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教师进修学院 吴艳青
绘本教学,解读先行
——谈教师对幼儿绘本的解读
南平市教师进修学院 吴艳青
幼儿园绘本教学是当前幼儿园语言研讨活动的热点,教师在绘本教学过程中较多关注绘本内容的选择、绘本教学活动的设计及组织策略的确定。笔者在当地观摩了较多绘本教学活动,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能否抓住绘本的核心,能否让绘本所传递的一些对于生命本真的认识直入幼儿的心灵,与教师自身对绘本的解读有直接的联系。教师对绘本解读的正确度、深浅度、新颖度,直接影响幼儿对绘本的阅读,影响绘本教学的效果。因此,幼儿教师对绘本的解读是绘本教学成功最为关键的一步。在开展“在绘本教学中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就教师解读绘本进行了多次教研与培训,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些思考。
反观原有绘本教学,我们发现,幼儿教师在绘本解读时常会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解读肤浅
教师对绘本的解读停留于表面,更多地关注文字的故事性,缺少对图画的深度理解与探究。这样就无法深入挖掘绘本作品中图、文所表达的内涵,势必影响教师在绘本教学中的正确引导。
(二)解读片面
绘本是用图画来讲故事的,绘本中的每一幅图、每一个细节都蕴藏着故事的主题、内容,绘本教学应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特别是无字的绘本)。一些教师没有完整、仔细地观察图画、研读绘本(包括封面、封底、环衬、扉页等),只是阅读绘本中的文字部分,满足于解读绘本中的文字描述,没有对绘本图画本身进行解读,变成以文为主、以图为辅,本末倒置。如此的解读是片面的,甚至偏离了作者的意图。
(三)解读偏离
教师常常热衷于教学方法的翻新,追求各领域的综合,而不能把握教学的重点。特别是一些科学或数学方面的绘本,里面渗透着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是学科学还是读绘本,教师往往把握不当。由于解读不到位,有些教师甚至舍本逐末,教学内容多而全,变成拼盘式教学,丢失了阅读的主旨。如在绘本教学中刻意强调综合科学、音乐、美术等元素,而实际上绘本教学应以阅读为主,只要读懂了绘本,这些元素便能自然渗透传递给幼儿。
由于教师没有直接的阅读体验,没有把对绘本深入、新颖、独到的解读作为教学决策的依据和资源,这将影响绘本教学活动的合理设计,对幼儿阅读也难以进行有效的引导,直接影响了绘本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提出:绘本教学,解读先行。我们尝试在每次开展绘本教学之前,让教师对绘本进行充分的解读,充分理解绘本每一个细节所传达的信息之后,再选择适宜的形式开展教学,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师和幼儿的双向发展。
教师解读绘本时要做到两点:一是眼中有绘本,二是眼中有幼儿。既要读绘本,也要读幼儿。
(一)读图——关注细节
阅读中幼儿需要获得的阅读观察经验主要有三点:第一,学习观察图画书的关键画面形象,能够从中发现人物、动作、背景;第二,学习观察图画书的关键情景变化,将之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第三,学习观察关键细节,能敏锐地观察图画中的细节。绘本阅读的核心是读图,在解读绘本首先应细读图画。
在绘本中,图画不是文字的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甚至有些绘本一个字也没有,只用图画来讲故事。因此,解读绘本最关键的是要尊重绘本中图画的主体地位,让绘本上的线条、色彩、符号、人物表情与体态“站”起来说话,尊重图画自身所要表达的主旨。
