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阿多诺的道德观念

2015-02-13 07:53丁乃顺
泰山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道德哲学道德观念阿多诺

丁乃顺

(山东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淄博 255049)

试论阿多诺的道德观念

丁乃顺

(山东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淄博 255049)

作为批判理论重要代表的阿多诺,其思想主旨在于现代社会的批判性反思。分析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道德哲学的问题》、《否定辩证法》等著作中的道德论述,不难发现其道德观念的基本内容和意义所指。这不但成为我们必须去挖掘的内容,而且对现代社会的反思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阿多诺;伦理;道德;道德哲学

一般意义可言,道德哲学与伦理学是一个相等同的学科类别或思想分部,在于讨论伦理与道德理论及对人的存在价值。而对较为特殊的哲学家或伦理学家则可能有其特殊性意义,作为法兰克福学派旗手式理论家的阿多诺则明显属于后者。他不但对现代社会展开理论批判,而且对哲学的元概念或元观念进行梳理明晰。客观地看,理论是对社会实践与历史发展的反思,并进一步规定和指导其基本的发展路向,即理论必须对社会实践进行有效的反思和提供普遍性的存在价值。正如阿多诺所言:“实践本身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悄无声息地进入理论之中,也就是说,实践本身已经属于对正确行为的可能性重新进行周密思考的范围。思想并非像我现在在第一次演讲中向你们阐释的这样似是而非,让人捉摸不透,因为思维最终也是一种行为形式。思维在本原上不外乎是这样一种形式,我们在这种形式中把握客观世界,并且与客观世界打交道——分析心理学把自我和思维的这种功能称作为实在性检验;而思维在一定情况下只是被追溯到思维状况,而且还被追溯到其他的时代和其他的情况,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1]

一、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同一:阿多诺道德观念的基点

在阿多诺的视野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定义并无二致,即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受到理论的指导,二者辩证统一。正如马克思所讲:“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其意义就在于此,理论与实践是不可能相互分离的,离开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反之,理论是空乏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同一,不是为实践的合理性进行辩护而是基于对社会实践批判,而再寻求对实践进行指导。尽管阿多诺对现代西方社会实践具有批判意识和理论反思,但其批判理论指向依然在于现代社会实践的出路。如他所说:“理论的批判所依赖的时机是不能靠理论来延长的。被无限耽搁的实践不再是对自我满足的思辨进行起诉的法庭,毋宁说它是权力执行机构为徒劳地堵塞任何批判的思想而使用的借口,尽管变化着的实践需要批判的思想。”[2]可见,阿多诺的态度鲜明地表明,对理论的重视是非常重要的,但理论也需要着眼于社会实践的问题。

阿多诺的批判理论反思目的在于,对社会实践的谬误进行矫正,其道德观念的意涵被赋予反思社会实践错误性以至于指导个体的人对正确生活实践的价值。而道德观念作为理论而言,阿多诺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同一性关系维度,重要意涵在于个体生活实践的错误性明显地失去了理论的指导,以至于现实生活的实践变为了“错误的生活”。他充分运用这一关系,论述“错误的生活”并予以矫正以至于走向“正确的生活”的良性轨道。

一方面,缺失道德理论的反思指导的社会实践是一种背离“正确的生活”的“错误的生活”的必然性结局。实践是作为社会性人的存在方式,在西方现代社会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之后,人类的理性取代了神话的作用,树立起前所未有的权威,但理性在启蒙运动之后反而功能化和工具化,只是满足于个体自我持存的需求。在实践中,人们不再去反思或确定理性的意义,只满足于对现代社会合理性的论证,从而使实践与理论进入了相对单一化的逻辑架构中。

