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杨明斋研究综述
武莲莲
(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摘要]杨明斋是中共建党时期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五四新文化时期,他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主张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为五四运动以后的文化走向指明了道路。近年来,杨明斋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关键词]杨明斋;建党;文化思想;研究综述
杨明斋(1882-1938)是中共建党时期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杨明斋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关于杨明斋的学术专著有4部,硕士学位论文有2篇,学术论文有20余篇。学界对杨明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杨明斋的个人生平、杨明斋的文化思想、杨明斋与中共建党的建立等方面。
关于杨明斋祖籍的研究。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认为,杨明斋为山东平度西乡马戈庄人。余世诚在《关于杨明斋生平事迹的调查》中指出:“杨明斋是山东省平度人。……杨明斋的家乡是平度县西乡马戈庄。”[1]苗体君也认为“杨明斋……出生于山东平度马戈庄村(今马戈庄镇)……”[2]李达、包惠僧、张国焘在回忆录中都指出杨明斋的祖籍是山东,与杨明斋交好的山东早期共产党人黄秀珍也认为杨明斋是山东平度人。后来,多位学者经过实地调查后确认:杨明斋,名好德,字明斋,山东平度西乡马戈庄人。
关于杨明斋的出生时间,学术界存在争议。根据杨明斋的侄子杨德信的口述,杨明斋大概出生于在1881至1882年左右。余世诚认为,“杨明斋生于一八八一年”[1]。对此,苗体君提出不同的意见,认为:“杨明斋……1882年3月出生于山东平度马戈庄村(今马戈庄镇)一个农民家庭。”[2]阎化川、李丹莹则比较谨慎地认为,“杨明斋的出生时间,应为‘约1882年’。”[3]
关于杨明斋的卒年,学术界存在的争议比较大。余世诚认为,杨明斋卒于1938年5月。为此,他在《苏联同志帮助我们搞清了杨明斋的下落》中指出:“……1938年2月,‘杨明斋以被捏造的罪名遭逮捕,并于同年5月牺牲’。”[4]苗体君与余世诚的观点相同,也认为杨明斋卒于1938年5月。徐及之对杨明斋的卒年提出了异议,他指出:“1936年,师哲同志接到托木斯克保卫机关的汇报,说杨明斋已病逝于托木斯克。”[5]为此,余世诚反驳道:“师哲……听说杨明斋病逝于托木斯克。其实,这位极能经受困苦折磨的山东大汉这时并没有病死”[6]。“1936年,苏联开始了声势浩大的肃反运动……1937年杨明斋被认为是‘动摇分子’被捕过一次,不久被释放。……1938年2月7日,……再次逮捕了杨明斋。杨明斋这次以沉默相抗,于是未经诉讼就被判为死刑,于5 月26日惨遭杀害。”[6]杨明斋卒于1938年的资料来源于苏共中央委托的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吉塔连科的回函,信函指出:“1938年2月杨明斋以被捏造的罪名遭逮捕,并于同年5月牺牲”。所以,杨明斋卒于1938年5月的可能性比较大。
关于杨明斋晚年的去向。学术界在研究了多年才基本搞清楚,但仍然存在一些争议。余世诚认为杨明斋于1930 年1月在走私者的帮助下非越过中苏边境,在“哈巴罗斯克和海参崴工作了一段时间”[4],1932年杨明斋被流放到托木斯克,1934年流放期满后,杨明斋到了莫斯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做工,并于同年5月牺牲。但徐及之则认为,杨明斋于1933年到达苏联并被流放到托木斯克,并于“1936年病逝于苏联托木斯克”[5],杨明斋并未去过莫斯科。对于杨明斋最后一次到达苏联的时间,杨宗文、李玉晓指出:“杨明斋最后一次赴苏联的时间,既不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也不是1933年”,而应以杨明斋给张国焘的信中所说的“‘1930’年春为准”[7]。苏共中央委托的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吉塔连科,在给余世诚的回函中指出:杨明斋于1931年非法越过中苏边界,1931年被流放托木斯克,1938年到达莫斯科工作。此资料来源于官方专业学者,可信性较高,所以,杨明斋最后赴苏的时间应为1931年,被流放托木斯克后又到莫斯科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不幸死于苏联的肃反运动。
学界主要从评介杨明斋的《评中西文化观》一书入手来探讨杨明斋的文化思想。
关于杨明斋的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学者普遍认为,杨明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物质观,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给予了客观的评价。例如,刘辉认为,杨明斋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为指导,对‘东方文化派’的文化思想进行认真严肃而平实的学术批评。”[89]。阎化川、李丹莹站则进一步指出“杨明斋的根本思想是承认‘人的意识决定于人的社会活……只有从人的社会生活方面可以解释人的意识’”,这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
