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丽霞
【摘 要】生活是习作的根源,兴趣是习作的导师,积累是习作的基础,仿写是习作的途径,师拨是习作的指挥棒,互评互改是提高习作水平的手段,展示是习作的动力。为了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我将从“以趣为径,亲近生活,积累材料;仿写得法,巧设练笔,习得规范;找准支点,精讲精评,‘赏字下功夫;修改习作,互改互批,取长补短;发表习作,自编作文选,信心倍增。”五个方面下功夫,让学生喜欢习作,轻松习作,从而达到“实效、高效”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亲近生活;积累;仿写;精讲精评;互评互改;自编作文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但是目前的小学生提起习作就头疼,总觉得没有什么可写,不会从生活中找材料,写出的内容空泛。习作课上,老师在讲台上指导学生怎么去写,而台下学生有的目瞪口呆,有的翻作文选,真是见者伤心。特别是刚升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习作就觉得习作是一项高难度的思维创作。我们要培养学生那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让学生愉快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渡过难关,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培养习作热情呢?在习作教学中,我进行了习作教学实效性初探:
一、以趣为径,亲近生活,积累材料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习作活动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四年级上册教材“语文园地五”的习作是写导游词,要求介绍一处“世界遗产”。由于班上学生大多家长比较忙碌,80%的家长都没有带子女外出旅游过,学生对于“导游词”都很陌生。考虑这一因素,我在习作前组织了一次到社区游览的活动。由我当导游,学生当游客。 游览时,我先把学生带到社区历史展览馆,给他们介绍社区的历史,还向学生介绍展览馆的农耕家具,接着再把他们到图书馆参观,最后到文化广场游览,给他们详细地讲解。“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次逼真的“旅游”让学生充满兴趣,从活动中对导游词有了深刻的理解,更对“知识丰富”“见多识广”的导游角色产生浓厚的兴趣。活动结束后,我问学生想不想当导游,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机不可失,我马上布置他们在网上、课外书上搜集一处“世界遗产”的相关资料,可以是历史背景、传说、景点风光等。习作课上,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的资料,这时我喜出望外,对这次习作充满信心。
又如教完《穷人》一文时,课文要求续写故事,老师可以这样延伸:七个孩子,在渔夫和妻子的精心照顾下,生活虽然很困窘,但是总算能勉强地填饱肚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孩子一天一天长大了,可是,在二十年后的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在这样的悬念设计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欲望和想象的空间。学生写出来的东西自然是丰富而多彩的,情真而意切的。创造情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最佳精神状态中完成习作。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就是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生由晨起到晚寝的十多个小时里,他们经历了许多“酸、甜、苦、辣”的事情,耳闻目睹了身边发生的一切,观察了周围的变化,那是一笔生活积累的习作财富。可学生就是熟视无睹,不是生活中没有可写的材料,而是缺少用心感受生活,缺乏良好的生活体验感。体验是个体对外界的一种感知和认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它与观察一同成为小学生的两种主要感知方式。体验离不开观察,但它比观察更带有主客相容性、情感贯穿性和意义生成性。“写作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这样习作才不会空洞,才能在字里行间抒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仿写得法,巧设练笔,习得规范
仿写,又称模仿写作,是作者仿照他人文章(或语句)的结构、表达方式等进行自我情感或信息的书面展示。从仿写的含义可知,仿写是一种模仿范例进行写作的作文方式,属于模仿性学习范畴。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类尤其是儿童的天性。
(一)仿写佳句,模仿练笔,拓展思维
现代作家茅盾也认为:“仿写可以说是创作的第一步,仿写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来练笔是语言的积累过程,也是习得规范语言的重要途径。如:
语文课中的小练笔是学生习作的催化剂,我们在平时必须注重课堂中的小练笔。充分利用课堂小练笔,使学生能读懂课文,促进学生思考,生出情感,激发写作,写出自己的生活。
(二)仿写美段,构习作之“骨”,言之有序
习作中段落的构建是习作的骨架搭建过程。学生在习作时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写的段落杂乱无章,没有条理。对于这种情况,我会有机地选取有价值的课文段落指导学生去进行仿“段”。
在教五年级上册《祖父的园子》一文,我抓住了课文第17自然段中“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我就让学生回忆上周学校组织学生“亲近大自然社会实践——广州百万葵园”,我让学生仿照这段话来写一写“广州百万葵园”中的美景。(附我班学生小练笔)