在阿多诺看来,现代西方社会不再正视对理论与实践同一性关系,其认识是一种模糊不清又固止不前的状态,即社会实践表现为自我持存的功利加计算的逻辑,理论反思表现为精神世界受到实践地固化。所以,理论与实践之间必须重新做出一个有效的说明,“如果实践越不确定,那么,我们在事实上就越不知道我们应当做什么,我们获得正确生活的保证也就越少。所以,虽然正确生活理应得到保证,而最后我们在正确生活方面采取的行动只会是鲁莽草率的。”[3]可见,看待实践问题不能只时时刻刻注重理论依附于实践的可行性、可能性与后果目的的正确性,而低估理论指导的功能性、明确性指令。也不能只看到理论思想所预设目的无限制的怂恿和驱使,而忽略思想理论本身的合理性、正当性与人的存在的道德性关系。这是实践的前阶段同时这种理论态度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实践对来自理论反思与指导是不予认可的,来自于现实生活实践中的诱惑力似乎太强。对社会的反思只有对其错位方面进行,才是真正的反思,但是理论反思没有意识到反思起点的问题。阿多诺从理论与实践辩证同一关系视角所作出的理论反思,也是对当下社会实践和人的存在的本体论反思,以至于让个体回到存在意义维度做出基于超越现实社会实践的理念性思考。

另一方面,把握道德观念的理论旨趣在于对社会实践的反思,更是个体存在或“正确的生活”的有效性基点。“理论如果不与任何可能的实践发生关系——尽管这种关系是如此生疏、如此间接、如此隐蔽,但它必须存在——理论不是成为空洞无物、沾沾自喜、无关紧要的游戏,就是变得更加低劣,成为单纯教化(blosse Bildung)的一种因素,这就是说,理论就会因此变成一种僵死的知识材料,对我们活生生的精神活生生的人都将一无是处,这点也同样适用于艺术。与此相反的是实践,对此我已经做出过暗示,它从其名称上就比理论占有优势,它现在简单地让自己独立,驱赶自己的思想,从而降低为一种忙忙碌碌的行为。”[4]从理论的根本性内容入手,道德哲学关乎个体生活实践中“我们应该做什么”,在于重新进入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同一关系中来。“道德理论的课题在本质上还包括对这个理论本身范围的界定,换句话说,它还应当指出隶属于道德范畴的内容,还应当包括思想没有穷尽的地方,而我们现在既不允许对这些东西重新加以绝对化,又不允许把它们当作似乎是绝对化的东西来对待,而是让这些东西重新与理论观察发生关系,假如我们不想让这些东西失去控制的话。”[5]实践层面的强力与阻力是不可忽视,但实践的必然性不可规避理论反思的有效性,这是有效开启“正确的生活”必须正视的前提。

基于理论问题被实践所苑囿以至于服从实践的盲目性与无道德性,那么理论就必须做出相应的反思与研判,重新挖掘和调整理论思想的根源和意义。这种意义既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同时它的重点在于人的存在与正确生活的问题。那么,阿多诺道德观念的具体对象到底所指什么呢?“道德哲学是一个理论学科,它作为一个学科就始终与道德生活的直接性是有区别的。”道德生活的直接性内容就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而道德理论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价值呈现,而道德价值的存在则对道德生活或社会实践提供有效力的作用。那么,现实生活世界就成为了道德的实践的可能和道德理论得以指导的基础,社会实践与道德理论二者建立其不可分割的同一性关系。“道德哲学的对象在今天实际上是人们不应当简单、幼稚地接受别人提供的答案,或者接受从所谓感觉上出现的答案,比如,规范的行为举止的问题,行为举止方面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的问题,善良的直接实现的可能性的问题等,这是因为所谓感觉经常是一个坏的舵手,人们要在可能的范围中把所有这些问题提升到意识之中。道德哲学在这个意义上就意味着,人们应当毫无畏惧、不屈不挠地真正意识到道德范畴的疑难和关于正确生活的那个更高层面上的实践的问题,而不是去轻信作为实践活动的全部领域的生活已经不需要理论思维之类的话语。”[6]阿多诺认为,康德道德哲学是关于人的纯粹意志的规范学说,理论思想去反思实践时需要意志的自由和独立性,为实践的发展重新树立其应有的方向和理念。只有理论上来自人的自我理性与纯粹意志的反思,才能够把人的实践符合人性本身维护与建构的需要。“我们应该做什么”关涉到“在错误的生活中不存在正确的生活”的重要出路,这种反思与理性为我们思考实践中的错误提供了根据,并且在理论与实践辩证同一中给予合理性说明,也必将成为我们开启“正确的生活”的依据。

