课中,深入分析学情,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同时数学计算常常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机械重复,在四十分钟教学过程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适当借助多媒体课件并结合教材,在PPT中利用动画来演示整十数相加、减整十数的运算过程与原理,并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这样做既做到了“动”“静”结合,使计算过程丰富、生动起来,又能让学生主动上讲台使用计算机操作实践,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目标要求、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达到完美的整合。

五、忽视板书的作用

我们知道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板书,板书是一节课的点和眼,是课堂教学核心的体现,是一节课的魂。它有助于师生对本节课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总结与回顾,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才漂亮、实用的板书可以把一个人内在才华、才情自然对外流露。对于教师而言,写一笔好字,作一篇好文章,画一幅丹青,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加教师自身的魅力。同时板书对课堂教学也有着积极作用的,板书的内容是教学内容的浓缩,能够很好的展示教学重点,给学生一个知识结构,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有效利用,会使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不同。而在当下时媒体教学手段普及的今天,板书在教学中越来越被老师忽略,或者完全放弃了板书的使用。而我们教师在备课当中,没有设计板书这一环节,板书的内容完全被多媒体课件替代,殊不知,如果在授课时发生不可预料的事件如:停电、计算机系统崩溃、对软件操作不当等等诸多客观因素,造成课程不能正常进行下去而产生负面效果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六、要熟悉课件的设计意图与操作流程

设计者应尽可能考虑到现场光线、颜色搭配、投影效果等因素,来判断是否有利于课件清晰明了地展示。同时还要注意软件不同版本、字体是否在不同平台间相互兼容。课件要尽量操作简便、思路清晰,做到适度简约,简化操作过程方便教师和学生的使用,提高实效性,同时减少文字显示数量,以免由于过多的文字阅读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课件的使用而发生的突发事件,有心理准备,并能随机应变,冷静应对。

总之,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广大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辱众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并把它有效的整合于课堂教学之中,让课堂变得不再枯燥,不再单一,让学生学得不再乏味,不再痛苦,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权利,给教师、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利用、展示信息技术的机会,让课程整合充满新的生机。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015—05—03

G633.67

A

1673-4564(2015)03—0057—03

猜你喜欢
板书课件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动画设计研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PPT课件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高效应用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