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爱勇 朱明星 顾薇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尹爱勇 朱明星 顾薇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从高职汽车检测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入手,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开发。按照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工作过程确定课程内容,采用校企联合、共享资源、互相促进的校企合作办学的方法。对汽车检测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实行模块化教学,在“教、学、做、考”四位一体的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工作过程;“教”“学”“做”“考”四位一体
培养现代汽车维护保养、汽车维修、汽车故障诊断检测等基本技能,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一定的必需的理论知识,是现代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以下简称汽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就安徽省各高职院校而言,汽修专业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一些院校为了提高办学质量,购置大量的汽修设备与教具,这些设备一般比较昂贵,造成学院办学成本增加。由于设备齐、学生少,一些设备长时间的闲置,而长时间空置也使得设备容易损坏,使得设备维护费用也不菲;二是在教学上采用按课程教学,课程门数多,但是重复交叉的内容也很多,因此理论课时多,实训课程少;三是有些院校增加了汽修专业实践课程比例,但与企业实际生产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毕业生进入汽车维修企业后要独立从业必须要同师傅学习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用人单位对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满意,认为他们动手能力太差。而毕业的学生也吐槽在学校里什么也没学到,在学校里白白浪费了三年。
通过对铜陵市汽车后市场调查,采用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汽车专业教师和汽车售后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研究确定课程内容。采用校企联合、共享资源、互相促进的校企合作办学的方法[3]。对汽车检测维修技术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实行模块化教学,突出职业教育的技能培养。从维修企业设施设备先进性及学院教学资源两个方面考虑,着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项目教学的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的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汽车检测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流程图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深入分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职业岗位,对岗位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对岗位职业能力所需的知识进一步概括,以任务为驱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4],采用校企联合办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优秀的当地维修企业一起创建“1+1.25+0.75”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从而为地方维修企业更好地服务。专业教师全程参与教学工作,学院对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校企联合参与管理。
图2 “1+1.25+0.75”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首先按照汽车维修企业的岗位群分工,确定每个岗位工作仼务。然后整合专业技术课程内容,制订专业技能的核心课程。最后根据汽车维修作业工作仼务及结合汽修专业核心课程创建模块化课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岗位技能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如图3所示)。突出汽车检测与维修的专业技能与岗位能力的培养。
图3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岗位技能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按照项目任务来组织教学,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5]。通过构建“教、学、做、考”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了必需的理论知识,又让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让知识和技能同步完成。避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
通过对汽车维修岗位群分析,将汽车维修工作任务分成五个技能模块,即:汽车机电维修,车辆性能检测,汽车装配,汽车钣喷维修,汽车美容装饰。为进一步细化岗位技能,将五个技能模块分成65个项目、252项任务为专业技能教学子项。将每个子项贯穿于“教”“学”“做”“考”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中。即:“教”采用行动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学”就是学生跟实践丰富的维修师傅和“双师型”教师进行的技能学习;“做”就是学生对项目内容进行的技能操作训练;“考”就是采用项目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的理论和技能的的考核,以此来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四位一体的方式完成汽车检测维修技术专业课程核心技能的培养。岗位技能培养流程框图,见图4所示。
图4 岗位技能培养流程框图
6.1 课程单元开发是关键
课程单元开发对实现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开发出的教材就是在一体化学习中的指导书。因此必须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整个核心课程进行整合,以项目、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目标来设计课程内容,也是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所在。为此,笔者和一些致力于一体化教学的同仁们一起编写了全国汽车类情境.体验.拓展.互动“1+1”理实一体化规划教材,并尝试着引用到一体化教学中来。以任务工单,工作页的形式为载体的课程单元,使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得以顺利实施。
6.2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共创机制是前提。
在校企共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中,企业的共同参与对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质量有着深度的影响力。我院就十分注重深度校企合作。通过引进铜陵市福盛汽车公司来共同建设实训室。同时学院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指定教师参与到福盛汽车公司的维修与管理工作,采用这种方式来挂职锻炼教师。同时福盛汽车公司也培养能说、会写的企业骨干师傅,让这些师傅能把实践经验顺利地教授给学生。因此,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共建机制是基于职业岗位分析构建课程体系顺利实施的前提。
6.3 科学考核方式是基础
合理的评价和考核教学效果是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基础,在这,我们对课程考试和考核的方法进行了改革,采用了知识和技能的考核方式相结合,期末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合理的考核方式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4 双师教师培养是保障。
在项目化教学中,传统的授课教师要改变成车间师傅,授课方法由传教改变为指导。如果教师仅仅懂得理论是无法完成教学的。通过一体化教学改革,培养双师教师是改革成功的保障,学院汽车专业教师通过国培进修、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学习来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moe_745/200612/19288.htm1,2006-11-20
[2]张国政,周元枝,刘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3,(2):115-117.
[3]姜继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145-148.
[4]王爱国.基于工学结合、多轮循环的高职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4):97-101.
[5]隋礼辉基于工学结合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4):169-171.
(责任编辑:倪震)
G712
A
1671-752X(2015)04-0057-03
2015-06-04
尹爱勇(1978-),男,安徽宿松人,铜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机械故障诊断,汽车检测与维修。
2013年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3jyxm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