关于杨明斋对中国未来社会主义文化的预测。学界认为,杨明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形指出,未来中国必将由“农业国”步入“工业国”,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刘辉在其论文中指出,杨明斋谴责“东方文化派”大力鼓吹中国文化价值的做法,认为这不符合中国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他认为中西文化各有其价值,要发挥中国文化的价值,“中国必须先发展物质经济,进入工业国,然后再走社会主义文化的道路”[8]。对此,南开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刘黎红也认为,在未来中国文化的走向上,“杨明斋坚持了辩证的、进化的历史观来预测文化发展趋势。认为,工业国取代农业国是历史的必然”[10],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于杨明斋文化思想的特点。学界认为,杨明斋的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又把大多数平民的社会生活实际与历史文献记载结合起来。马宏对杨明斋文化思想的特点做了总结,认为杨明斋的文化思想有三个显著地特点:第一,杨明斋“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史观原理分析问题”[11],客观评析中西文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二,杨明斋“重视‘民众势力’,深入‘民众生活’”[11],从大多数平民生活的实际出发,探究中国文化。第三,杨明斋认为“文化学术问题与现实政治斗争紧密相关”[11],因而文化学术观点受时代政治背景的影响。刘黎红对杨明斋文化思想做了进一步研究后指出,杨明斋文化观的特点,“一是从唯物而不是唯心的立场来探讨文化问题;二是从大多数人而不是单纯从精英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文化问题;三是文化研究要注意文献记载和历史、社会事实相统一。”[10]刘黎红对杨明斋文化思想特点的概括,与马宏的前两点看法基本一致,阎化川、李丹莹也坚持了同样的观点。
关于杨明斋文化思想的地位及局限性。学界给予杨明斋文化思想很高的评价。马宏认为,“杨明斋的文化思想在论战中的确是马克思主义水平较高,是参加论战的共产党人的代表。”[11]可见,杨明斋作为参与东西文化论争的共产党人代表,在五四文化混乱期,对传播马克思主义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马宏同时指出:“杨明斋在文化思想领域的影响,自大革命失败后也日渐衰落,终至消逝。”[11]刘辉也对杨明斋德文化思想给予了肯定,认为杨明斋对“东方文化派”文化复古思想的批判,“在现代思想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理应占有一个独特的地位”[8]。亓静、王玉瑾进一步指出,杨明斋在《评中西文化观》中对东西文化的批判,“有利于当时的青年树立正确的东西文化观,进一步解放青年们的思想,使得更进步亲年更快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9]。阎化川、李丹莹则从杨明斋文化思想的深刻性和系统性方面做出了评价,认为,杨明斋从“本体论、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对当时名家大儒梁漱溟、梁启超、章士钊做了系统批驳”,“把深刻性和系统性结合的最好”,相比较而言,“其他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则未能‘系统地做出立足于唯物史观的研究’”[3]。杨明斋的文化思想,虽然具有很高的学术和现实价值,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刘黎红指出,杨明斋文化思想“存在着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对人尤其是个体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忽视”[10]。此外,阎化川、李丹、马宏的相关研究也都指出了这一点。
学界普遍认为,杨明斋作为中共建党时期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舒志超指出,“杨明斋在共产国际帮助中共创建的过程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12]。舒志超进一步指出,1920年4月,杨明斋陪同维经斯基与陈独秀“经过多次会谈,就发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共识”,并于6月在陈独秀寓所“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12]。早在1983年,梅枫也做了同样的论述,他指出,杨明斋和维经斯基“一行在北京的工作,及到上海和陈独秀的会晤,加快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步伐”[13]。可见,杨明斋在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过程中,确实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李小玺、寇跃灵还指出,杨明斋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推动者”,“杨明斋在协助陈独秀创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后,就迅速开展建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工作”[14]。