二、伦理学与道德哲学的差别区分:阿多诺道德观念的实质

“道德”与“伦理”关系的不可分割性、道德哲学与伦理学的内容相同性与相通性,伦理与道德时而一致、时而分殊。道德相对主义者注重道德的历史与文化的相对性背景,即一定的时空背景、伦理习俗和文化传统等条件,就会缔造什么样的道德观念。当代伦理学家麦金太尔就认为,“道德概念不仅体现于社会生活方式中,而且部分构成社会生活方式。我们将一种社会生活方式与另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区别开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识别道德概念上的差异。”[7]而道德客观主义者似乎都会坚持这样的看法:道德是具有永恒性价值,无论时代的更替与社会的变化。同是时代的同行者,作为批判理论家的阿多诺基于现代社会的反思与批判,则其道德观念与麦金太尔相反。他认为,道德概念的基本含义必须要坚持,并打消伦理的消融以保持住道德的底限,并从哲学维度来理解反思道德与伦理观念,以对社会实践和人的存在提供正当性价值。诚然,这是重视阿多诺道德观念的实质所在。

阿多诺分别从概念与意义两个层面界定伦理、伦理学,与道德、道德哲学的内涵差别,并为道德的生活才是正确的生活建立同一性关系,从而为道德观念的实质部分作出有效的解释。

其一,阿多诺对伦理和伦理学的性质与范围进行说明,以表明其道德观念的永恒性与反思性价值。在他看来,伦理与伦理学是人类社会历史中出现的相对性、暂时性和偶发性的事实,其对人的约束性具有一定的时空范围的价值,但其不具有永恒性价值。伦理是一种人的道德动机的表现行为,其约束性存在于一定时空中,道德的内涵被一次次地表现出来,但未说明道德价值本身的意义。

从词的本来面目来看,伦理着眼点在于人的命运的问题,即“一个人生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这与早期希腊时期的伦理概念一致,它论述一类人群或一个阶层内的普遍关系的问题。而道德问题在于说明个体的人的实践问题,这种实践需要每个人去反思实践的正确性问题。如果坚持伦理的方式去实践,难免会流入一种个体自我为所欲为的个性生活之中,在这种生活中,个体的行为不再受到任何的约束,并且一切约束都认为是有悖于伦理的。个体自我所谓的实践都被自身认为是正确的存在方式,不存在矫正实践的标准。而伦理学来自社会习俗中的道德现象,只是针对伦理习俗的一种简单的超越,“伦理学这个词就是良心中的简单良知(das schlechte Gewissen des Gewissens)。如果我还应当对这句话加以解释,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尼采解释的那样,道德的概念来自于暗淡无光的神学观念。因此,有人曾经尝试按照暗淡无光的神学范畴来制造某些类似的东西,他们在这个方面甚至发展到了这种程度,即仍然在单纯的内在范畴中,即在自然范畴中,在我们存在的单纯的此在范畴中去理解伦理,而不是先验地,超越我们自己的自然质朴性和自然规定性去理解伦理。但是,如果普遍的人性具有意义,那么,人性的存在恰恰就在于人性是如此发展的,即人与其行为、与其直接的、质朴的规定性并不完全一致,这样,来自于自然范畴、来自于自然的如此存在和善良的直接、原始的同一性就不会有效用。”[8]在实践的社会领域,偶尔迸发的道德性语言、思维和行为,而不是坚持一种唯道德论,或者用现代的话说,它不是一个道德客观主义理论一致性表现,难以坚守住道德思想与道德实践在任何情况下的反思与矫正能力,只是根据实际一时或习俗惯例对状况的德性关照。它缺乏内在一致性和理论一般性特征,伦理学着眼于这种的相对性价值,但是伦理学在说明道德价值的有效性时,而未在道德永恒性价值下做出理念性、超越性和及时性反思。