在教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翠鸟》一课时,我抓住文中第一自然段中“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是描写动物外表的很有代表性的例子。我特意把这部分抽出来,让学生进行分析,体会这部分结构之好和描写顺序之妙,学习其中的方法。然后我让学生选择一种动物来写,如:小狗、小猫、鹦鹉、麻雀……依照这一个自然段“总分”的顺序,以及用上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小练笔。结果学生把喜爱的动物或鸟写“可爱”了,写“灵”了。endprint
在《盘古开天地》第四自然段又出现“总分”的写法。然而我把这个自然段的句子作了顺序的调整,学生就掌握了“分总”的写法,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在学习《赵州桥》第三自然段时轻而易举地理解了其“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所以当我再让大家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写习作《校园的芒果树》时,孩子们不亦乐乎,很快就掌握了方法,写出来的习作结构很工整,条理清晰。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只要我们利用课文就地取材,赋予其新的思路,并合理利用,就可以成为学生写话的润滑剂和催化剂,并由此获得写作的方法。
(三)补白课文,理解练笔,促进思考
有些课文由于表达的需要,有意留下“空白”,让读者去想象,去填补。因此,学生可抓住“空白”处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小练笔。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培养想象力。如:
又如,教《圆明园的毁灭》第三自然段,文中写的句子很美,于是我设计的小练笔如下:
这样的小练笔设计围绕“眼神”展开,激活思维,巧妙设计,引导学生不断走进角色,体验情思,获得感动,悟出主旨。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安危,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文本的第12自然段对父亲进行了细节描写:“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拦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段话给了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这两天两夜父亲到底会有怎样的行为?怎样的心理?怎样的语言?在挖掘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当36小时过去,父亲有想过放弃吗?为什么?此时,我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内容写话。在填补课文空白这一过程,学生内化语言,展开思想的翅膀,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得到了扎扎实实的训练。
三、找准支点,精讲精评,“赏”字下功夫
当前,很多语文老师都很重视习作指导课,而轻视习作读评课的作用。其实,习作指导与习作讲评都是习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两大环节。如果老师在评讲这一阶段中疏于指导,或评讲不得其法,习作训练的目标与意义将功亏一篑,学生也只能是写而无获,作而不进。
(一)找准“支点”,把握尺度
习作讲评,是教师研读学生习作后,对学生的习作做出评价和进一步指导的一种最好的表现形式。要对学生习作做出正确的评价,教师心中要有一把标尺,把握好正确的“度”,然而,大多数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急于求成,总希望学生习作水平提高快一些。在习作批改、讲评时,很少从儿童的视角去发现童真,欣赏童趣,而是以成人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习作,用成人的心理、思维和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习作,很难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其实,《课程标准》规定: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习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因此,小学生习作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习作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文章。只有明确了小学生习作的性质,才不会偃苗助长。应循序渐进,一步一脚印地成长。
(二)精讲精评,“赏”字下功夫
习作讲评,从“赏”字入手。赏题目之新颖,赏好词之精确,赏佳句之妙用,赏片段之精彩,赏佳作之妙笔。通过各式各样的师生共同交流、共同欣赏,并相机点评写法,让学生体会到这样写的妙处,从而学习别人习作中的优点,达到指导学生习作的目的。
正所谓“三分文章七分读”,通过这种他赏我读,走向我赏我读,他赏他读,使讲评课在赏读、聆听的过程中,让学生实现与小作者的沟通和对话。在评讲课上,让学生自豪地宣读自己的习作,朗读自己在习作中的佳句或是片段。这样,学生既可以学习同学如何准确运用语言、怎样贴切地表达、如何把好词佳句用到实处,又可以从同学观察与思考问题的角度,取长补短,习法有道,对每个学生的思维又是一个启迪的过程,从而指明了习作的方向。
