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计划的教学管理模式探索

2015-02-13 09:33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卓越教学管理计划

于 飞

(中国民航大学,天津 300300)

基于卓越计划的教学管理模式探索

于 飞

(中国民航大学,天津 300300)

传统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特别是卓越计划的推行,更是对教学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卓越计划为契机,正视目前教学管理的不足,分析人才培养模式上的缺陷,提出了几个方面的改革方案,以期为高校优化完善教学管理模式提供借鉴和帮助。

卓越计划;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同时又有大批企业缺乏高新技术、工程技术类人才。工科毕业生缺乏实际技术操作能力,其他专业学生缺乏理论运用能力已经是一个普遍的认识。基于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成为了高校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国家对此也是十分重视,为了培养具备核心竞争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促进经济繁荣进步,教育部于2010年提出了卓越工程计划,促进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力求改变我国高校重理论、重课堂、重灌输的教学模式。

虽然卓越计划针对的是工科专业,但是其更深层次的意义是以此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引导高校转变教学管理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教育管理模式改革途径,推进高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同时缓解就业压力和填补人才缺口,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后备创新人才。

一、卓越计划概述

(一)卓越计划的含义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国家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于2010年6月共同完成。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教育部启动了卓越计划这一重大改革项目,对纲要精神加以贯彻实施。世界经济工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工业界的需求以及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影响,带来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的迫切需要。高等院校以培养创新能力强、能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为目的,以接轨国际发展、适应未来需求为导向,并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实际,构建优质合理多样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卓越计划实施的主要目标。同时,教育部制定了五条措施指导各大高校卓越计划的推行。

卓越计划的实施核心在于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教育部在相关会议上也对此进行了详细说明,主要针对学生在校内外学习阶段的侧重点。校内阶段,学生们在强化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应当摆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计安排的核心位置,促进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摆脱被动吸收知识的状态。对于进入企业的实习阶段,学校更应该加以重视,将毕业实习落实到位,避免毕业设计杜撰的情况发生,以促使学生真正学习到企业的技术和文化,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卓越计划对高校教学管理的影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这项新的举措将推进高校将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作为教学管理的目的。此计划的实施,挑战了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的探索。

1.卓越计划强调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首要任务,这是任何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推行必须要秉持的原则。不论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发展采取怎样的具体措施,都要把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以育人为本,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围绕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具备适应社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卓越计划提出了新的教育质量观念,这也是推进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目标导向之一。卓越计划采用需求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那么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制定标准也应当适应当前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也就是说,高校教育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要能满足社会需要,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也要同时适应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

3.卓越计划是系统的、完整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以此为契机,高校也应开始改变过去相对单一的管理模式,以培养具备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为核心教育理念,探索出一套适应性强的新型的管理方法。现今社会,科学急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技术日益复杂,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需要深入了解这一实际情况,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将要从事的行业所需,在教育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并进行价值引导,通过人文熏陶,使学生懂得专业技术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引起学生对专业学习的重视。

由此可见,卓越计划的实施,对于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目标定位转换,改善高校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状,克服教育教学中理想倾向性严重,推动教学管理理念转变,促进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二、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一)教育目标不明确,倾向学术化

毕业生们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这与教学管理重科学重理论、轻技术的学术化倾向是分不开的。国际上大多院校都重视培养工程师,培养有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而我国则大多重视具备深厚理论知识的人才,认为只要理论扎实,技术问题也可迎刃而解。学生们甚至认为具备理论,作为办公室指挥研究人员比实际操作技术更高等一些,直接导致了一批又一批理论知识过硬而毫无操作能力的学生进入社会,企业技术人才的缺乏也在进一步扩大当中。

(二)教学管理模式单一,缺乏适应性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评估标准以及安排授课人员等环节,基本是由某个专门的部门办公室独立完成,并实行自上而下的直线式管理,强制执行。同时缺乏完善配套管理机制,政策不能宣传,一线人员咨询无门,更无从进行监督、评价和反馈,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更是缺乏交流和协商。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行政人员并不了解不同专业的学生基础素质和能力培养需求,他们通常按照行政命令和国家要求,执行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课程设置和统一的考核方式,但这种不与实际相结合、跟不上时代需求步伐、内容陈旧、结构呆板的教学管理模式,是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追求个性的现代高素质人才的。

(三)课程设置重理论,缺乏职业性

教学管理部门对于课程设置适应某种具体岗位能力要求并不重视,职业所需知识分散,内容重复严重。例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管理学、行为学、市场营销学等等课程中都会讲到,工商管理系的学生基本上都会听到三遍以上,而对于实际案例的接触反而偏少。虽然现在高校对于实践课程已经有所重视,但是操作部分内容缩水、形式单一、缺乏新意,依旧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通病。毕业实习也是采取学生自行安排的模式,实践单位寻找困难加上学生自身的能动性缺乏,学生们实习报告抄袭现象严重,完全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四)教学工作评价系统形式化

教学评价系统在新形势下已经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许多学校引进了先进的考评方式进行操作,学生们也可以参与到评价体系里发表意见和观点。但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未变的情况下,学校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完善配套的反馈评价机制,教学管理职能部门通常也只是作为信息的收集者。评价时,主要使用定性方法,定量指标少,评价结果往往也得不到落实,评价者最后丧失积极性,应付了事。学校得不到有价值的信息,一线教师和学生们的真实建议和想法也反馈不上去,这样的评价难免流于形式,无法发挥作用。

