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雪(贵州省水城县金盆乡金龙小学)
小学语文如何引导学生学习
★王晓雪
(贵州省水城县金盆乡金龙小学)
【摘 要】每个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良好的引导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管是在新课改之后还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有效教学都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为了这一目标的达成,广大教师就应该从信心、学识、方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引导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彰显语文课堂的魅力。
【关键词】善导;语文课堂;有效性
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更是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体现。在教学中,这份热情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并点燃,而真正高明的教师能自始至终让学生沉浸在乐学的氛围之中。
如我在教学《姥姥的剪纸》一课时,在让学生朗读“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句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我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句中的“你”换成“我”,然后进行语言训练:“我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只能,剪只能。”我引导学生:“可从人物、动物、器物、植物方面来想,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说得比书上还要生动、传神。”在我的积极鼓励和启发下,学生顿时兴味盎然,精彩的语句脱口而出。有的说:“我姥姥神了,剪狗像狗,剪兔像兔,剪只孔雀能开屏,剪只松鼠能上树。”有的说:“我姥姥神了,剪树像树,剪草像草,剪朵牡丹能招蝶,剪棵松树能避雨。”还有的说:“我姥姥神了,剪碗像碗,剪锅像锅,剪个茶杯能喝水,剪台电脑能上网。”……文本的合理转换为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使学生沉浸其中,乐此不疲。学生再一次朗读这句话时,变得更加投入、有感情,真正感受到了姥姥那令人叹为观止的“神剪”。同时,这种积极的情绪也为后文亲情的渗透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可谓一举两得。
教师发问的意义,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自言自说,满足于一个答案,而是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获得一次提升,同时,应着眼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建构,从而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充分发展。如在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时,在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梗概的基础上,我相机出示了关于主人公蔺相如的前两个经典故事《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因为这三个故事恰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三部曲,适度的引入是必须的。当我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后再次走进文本时,学生不仅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还对本课的前因后果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对历史人物也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知。然后,我提出问题:“读完了这三个故事,我想同学们肯定对本课人物蔺相如和廉颇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说说他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我还指导学生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究。学生小组交流、讨论,他们的发言超乎了我的想象。“我知道了,廉颇虽然刚开始有些小肚鸡肠,不像大丈夫所为,但后来知错就改,他还是好样的。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且在渑池会上他勇敢、爱国的表现让我由衷地敬佩。”“蔺相如虽是门客出身,但志向远大,忠贞报国,尤其是完璧归赵时他与秦王针锋相对、不卑不亢的外交风范,让我对他能一再容忍廉颇的挑衅行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试想,假如没有课外资料的拓展延伸,学生怎能对本课人物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又怎能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呢?
“学无定法,但贵在得法。”尤其是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方法引导能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让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在思辨中提升。
如《烟台的海》一课,重点段2—5 小节,作者以冬、春、夏、秋的顺序介绍了烟台的海,四个小节的结构特点相似。于是,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我首先以冬季烟台的海为例,引导学生总结出冬季烟台的海的特点,并品味、朗读、谈感受,然后过渡到写人的语句,让学生想象畅说,从而小结出学习这一自然段的方法。接下来,我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3、4、5 小节。最后全班交流汇报,并评选出“最佳学习型小组”。面对这一挑战,学生们热情高涨,在学法的引领下,他们取长补短,共享读书心得,共话思维感悟。在小组汇报环节,课堂俨然就是一个智慧分享的圣地,气氛热烈、活跃。学生通过自学,深刻感受到了四季烟台的海的不同特点以及人们的各种表现。在阐述小组自学心得的时候,其他小组也受益匪浅,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种引导,远比一问一答式的教法更加有效、扎实,促进了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语文是一门情感丰富、充满人文气息的学科,这是较之其他学科的独一无二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让学生心灵丰满、感情饱满,自然是每位语文教师应担当的责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个善导的教师犹如一缕春风,可吹开学生思维之花,又似一丝春雨,能滋润学生丰满的心灵。从这种意义上说,一堂优质的语文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引导,一个善导的教师能让学生活力四射,能让课堂充满张力,能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使教学的三维目标有效达成。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扎实深入地进行有效学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