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兰(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广东广州510070)
以海上丝绸之路重构广州开放型经济优势的战略思考
□李世兰(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广东广州510070)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如何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契机重构广州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广州作为一个千年商都,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独特的区位优势、与东盟等国的合作关系、强大的城市群带动作用以及悠久的商业历史和传统都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构广州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体系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各地的因地制宜和先行先试。文章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区域协作和产业转移、开展主题商贸旅游、放松贸易规制、提升文化影响力等方面提出现阶段广州以海上丝绸之路重构广州开放型经济优势的对策思考。
海上丝绸之路;开放型经济;优势重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一宏伟战略构想既是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优良合作传统的继承,又赋予了21世纪新海上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广州,一直是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经济体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因此,如何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契机,促进广州重构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时代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广州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机遇
从国内外环境来看,广州开放型经济有着良好的内外部条件,仍然处于发展的有利机遇期:一是国际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从G2的提出到G8的形成再到G20的组建,反映的是国际上大国博弈与大国竞争不断加剧。中国的影响提升与中国威胁的鼓噪考验中国的发展政策。尤其是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国际战略力量发生了明显变化,美国实力地位的相对衰落;新兴力量在全球范围内群体崛起;中国的影响和作用不断扩大。
二是国际经济地位不断提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以及对外经济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二大贸易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也是世界跨境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和主要目的地。目前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不断增强,在国际经济中的话语权日益提升。具体表现为三个转变:其一是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效益逐步提升,我国从贸易大国开始向贸易强国转变;其二是我国利用外资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我国从单纯的弥补“双缺口”为目标向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体制改革为目标转变;其三是对外投资合作从“引进来”向“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手抓转变。
三是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了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并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加深了传统友谊。中国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与20多个国家签署并实施自由贸易区协定,建立了12个自贸区;还有正在谈判的一批自贸区包括“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和亚太贸易协定以及与海湾合作委员会、澳大利亚、挪威、瑞士、韩国和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等的自贸区即将建成。目前,我国正全面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深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明显上升。[1]
(二)广州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
开放型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制度的开放,涉及到要素、商品与服务较自由地跨国界流动,从而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开放型经济采用何种模式、开放程度如何以及开放过程中如何保护本国经济安全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全球资源要素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形势下,国际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都面临着重新调整的风险,广州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重风险挑战。
一是金融安全风险。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核心。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金融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潜在的金融风险越来越不容小觑。金融开放给金融安全带来了外部冲击,突出的表现为:一方面,国际热钱的大量涌入带来的风险,这是因为“热钱”的本性是逐利,它们都是“目光短浅”的投机者,不论它们短期内大量的涌入还是大量的撤逃,都会给国内经济体系带来安全风险;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大量进入以后引起的金融竞争、制度冲击和政策干扰。
二是能源资源安全风险。我国“两头在外”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我国在国际经济循环中处于“两头被夹”的尴尬境地,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都极度依赖国际市场。作为国际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制定者”,国际市场上能源、粮食和矿产品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我国国内的交易价格和供求关系。
三是产业安全风险。产业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也是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实行经济干预最基本的出发点。目前,我国一些重点及敏感行业中内资占主导地位,产业安全状况良好,但一些部门也存在潜在风险。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以技术换市场”的政策导向使得我国部分产业核心技术由外资垄断,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不足,如今随着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外资进入国内产业的门槛逐步减低,个别产业外资比重较大,内资企业竞争力不足问题日益突出。
四是贸易安全风险。目前,国际经济形势越来越复杂,国家与国家之间面临着许多共性的问题,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各国围绕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的合作和博弈更加强化。[2]金融风暴冲击之后,美国正将战后多边主义置换为与盟国建立特惠贸易和投资协定。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等的出现正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很好例证。由于中国被排除在TPP、TTIP等贸易和投资协定之外,因此特定区域的经济一体化趋势势必对广州开放型经济产生一定的贸易替代和投资转移效应。另外,我国已经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针对我国的各类贸易保护措施有增无减。有关数据显示,中国越来越成为全球贸易摩擦中心。目前,全球35%的反倾销调查和71%的反补贴调查都是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平均每3天便有一起关于中国出口产品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我国已连续18年成为全球反倾销措施的最大受害者,并自2006年以来连续8年成为全球反补贴措施的“重灾国”。在全球贸易摩擦愈演愈烈背景下,一些新贸易保护手段不断出现,贸易保护的方式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争端背后的较量升级,贸易摩擦开始波及产业和制度领域。
广州作为一个千年商都,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独特的区位优势、与东盟等国的合作关系、强大的城市群带动作用以及悠久的商业历史和传统都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一)悠久的商贸业历史和商贸传统
广州是岭南久负盛名的商都,有千年商都之称,自公元3世纪30年代开始就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主港,到清朝甚至一度成为唯一对外通商口岸,可以这么说,昔日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造就了广州的千年繁华。如今再提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悠久的商贸历史和商贸传统为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独特的区位和交通枢纽优势
