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 柯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006)
大学生创业课程建设的实证研究
——基于广东某高校创业基础课程的问卷调查
陈健 柯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006)
创业课程是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核心部分,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广东某高校选修创业基础课程的五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创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活动课程、学习评价四个方面的建设情况进行研究,提出以坚持企业家精神培养为教学目标、重视参与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完善学习考核评价体系的政策建议。
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课程;实证研究
自2002年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高校试点创业教育,各类创业课程在国内高校迅速发展扩散。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创业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当前国家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时代背景下,创业教育更是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已经被视为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方式。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创业教育也面临着课程设计不合理、师资力量匮乏、教育模式单一、配套机制不健全等四个薄弱环节[1]。其中,课程建设是其中的关键薄弱环节。从整体来看,创业课程是整个创业教育体系的核心,构建科学的创业课程体系迫在眉睫。
各学者也围绕创业教育体系中的最核心部分——创业课程的建设展开了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在创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上,国内高校存在以培养创业者为目的的功利目标和培养企业家精神和人格为特征的非功利目标。许多学者已经认识到基于功利观开展的创业教育使得教育受益面过于狭窄,而更倾向于围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企业家精神作为创业课程的培养目标[2]。
在创业课程采用的教学方式上,互动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创业课程的教育理念应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主导性教育活动”,演变为“强调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注重挖掘学生个人潜能”的整合性教育活动[3]。创业活动的三个特征(创业活动的、创造性、创新性)要求创业课程必须遵循建构主义的教学观,采用互动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特征,使学生在活跃、参与的氛围中培育创业精神,获取创业知识和技能[4]。高校应该“重视以学生为主导的体验式创业学习法,如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性教学,增加机遇问题或者项目的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5]。
创业课程内容的实践性也受到学者们的特别关注。李忠新认为创业课程的实践性是创业课程区别于一般理论课程的基本特征,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大量实践活动的考量与支撑[6]。易玉梅和彭志明认为创业教育必须在教学中增加实践课的比例,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低成本投资的创业或者模拟创业,这些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他们主动做事和大胆行动的倾向[7]。
在学习评价上,学者们认为单纯以考试为单一的评价模式已经不能有效评价创业课程学生的表现。实践性的课程特征使得其学习评价不能再单纯以考试分数和知识存量来评价学生的表现,而应采用以参与教学的过程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多元评价[8]。在具体实践上,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苏大学四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创业管理》的教学实践,也在学习评价环节上体现出以团队考核为主,多主体评价的特征[2]。
本文将在借鉴前人研究基础上,从创业课程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活动课程、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广东某高校创业基础课程的建设情况展开调查研究,试图厘清大学生创业课程的建设之路。
1.问卷设计
推论 2.2 测度Μ(B,K)是Rd上的测度Parseval框架,是μ的典则对偶框架,那么对可测集J⊂K, E⊂Jc, ∀Rd,
此次对广东某重点高校的创业课程建设情况的调查问卷采用电子问卷的形式,共设置16道问题,涵盖了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及学习评价四大方面的问题。问卷对象为2009年至2015年期间选修《创业设计》的经管类大学生。共发放2476份电子问卷,回收1195份,回收率为48%。总体来说,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普遍缺乏创业知识,创业课程市场需求大
具备基本的创业知识技能和特质,是创业者成功创业的基础。在问及“是否具备创办并经营企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特质”时,81.03%的大学生回答“还没有”,“已具备”的仅占2.56%,“不清楚”占16.41%。可见,大部分同学还不具备创业知识,他们急需了解创业,反映了加强创业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学习目标以了解创业知识和体验创业为主
当问及“学习该课程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时,64.1%的学生选择“了解创业方面的知识”,仅有12%的学生选择“为将来创业做准备”。当问及“本课程最有帮助的部分”,有35.95%的学生选择了“丰富了我对创业的认识”,位居首位。选择“让我积累了很多关于创业方面的知识”居第二位,占21.27%,“对我以后创业能力提升有帮助”只有17.22%。在问及毕业后是否考虑创业时,回答“否”和“很难说”的大学生占74.87%,远高于回答“是”的比例。这说明学生虽然创业倾向在参与创业课程后有所提高,但创业仍不是其最终的目的。
因此,从学生学习的目的和学习效果、未来创业倾向来看,了解创业和体验创业是其主要的目的。而且,通过体验方式进行创业教育,大学生收获也最大。
(3)授课方式急需改变,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更受欢迎