四、修改习作,互改互批,取长补短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学生能够自改习作,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对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提高习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穿针引线,掌握修改方法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但小学生刚刚开始自改习作,往往无从下手,这时教师的方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修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对自己的习作负责任的态度。当然,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要求不能过高。课程标准在中年级的习作要求中提到:“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什么叫“明显错误的词句”?不能从语法的角度严格要求,主要是指别人看不明白的,或是与事实明显不符的,也包括一些错字和明显的用词不妥当的地方。结合四年级上册教材《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我引导学生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修改习作。
(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3)把长句断成短句。
(4)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
(5)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
(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每次习作后,学生以这六点为依据,精心修改自己的习作。当他们修改完后,感觉一篇“佳作”又诞生了,成功、喜悦的心情,为他们增强习作的信心。
(二)多读多对照,自主修改
在习作修改上,我会引导学生多读自己的习作,再进行自主修改,步骤如下:一读,通读全文,对照习作的方法,从题目上入手,题目要突出重点,取个吸引读者的题目。二看,从选择材料上分析,看是否与主题吻合,是否符合习作的要求,不符合就要修改。三想,看习作是否有详略得当,有主有次,不能写成流水作业。补充写得不够具体的地方,删除多余的内容。四诊,逐句、逐段进行细读,诊断每句话是否通顺,有没有语病,有没有出现错别字,词语搭配是否正确。五定,再有感悟地朗读全篇习作,全面检查哪些地方还不够通顺,哪些环节还不够吸引读者,修改后定稿。endprint
在学生进行自主修改后,不管修改得多还是少都是一种收获的过程,总比老师精批细改得全文改头换面效果要好。学生习作自主修改后,体验修改的成功提高了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三)小组互批互改,取长补短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练笔和习作情况,在课堂习作后,我让学生回家把自己的习作修改后的第二稿,用工整的字迹抄在习作本上,第二天再进行小组互批互改。我会根据学生的习作水平,合理地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有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习作水平进行自由组合,进行互评互改。小组成员投票选出小组长,负责综合大家的意见,给每篇习作进行“星级”评分(一般分为五个星级)。习作改好后,再交换读一读,发表各自的看法,将多种意见综合起来,由组长把意见反馈给习作的小作者,这样不仅能督促学生认真写,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评的好习惯,更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小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相对有限,学会修改自己或他人的习作实非易事。因此教师不能要求太高,只要学生敢于动笔修改,就是习作教学上好的开始。只要坚持训练,学生的习作水平肯定有所提高,在小组互批互改的同时,对同学的批改认真的,修改建议好的,将评为班级“名星小编辑”,习作作品优秀的,大家推荐阅读的,该学生将被评为班级“妙笔生花——小才子(小才女)”。自然而然,我班就形成一股修改“热潮”。
五、发表习作,自编作文选,增强信心
“发表习作,几乎是实现读者和作者的价值融合共生与创生的唯一途径。”管建刚老师指出。这几年来,我一至坚持把班中优秀的习作编辑成班级作文选——《春蕾》,到现在为止,已经成功编辑了四辑,已有好几百篇学生优秀习作入选发表,还有十几篇发表于《东莞时报》和《东莞市中小学生优秀作文选——我的文字会跳舞》一书中。发表习作的学生自豪、甜蜜,捧着自己的习作爱不释手。未发表的学生羡慕、渴望。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差距越来越明显,优秀学生已经成了“习作小能手”,而有的同学却连一篇作品都没发表过,有失落感。为了让后进生也能发表作品,提高写作能力,我对班级自编作文选——《春蕾》全面改版。我开设了“好词佳句”栏目和“好开头,好结尾”栏目,让更多学生的名字出现在作文选——《春蕾》上,要想入选“好词佳句”栏目,学生必须用红笔圈出自己认为最优美的好词佳句,这样做,既减轻了教师的批阅压力,又能使学生逐步学会了品味语言,享受到“妙手偶得”的写作乐趣。这一举措,大大激发了中下水平学生的习作兴趣,班里掀起了一股“发表热”。
综合上述,我坚信,如果我们都能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以趣为径,亲近生活,积累材料;仿写得法,巧设练笔,习得规范;找准支点,精讲精评,‘赏字下功夫;修改习作,互改互批,取长补短;发表习作,自编作文选,增强信心。”五个方面下功夫,让学生喜欢习作,轻松习作,终会达到“实效、高效”的教学目标。孩子们才能在实效与高效习作与自由表达的路上走得更远,习得更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吉春亚.“语文味”课堂——作文教学篇[M].北京:吉林音像出版社,2009.
[3]张云鹰.开放式习作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李菀.作文教学与教法[M].成都:时代出版社,2005.
[5]丁有宽.丁有宽与读写导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0-52.
[6]李白坚,张塞琴.我们怎样教作文[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13.
[7]王应琴.仿写是小学生作文的阶梯[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28-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