广州作为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也是珠三角城市群、华南经济圈和南中国的区域中心,是中国最重要的海上、陆上和空中的交通枢纽之一。广州地处珠三角的核心位置,交通十分便利,珠三角1小时经济圈已基本形成。凭借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广州从3世纪30年代起一直充当着海上丝路的主港角色。至唐宋时期,已经赫然成为中国第一大港。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3]如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上航运的发展至关重要,广州现有的天然地理优势和交通优势为其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强大的城市群带动和辐射力
随着珠三角一体化深度进展,广州与周边城市由单纯竞争格局走向共存共荣,城市群的辐射力和竞争力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力的重要体现。国际先进国家城市群的发展经验表明,城市群体现的是一个区域的集聚能力和扩散能力,通过城市内市场的一体化促进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之间进行产业分工与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运行有效的城市产业体系。随着珠三角城市群和大(泛)珠三角城市群的兴起,广州经济辐射力从省内周边城市向整个珠三角甚至港澳延伸,城市腹地不断扩大。同时市场一体化推动珠三角产业区域分工,广州区域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为经济良好运行提供保障。
(四)良好的区域合作基础和前景
广州和东南亚各国是一衣带水的好伙伴,在古代丝绸之路建设中,广州与东盟各国的交往尤为密切,其中粤籍华人华侨远赴南洋更是加强了广州和东南亚各国的联系。广州历来都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门户城市,东盟也是广州最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之一。近年来东盟已成为广州市除美国、欧盟之外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13年广州市与东盟贸易总额达132.06亿美元,占广州市进出口额的11.27%。广州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23.3%。2013年东盟由广州的第五大贸易伙伴跃升为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和欧盟,成为广州相当重要的外资来源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既是推动中国与东盟,以及西亚、东北非等国经贸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的战略目标,也为广州外贸转型升级提供一个重大契机。[4]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构广州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体系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各地的因地制宜和先行先试,它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以海上丝绸之路重构广州开放型经济优势,主要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性工作,这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要加强广州本地的海陆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腹地范围;二是加强广州与东南亚各国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双方合作交流。就第一个层面而言,广州可以通过多层面多渠道方式增强自身基础设施的运力,比如通过开拓国际航运线路,增加国际航运的班次密度,增加海运能力;通过加强内接周边及内陆腹地的公路、铁路的联通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陆运能力;通过加密与沿线国家的航空客货航线和机场扩建,增强航运能力等。就第二个层面而言,东南亚国家以发展中国家居多,社会、经济发展缺少资金支持,仅为实现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所要完成的港口、铁路、电力等设施的建设,据估计东盟国家就需要多达1万亿美元的投资。[5]在当前背景下,广州可以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比如对外直接投资、工程承包等)参与东南亚国家的铁路、道路、桥梁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二)加快区域协作和产业转移
相对而言,东盟各国的优势在于矿产等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生态环境优美;劣势在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甚合理。
因此,广州应抓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契机,加快推进区域协作和产业转移: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将广州市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以及化工、冶金、建材等重化工业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东南亚国家,以寻求更大的优势互补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鼓励广州本市企业积极“走出去”,到东南亚国家建设加工组装基地、境外分销、售后服务和全球维修体系,以形成更好的分工协作的产业布局。
(三)开展主题商贸旅游
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旅游交流也比较频繁。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广州每年的旅游团出境人数,前往东南亚的游客占一半以上;来广州旅游的游客中,东南亚约占五分之一。借助海上丝绸之路的纽带,广州与沿线城市之间的旅游往来必然越来越多,因此开展“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特色商贸旅游可以更好地提升广州开放型经济竞争力。广州市政府也比较重视与沿线国家的商贸旅游合作,目前正在组织编制《广州市加快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及促进与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工作规划(2014—2020年)》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合作行动规划》,未来还将规划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商贸旅游区,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未来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放松贸易规制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促进沿线经济体的贸易便利化合作,提高政策透明度,简化通关手续,增强可预见性,提高效率,有利于降低贸易成本。面对国际上区域合作不断加强的新形势,中国也必须打造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其一,在国家层面上,为了应对美国的三把利剑—TPP、TTIP和TISA的挑战,中国必须要采取“迂回”战术进行应对。这是因为,美国的新地缘政治目标针对中国,实行的是“ABC”(Anyone But China)战略,意在压制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解构WTO现有体系,因此中国短期之内申请加入TPP谈判有一定的难度。此时,中国可以参照TPP标准,适时推出“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与其抗衡,这不失为一个可供参考的战略选择;其二,在区域层面上,要加强粤港澳自贸区和南沙自贸区的建设。上海自贸区就是一个高标准的FTA规则实验区,可以通过借鉴其成功经验,支持广东、广州与东南亚国家重要省份和重要城市之间的合作机制建设,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的制度创新。
(五)提升文化影响力
当今区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文化竞争力与文化影响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要提高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影响力,掌握海上丝绸之路话语权。一是要塑造文化品牌。两千多年的城市发展和海上文化的传承,为广州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打下良好基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带来了广州极具特色的商贸文化、广府文化、宗教文化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需要提炼广州特色文化品牌,将岭南文化的魅力继续发扬光大。二是要加强文化保护。目前,保存在广州市内各地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遗址共有20多处,因此,建议广州参照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做法,建设广州本地“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用以展示和宣传广州本土的遗址和文化,同时可以考虑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以扩大其国际影响力。三是要开展文化旅游。可以通过整合广州现有旅游资源,充分挖掘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设计一些具有热色的海上丝绸之路旅游线路和景点,开展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提升广州的文化影响力。
[1]陈万灵、何传添.海上丝绸之路的各方博弈及其经贸定位[J].改革,2014,(3).
[2]谢克昌.树立新型能源安全观,加强能源安全保障[J].中国经贸导刊,2014,(9)
[3][4]黄小晶.广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思考[EB/OL].党建网,2014—7—29.
[5]黄小晶.广州应以经济互补优势带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N].南方日报,2014—8—7.
□责任编辑:周权雄
F752
A
1003—8744(2015)04—0005—05
2015—5—21
李世兰(1980—),女,经济学博士,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