例如《蛋糕去哪儿了》这本无字绘本,它有着丰富的画面、灵动的场景、变化的动物、栩栩如生的动态表情。每一处细节的变化都能引发幼儿丰富的联想,从每一个动物出发,动物的动态、表情、所处位置的变化等都能读出一个崭新的故事来。例如,老鼠偷了蛋糕后往哪里跑了?一路上都有谁看到了?它们的表情是怎样的?会怎么想?怎么做?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李利安·H.史密斯在《儿童文学论》中指出:“图画书是通过眼睛来感染幼儿。”然而,幼儿不像成人看图画书那样,会对作者线条的描绘、色彩的搭配以及构图和形式的审美进行剖析。幼儿和图画的关系在于幼儿首先靠图来理解故事,图画是其阅读的最初入口,他们的兴趣正是通过图画激发的。因此,教师对绘本的解读要立足图画,通过对绘本中图画的细致观察和品读,领会其精神意蕴、审美价值、文化观念。
(二)读幼儿——关注主体
读绘本的主体是幼儿。不同的幼儿会由于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家庭背景的不同而对同一个绘本产生不同的理解。解读绘本的第二步应是读幼儿,即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为基础,以提升幼儿阅读经验为宗旨,寻找绘本解读向度与幼儿最近发展区的交汇点。立足幼儿解读绘本,常会发现超出成人自己阅读时的丰富内容。
例如绘本《我的连衣裙》,让幼儿欢呼雀跃的恐怕还是小鸟飞来吃小兔子连衣裙上的草籽,然后变成她身上的花样,再齐刷刷地张开翅膀,带着她飞进彩虹之中的那一连串的画面了。绘本中作者与读者一直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在每页的角落悄悄地暗示自己将要去的地方,一步步引导读者来猜测寻找。
这个绘本简单有趣,那不同年龄班的幼儿能从阅读这本绘本中获得什么呢?我们分析了小、中、大班三个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阅读特点,确定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阅读目标。小班:读“趣味性”——萌发阅读兴趣,培养基本阅读习惯;中班:读“故事性”——培养阅读技能,增强理解力,体验阅读成功感;大班:读“画外音”——培养自主阅读能力。我们尝试在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开展绘本教学,并取得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因此我们感觉每一本绘本不是特定给哪个年龄段的幼儿读的,每个年龄的幼儿都能从绘本中读出他们想要的东西。
幼儿对于绘本的理解和感悟,需要教师去响应、去对话、去引领。通过三年来的研讨,笔者提出教师解读绘本的几点策略。
(一)初次碰撞——素读
素读是指教师清空浮躁的心气,排除急功近利的意念,不急于借助一些参考资料和教学方案,而是先直接阅读绘本,形成对绘本个性化的感悟和解读。我们可以品味作品中富有情致的细节之美,体会作品文字呈现出的童真和趣味之美,赏析作品中图画的意境和色彩之美。如绘本《鸟窝里的树》中,从“合欢树”树名的出现要看出它看似随意而为,其实渲染着大树上鸟的一家快乐而温馨的情感氛围。
钱理群教授曾说:“应该保持阅读的新鲜感,不带任何先入的主见、不做任何分析地去读,抓住阅读的第一感觉与感受。”有些绘本故事是一些经典传统的故事,这种素读所带来的新鲜感和敏锐性,也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判断力和洞察力。
教师在解读绘本时,应该把自己放置于幼儿的角度,从适宜的视角进行阅读,才能理解幼儿,从而有效地指导绘本阅读。如绘本《阿松爷爷的柿子树》,只有当教师从幼儿的视角去读,才能体会幼儿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不愿与别人分享的心态,由此对阿松爷爷一系列的小气行为予以理解,让人读起来忍俊不禁;通过与阿哟奶奶乐观态度的强烈对比,充分感悟绘本“分享与乐观”的主题。
(二)深度交往——精读
素读强调教师不带任何现成结论,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获得真实、新鲜的见解。但作为教师,阅读水平不能仅仅与幼儿持平,还应高于幼儿,对绘本进行深入挖掘。
1.深度思考
