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导引之舟升起理性之帆

2015-02-12 07:42刘于标
考试周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课堂

刘于标

摘 要: 本文结合新课标实施背景,重点探讨了教师应如何优化引导策略,打造有效课堂等问题。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引导方法 有效课堂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新时期的高中数学应当怎么教?教学重点在哪里?教师应当向学生贯彻怎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围绕如何构建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展开了探究,以优化课堂引导为手段,以打造有效课堂为预期目标,为新时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和意见。旨在与广大同行探讨交流,为高中数学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共同推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让导引之舟扬起理性之帆

发问与提问,仅仅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灵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知识是如何从原始状态发展成为不同的结果,体验运用各种思考、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因此,课堂引导尤其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引导不能盲目,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灵活运用引导策略。对此,笔者提出两种课堂引导方法,以备广大同行参考。

1.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十分有限,因此,教师应通过引导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让学生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和真实感受。小组合作的方法,保证了学生的平衡发展,在每个组中合理地将高、中、低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搭配,在共同思考、探讨、解决的过程中既很快地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与策略,又在交流中学会对比与反思,互相之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1]。

2.导入实验,亲自验证。

多年教学实践得出,对待问题,教师教一百次,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次。在实际教学中,面对学生提问及问题的答案,教师应该鼓励他们通过实验验证,判断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和可行。如在讲“抛物线”时,在学生了解到抛物线的定义和方程后,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用实验对定义加以验证:“在进行二次函数的学习时,二次函数的图像被称为抛物线,它可以满足现在我们新的抛物线定义吗?”对于这类问题,学生要亲自动手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他们通过画图、列方程,然后对数据变化进行观察,发现MF、MA一直相等,从而证明二次函数图像和抛物线定义完全吻合。在此情况下,笔者进行了适当的延伸:如果先在直线上确定点A,那怎样确定点M?点M的轨迹是什么?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继续分析、思考、验证,对抛物线有了更新的认识与理解,有效提高了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发挥“学”的作用,打造有效课堂

要打造有效课堂,不能仅在“教”的层面工夫,还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懂得如何配合教师的“教”,从而让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更和谐。

1.由被动到主动,提高学生对数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对于教师来说,其课堂职责不仅是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学会举一反三。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运用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对数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例如,讲“抽样方法”时,在课堂开篇笔者并非以教材导入课题,而是从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说一说他们买水果的经历,最后总结学生都会采用的买水果的方法,即:因为无法从外表判断水果的优劣,也不可能每个都吃一口尝尝,所以大多学生会习惯性地挑选几个要买的水果。最后告知学生,这正是应用了“抽样方法”中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这种画龙点睛式的引导瞬间便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将课堂知识扩大到生活领域,提高对“抽样方法”研究对象的认识。

2.加强学生对数学本质特性的认识。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科学。然而,大多数学生的这一认识都是从教师口中获知的,他们谁都没有经历过推理和验证,这无疑会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让学生知道课本知识源于生活,课堂所学习的每一课都与生活紧密相关,数学是生活实践的缩影,这才是数学的真正本质。基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某些学生对数学中的大量练习题极为熟稔,能迅速解答各种习题,而有些学生却对其极为头疼,教师反复地示范和讲解也难以取得实效。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不仅在于资质,更在于某些学生并未形成数学建模思想,也可以理解为,并未对数学的本质形成有效的认识。因此,提高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对数学教学极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间的差异,使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基本规律,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3.让学生认识数学的真理性及价值。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数学的真理性,且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即为发现和表达某些真理[2]。而数学的价值与数学的真理性是一脉相承的,但相较而言,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例如:笔者曾多次组织学生开展生活记录活动,让学生将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所有难题都记录下来,并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探讨交流,用数学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每堂课用数学解决一或两个问题这一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养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的习惯,不仅发现数学的价值,更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打造有效课堂不能仅依赖单一的途径,还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注重发挥教与学的双向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造有效课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锐.浅谈高中数学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3(8):69.

[2]胡重光.论数学的真理性[J].湖南教育:下旬,2009(9):21-23.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课堂
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反思
关于高中数学学科案例教学法的探讨
解析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打造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探究
生物“有效课堂”三步曲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中应用算法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