可以看出,阿多诺认为,伦理学范畴没有超越自然质朴性或伦理习俗的规定,只有建基于人性这一坚实的客观性基础上的道德思考才是他所认为的正确生活的基础。也就是说,道德的生活只有建立在具有客观性的人性反思基础上,个人实践才是真正属于个体自我的实践,同时也是正确的生活在现代社会生活的错误性中得以矫正的根源。人性的定义基本可以用人性公式来理解,人是理性的存在者就是说人具有理性,能够意识到他者与自身的相等同,或者说,实践的准则必须要坚守他者与自身的一致。

其二,阿多诺对道德概念的现代诠释和发掘,以表明其道德理论为正确的实践提供条件。从词的一般含义来看,“‘Moral’(道德)这个词来自于拉丁文‘mores’,我希望你们大家都知道这个词,‘mores’就是‘Sitte’(伦理,道德)的意思。因此,人们就知道道德哲学翻译为‘Sittenleehre’(伦理学说),或者是‘Lehre von der Sittlichkeit’(关于伦理的学问)。……这里的首要原因在于,伦理的实体性,即一种正确生活的可能性,从共同体赖以存在的诸形式而言,是先前作出的规定,而现在则是已经存在的,它们业已是过期作废的东西,但却没有新的实体性,所以人们在今天绝对不能依赖这样的东西。”这种对伦理与道德看法具有现代哲学的视野,道德的意涵主要是对伦理实体性的反思,但一种伦理实体性不再是正确生活的指南时,道德的超越性意义必须重新出现以为重建伦理新的实体性形式。

不过,在阿多诺看来,现代“道德”这个词也存在有一定的问题,“道德这个概念还是一个疑难,主要是因为它自mores,也就是说,它公设了一个国家中公共伦理与个人的道德是一致的,即正确的品行及行为方式与个人的正确生活行为是一致的。……但是,这种一致性今天却不再可能被接受;其主要原因在于,共同体与个人相比总是占有优势,而我们经过了无数过程,就是在任何时候都被迫去适应共同体,以至于在我们自己的个人使命与那种用关联的客观性强制我们的东西之间根本不在可能产生像以往那样的一致性。”[9]这种黑格尔式的伦理思想着重伦理与道德实践的可能性,似乎也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要求,它让人们在实践过程中过多地侧重人要与社会基本的价值倾向和规范观念相一致,而忽略了人实践本身受到来自现实规范的制约与限制,一旦个人行为被国家或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所同化,个人就不得不去适应当下的社会与国家的主要价值,从而不再思考个人的意志自由和实践生活的道德性意义。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无论国家层面的伦理还是社会的主流价值倾向,个体在社会中的自我持存要求时,经济或物质层面是人的第一需求,一种后果最大地维护自我持存为导向占据伦理与道德的位置,那么,人的实践理性就变为自我持存合理性为道德正当进行辩护。

其三,阿多诺对道德哲学范畴的厘清与康德道德哲学的倚重,表明其道德观念对个体正确生活的意义。在阿多诺看来,道德哲学的本质是什么事关正确的生活存在,不但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的问题,“真正的道德哲学核心问题的事情:特殊的事物、特殊的利益、个人的行为方式和特殊的人与普遍性的相互对立的关系。”[10]道德哲学在于矫正整体利益与个体特殊利益之间的问题,它通过理性矫正自己的思想和实践,以至于自由也是一种消极的自由与积极的自由之分。个人的行为在实践中具有道德性必须回到对特殊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理性反思层面,个体运用理性反思来消解自身的特殊性,但不是消解自身理性反思的道德性指向。如果自身仅仅附着于整体利益中而无人性的反思,那就会消解掉自身道德反思与道德实践的价值。