教师对绘本进行精读时,应从绘本教学的角度,思考这个绘本哪些是精髓之处,哪里可以作为绘本教学的切入点,哪个部分是幼儿经验与绘本主题的交汇点,有没有供幼儿再度解读绘本的新角度、新途径,等等。例如《再见小树林》,绘本的最后:一大片的荒地横跨左右两页,一棵大树桩处于图画正中,从地上的树根可以想象这棵大树当年的繁茂。大树虽没有了,却从树桩边顽强地伸出新枝。围墙外一片的旧房子与土地的荒凉形成呼应,阁楼的窗口悬挂着一条绳子,绳索的一头绑着一条古老的原木凳,可以想象小男孩是如何悄悄地从那窗口爬下来的。原来小男孩为了心中的那片绿色圣地,将原来种在花盘中的绿色植物移种到这片土地上,这些本就是原来小树林中植物的种子。树桩上一只小鸟嘴里叼着一粒小种子,看着小男孩的举动,它和他心里怀揣的是同一份希望:希望来年这里重现小树林!故事到这里结束了,引发了孩子们更多的想象:种下去的小种子长大了吗?来年,这里真的又能见到一片小树林吗?后环衬页是一片黄绿色,是一片树林的色彩,小鸟和小男孩的愿望都实现了吗?教师可以将故事的最后一页作为绘本教学的切入点,用倒叙的手法进行教学,引导幼儿进行猜想,引发幼儿深深的共鸣。
2.广泛拓展
为了引导幼儿深层次解读绘本,从绘本出发,可从渲染主题、辨析比较、丰富教学内容等诸多角度进行拓展。如在对绘本《小种子》进行阅读之后,教师制作了一朵巨人花,花蕊上的种子是可以灵活取放的,然后在全班玩“小种子去旅行”的游戏:给每个幼儿发一粒种子,要求幼儿编讲出种子遇到谁、旅行到哪里、发生了什么事等故事。幼儿既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幼儿之间编讲的故事进行合理的串联,也可以编讲出多个故事,最后还可以选择故事进行绘本创作。
(三)博采众长——研读
研读即研究性阅读,包含着个体与群体的智慧。教师对绘本的解读,既应带有个性特征的感性阅读,又应包含有一定教学目的的理性阅读。研究性阅读是将教师的个性阅读在集体中进行交融与碰撞,梳理出适宜的教学方案,为绘本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有力的保障。
1.第一步:个体阅读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带着个性的解读,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如绘本《蛋糕去哪儿了》的解读,我们先进行了个体研读,尝试从教师的视角来解读绘本。每位教师都从绘本读出一个不同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提炼出一个主题,有关于互助友爱的、知错能改的、亲情的、勇敢的、自然和环境的等。解读之后再将这个绘本投放在大班阅读区,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阅读,有了教师前期的解读经验,教师在指导阅读时就能随幼儿的观察与想象加以即时的启发、引导和支持。结果,许多幼儿从中阅读出不一样的故事情节,教师将幼儿讲述的故事进行记录,形成了一本幼儿与教师的故事集。
2.第二步:集体研读
一个绘本往往有多个层面的价值取向,寻找与幼儿对话的适宜层面是有效教学的关键。集体研读就是借助集体的智慧寻找幼儿与绘本对话的立足点。教师对绘本先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后,将自己对绘本阅读的理解与感悟以及教学设计在年段或教研组内阐述,由小组成员对其方案进行研讨。经过小组研讨后,每周全园研讨会上由各年段推荐一名教师向大家讲绘本故事,同时要加入自己的思考、提问及教学建议。读后再研讨每一个绘本的教学方案。这样形成的教学方案由一位教师执教,观摩教学后再次研讨。
我们深深地感觉到,绘本教学,解读先行,给予教师从多角度来阅读绘本、理解绘本的机会,教师能站在更高更广的角度去审视幼儿绘本。绘本解读不仅给幼儿阅读开启一扇窗,更给教师阅读打开一扇智慧之门。
参考文献
[1]〔日〕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季颖,译.湖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
[2]林茅.1级学前儿童分级阅读能力培养用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赵玮 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