三、卓越计划背景下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措施

(一)转变教学管理观念

国家大力推行卓越计划,是针对工科类工程师的培养计划,也是高校实行教学管理模式革新的绝好机会。要使卓越计划的目标落到实处,学校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管理观念,面向创新型应用型人才需求,与时俱进。传统教学管理观念比较机械化,注重历史传统、经验积累,以及对名校管理的盲目借鉴,缺乏对现代管理方式的合理运用。在卓越计划背景下,学校教学管理应以开放的态度,吸收国际教育先进理念,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引入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用于教学信息管理和教学事件决策以及监控反馈。

(二)制定合理教学计划

卓越计划目的在于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能力人才,传统的教学计划由教学职能部门依照统一大纲制定,显然不能满足卓越计划对于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此背景下,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就是教学计划制定的合理性。教学计划的制定要以学生为本,重视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现真正适应岗位要求的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就是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合理安排,在保证课程教学体系完整性的同时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例如,学校可以根据课程性质每学期安排一到两次的实习,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安排在校内或校外进行。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校内进行实际账目手工操作,旅游管理专业可以联系旅游社或者酒店进行校外实习,市场营销专业的路则更广,短期销售、市场调查都是职业技能培养和理论知识运用的机会。

(三)建立适宜的教学管理组织

卓越计划背景下,学校的教学管理注重实际操作,与社会企业紧密结合,也涉及到与企业之间的良好沟通合作,以及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问题,传统教学管理职能部门需要引进更多专业人才方能解决这一问题,建立高效的教学管理组织成为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重中之重。好的教学观念、合理的优良的教学计划,需要由有效的组织制定、贯彻和执行,否则就是一纸空文。卓越计划试点的许多学校为了贯彻实施好这一计划,专门成立了培养计划指导与审核部门,同时负责联系沟通有关的各个职能部门,充分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运行。学校的整体教学模式改革也可适当借用这一方法,在各个方面保障教学管理组织的重新构建,例如保证在队伍中引入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力量,给予决策、建议、监督的权利不受阻碍,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管理良性高校运行。

(四)构建实用的教学评价制度

卓越计划背景下,教学评价考核系统的革新也是刻不容缓。教学管理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学水平、学习成绩以及教材评审。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核应当增加一些定量指标,例如教学中实际案例分析、实际技能模拟操作、实践环节跟进所占的比例适当提高。对于学生成绩的考核,应该改变过去单一以试卷、论文作为考核的方式,形式和内容需要多样化,特别是注重对实习和社会实践的学分考核。例如,改变过去毕业实习的学分随意送的做法,加强对毕业实习的指导和监督,导师、学校和实习单位都参与评分,以利于学生利用毕业实习机会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教材评审力度需要加大,改变过去几年都不更新教学内容的局面,保证教材内容与时俱进,与具体行业接轨,避免教材内容空洞、过时,不具备应用价值。

(五)运用校企合作机制

基于卓越计划的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强调与社会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实践教学环节主要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来完成,学生的毕业实习落到实处也是需要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良好沟通。在这一点上,卓越计划实行的“校企共建”模式值得参考。在教学管理中,可以让企业更多参与专业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把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技能需求紧密结合,保证学生能够进入企业进行学生生涯各个阶段的实习,并因为实习成绩的优秀可以直接进入相关企业就业。同时通过这一机制,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来实现。例如,可以聘请企业家、高级管理人才作为学生导师,或者作为客座教授进校为学生作系列讲座;也可以加强教师与专家的互动,并创造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的机会,使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具备一定的从业经历,更好地为学生授课。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行业的完善度更高,各行各业都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所以高校教学管理也必须与社会要求同步,才能为社会输送有用之才。卓越计划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目的,进行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强调与企业的紧密结合,人才教育参考企业要求,企业参与教学培养。高等院校当以此为契机,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教学管理方法,完善专业教学内容,形成一套适应社会需要及行业需求的教学管理体系,造就一大批社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毕业生就业和社会人才缺口问题。

[1]汪泓.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0,(03).

[2]黄金莲,龙飞,莫艳云.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10,(09).

[3]程文婷.“卓越计划”背景下教学管理体制优化研究——基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2,(02).

[4]陈希.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N].人民日报,2010-07-09.

[5]王天宝.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模型的创新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1).

[6]张洪田.构建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0,(01).

[7]杨太华,汪洋,潘华,蔡依平.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4).

YU Fei
(CivilAviationUniversityofChina,Tianjin, 300300)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the Excellent Plan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ls in tradi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no longer adapt to the demands of modern society for high-quality talents, especial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cellent plan, which has raise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By taking the excellent plan as an opportunity, the disadvantages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management shall be envisaged, the defects i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shall be analyzed, and the reform scheme has also been put forward in several aspect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help for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optimize and perfect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l.

Excellent plan; Teaching management;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exploration

2015-11-07

于飞(1981-),男,河北人,中国民航大学教务处科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

G642

A

1673-582X(2015)12-0101-05

猜你喜欢
卓越教学管理计划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大作为 走向卓越
暑假计划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