阿多诺用人格同一性概念来说明建基于人格同一性的道德哲学的重要性意义,即道德哲学的概念在于理性的存在者对个人自身如何实践有一定的道德律令与理性反思的能力,个人的正确生活需要个人理性的反思与实践这种反思内容。人格性这一概念,在阿多诺看来,就是人格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是一个理性存在者,是一种康德意义上的个人或时刻拷问什么是个人,既与一般性的规范相关,又与超越经验规范规约相关,“根据康德的学说,对正在行动着的个人的诸规定,涉及的并不是作为单纯经验的、单纯此在的(daseidndes)、自然的存在者,而是应当超出这个范围。”只有如此才能使人格性表现出来,在经验与超越之间展现出人格同一性的存在。但是,阿多诺注意到,人格同一性来自于对经验规范贯彻与超越,而从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个限制来自于:一定的经验规范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内涵、历史传统和意识形态下的,如果超越一定的经验规范建构自身的人格同一性,似乎难以摆脱经验规范对主体自身基本的规定,难以逃离伦理与习俗的基础,所以说,超越一定的习俗性的、伦理性的规范还不完全成为反思一种正确生活的本身意义,那么,回到“什么是个人”、我应该怎么实践行动?这样的疑问,已经进入道德实践者本身中去,反思的力度似乎更能指向个人的正确生活。在启蒙时期理性统治下,带有极权性质的理性统治着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阿多诺认为,反思与批判这种既有的境况,康德道德哲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康德的道德哲学对自己的启蒙批判严加限定,以便尽可能地挽救理性,相反地,不具备反思能力的启蒙思想却为了给现存秩序争取到充分的空间,总是从自我持存出发,力争把自己提高到怀疑主义的高度。”现代启蒙理性的极权在于把个体的自我持存能力作为一种不可辩驳的结论,在其中,它把所有人类文明形式、内容和意义价值统统置于维护个体自我持存的范围之内,怀疑任何不与这一目的相一致的地方。康德的道德哲学提供了反思这种意识形态的能力,为理性逃离这种工具性和极权性留下空间。

综上所述,在阿多诺的道德观念中,尽管从历史社会的视角去解析问题,但他还是坚守着道德客观主义者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的同一性是其对道德哲学观念得以成立的根底,也是批判主义者自觉的理论依据。而对伦理与道德、伦理学与道德哲学之别,则更为清晰地认识到道德哲学或者道德客观性存在对当下社会的不可或缺性,没有了道德哲学的研究就无所谓道德形而上学的反思,也就无法对现实社会的不合理性的批判。

[1][3][4][5][6][德]T·W·阿多诺.道德哲学的问题[M].谢地坤,王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德]T·W·阿多诺.否定的辨证法[M].张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7][美]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伦理学简史[M].龚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责任编辑 梅焕钧)

On Adorno'sMorality Philosophy

DING Naishun
(Institute of Marxism,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Shandong,255049)

As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in Critical theory,Adorno's philosophy aims to reflect themodern society critically.The analysis of hismorality argumentation in works such as Enlightenment Dialectics,Moral philosophy,Negative Dialecticswould find outwhat hemeant bymorality contents and meaning,which is not only forwhatwe should explore in studying and understanding,but alsomeaningful for the reflections of modern society.

Adorno;Ethics;Morality;Morality Philosophy

B5

A

1672-2590(2015)05-0085-05

2015-09-02

丁乃顺(1981-),男,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哲学博士。

猜你喜欢
道德哲学道德观念阿多诺
一致的平等主义者:康德种族理论与道德哲学关系辨析
《拯救表象
———阿多诺艺术批评观念研究》评介
Δ 9-Tetrahydrocannabinol Toxicity and Validation of Cannabidiol on Brain Dopamine Levels:An Assessment on Cannabis Duplicity
阿多诺对前卫艺术创作技法的批判
作为音乐史家的阿多诺
——论《贝多芬:阿多诺音乐哲学的遗稿断章》的未竞与超越
论中西方神话创作的异同性及成因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论环境伦理学的两种探究模式
康德道德哲学中正当优先于善的三种形式——一项以罗尔斯为参照的研究
对体验性德育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