在问到如何完善课程建设时,回答“加强实战演练”的大学生占32.25%,“改变授课方式”占25.53%,位居前两位。可见适合大学生的授课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点。
而在问及学生“偏好的授课形式是”,22.31%的学生选择“模拟情景”,18.24%的学生选择“团队游戏”,选择“小组讨论”的学生占11.24%,而“传统授课”形式的仅占3.91%。模拟情景、团队游戏、小组讨论都是属于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广受大学生欢迎。
(4)大学生对创业课程内容的实践性期望较高
在问及学生对该课程内容和实践结合程度如何时,认为“结合程度一般”的占53.85%,认为“结合较差”的占26.67%,而希望通过加强实战演练来完善课程建设的学生也占到32.25%,位居首位。可见,大学生对创业基础课程内容的实践性期望值较高。
(5)学习评价偏好实践性和团队性
在学生偏好的课程考核方式这一单项选择问题上,设置了“写一份创业计划书”、“试卷形式考核相关知识”,“进行模拟商业比赛”,“其他”四个选项。问卷调查显示,选择“进行模拟商业比赛”的学生比例达51.79%,居首位,而“写一份创业计划书”的学生占到40.51%,远高于“传统的试卷形式”的考核方式。撰写创业计划书和参加模拟商业比赛,比如校内的创业比赛、挑战杯创业大赛等,一般是要求以团队形式参加。这反应了学生期望创业课程评价体现团队合作性以及能够通过实践机会检验创业能力的强烈愿望。
1.教学目标以培养创业型人格为主,倡导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被誉为创业教育之父的迪蒙斯教授,强调创业教育不能等同于社会上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更不能视为企业家速成教育。以培养创业者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只会使得创业教育越走越窄,也不符合当前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趋势和全校性创业教育的趋势。因此,各高校的创业课程建设应摒弃以培养创业者为教学目标的功利教育观,应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型人格为目标,加强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2.课堂教学多采用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由教师传递知识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中,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信念的基础上进行主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创业课程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必然要求遵循建构主义教学观。
因此,各高校应在大学生创业课程建设中,鼓励教师在传统课堂讲授之外,更多采用企业家访谈、研讨式学习、角色扮演、头脑风暴、商业游戏、案例分析等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的氛围中培养创业意识和提高创业能力。
3.增加创业比赛、项目申报、模拟比赛等课程内容,加强创业课程的实践性
实践性是创业基础课程区别于一般理论课程的重要特征。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各高校应整合校内的创业比赛资源,结合团中央的挑战杯、创新创业计划、校内创业大赛的内容、时间、和要求,在教学中设立创业比赛专题和商业游戏专题,形式可以是专题讲座、比赛观摩、获奖选手经验分享,模拟参赛,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创业训练项目申报,带领学生参观创业型企业、开展创业实践调查等,加强创业课程的实践性内容。通过嵌入这些身临其境的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让大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创业知识,在游戏中体验创业过程,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加强创业能力的培养。
4.完善学习评价体系,强化实践性环节的考核和团队评价
创业课程的实践性特征和创业活动的团队精神重要性,使得创业课程的学习考核需重视动态、多元化以及对创业实践的考核,传统的以知识考量为主的考试考核方式不再能够科学客观评价学生的表现。
各高校需要在考核体系上进行变革,一方面在考核比重上增加实践环节的分值比重。比如江西财经大学的创业基础课,创业计划书撰写、参加第二、第三课程创业活动情况、创业点子提供情况等实践环节内容占到50%。另一方面,在考核形式上,在教学班内形成创业团队,以创业计划书展示为期末任务,以团队的考核评价为主,重点考核团队在创业计划书展示、案例讨论、采访创业企业中的表现,同时兼顾考核每个团队成员对于团队的贡献。另外,建立多元化评价主体的考核体系,考核分数不仅是由教师给出,也可加入团队成员的评价以及学生本人的评价。比如,江西财经大学在实践评价主体上,就引入学生评价和企业评价,学生互评、企业评价、教师评价分别占10%、20%、20%。
[1]李伟铭,黎春燕,杜晓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3,(6):42-51.
[2]王坤,蒋国平.基于人格培养的创业课程教学改革[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6):22-26.
[3]陈茉.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演进特质[J].教育评论,2006,(6):104-106.
[4]董青春,董志霞.高校创业课程的特点及教学改革[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1):58-60.
[5]梅伟惠.创业人才培养的新视域:全校性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2,(6):144-149.
[6]李忠新.大学生创业课程建设现状及对策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23-24.
[7]易玉梅,彭志明.创业教育重在创业人格培养[J].湖湘论坛,2011,(1):125-128.
[8]王坤,李德平.基于整合视角的创业教育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J].科技创业月刊,2010,(6):37-39.
(责任编辑:倪震)
G642.3
A
1671-752X(2015)04-0004-03
2015-07-06
陈健(1982-),男,广东河源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办公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教育与创业教育。
2014年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合生珠江教育发展基金会创业培育项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年度校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重点B类项目“外经贸大学生创业课程的建设研究——以经贸学院《创业设计》为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年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文科类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其实践活动创新模式研究与探索”(编号:GWJYZD1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