杨明斋为促进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相继参与成立了“华俄通讯社”、筹办党的刊物《共产党》月刊,创办了外国语学校,为中共与苏俄共产国际的联系搭建了一个平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慈丹、刘磊认为,“杨明斋还回故乡山东,与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联系,推动了济南共产党小组的成立”[15]。可见,杨明斋不仅推动了上海、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还推动了山东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在共产国际维经斯基和杨明斋的推动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杨明斋与张太雷受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委托赴伊尔库茨克向共产国际远东局汇报建党情况,并就中共成立、中共与共产国际的关系等问题与远东局代表进行了会谈,还起草了关于建立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支部的报告”[16]。由此可知,杨明斋是最早出席共产国际会议的中国人之一,并加强了中共与共产国际的沟通与联系。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杨明斋继续为党的事业奋斗。“中共‘一大’之后,杨明斋主要从事党的理论教育和宣传工作。”[12]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举行,杨明斋出席了大会,并对制定党的反帝反封建纲领起了积极作用。”[12]总之,杨明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起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最后,需要特别一提的是,杨明斋作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其思想与同时代马克思主义者有相通之处,亦有不同之处,或独特之处。目前,学界对杨明斋与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比较研究略有忽视。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对深入了解杨明斋早期的思想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发展脉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余世诚.关于杨明斋生平事迹的调查[J].齐鲁学刊,1983,4.
[2]苗体君.鲜为人知的杨明斋[J].党史文汇,2010,7.
[3]阎化川,李丹莹.杨明斋及其文化观的再研究[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2.
[4]余世诚.苏联同志帮助我们搞清了杨明斋的下落[J].中共党史研究,1989,4.
[5]徐及之.杨明斋1936年病逝于苏联托木斯克[J].中共党史研究,1999,6.
[6]余世诚.杨明斋在苏联的最后岁月[J].百年潮,2001,7.
[7]杨宗文,李玉晓.杨明斋资料的新发现[J].中共党史研究,1995,2.
[8]刘辉.五四后期文化论争的重要成果——杨明斋<评中西文化观>试探[J].北京党史,1995,3.
[9]亓静,王玉瑾.杨明斋<评中西文化观>探析[J].红广角,2013,10.
[10]刘黎红.评杨明斋对‘五四’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批判[J].广东社会科学,2002,4.
[11]马宏.杨明斋的中西文化观及其历史地位[J].中共党史研究,1999,1.
[12]舒志超.万里投荒一身是胆——记华侨杨明斋在中共创建中起的桥梁作用[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9.
[13]梅枫.建党时期的杨明斋[J].历史教学,1983,6.
[14]李小玺,寇跃灵.论杨明斋为我国共青团的建立做出的贡献[J].兰台世界,2014,7.
[15]慈丹,刘磊.受共产国际委派来中国帮助建党的杨明斋[J].兰台内外,2001,4.
它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府的统治权力由皇亲国戚、世家贵族、功臣把持的局面,使真正知识分子和下层民众得以参政,由此提高了政府的执政能力。因此成为官吏选拔的标准。用儒学干预经济,发展均田制,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儒学在官府的鼓励和扶持下迅速繁荣起来,“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13]p3620-3621。这一方面促成了官吏群体的儒学化,提高了官阶仕子崇尚儒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社会上攻读儒学经典蔚然成风,更是谋取官职的一种手段,即“终南捷径”[14]。从此,儒家获得了空前绝后的普及并成为汉代社会的时代精神。以至于到王莽新政时期,对社会的复古改制都源于对儒学的痴迷。汉代太学的设立,表明国家不仅有了传授学术的官学,也引发了民间办学的热潮,推动力文化传播。
[收稿日期]2015-05-14
[文章编号]1674-6198(2015)04-0091-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O619
[作者简介]武莲莲(1990-),女,山东沂水人,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