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
张琼予
(苏州科技学院, 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策略探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提升
【收稿日期】2014-12-05
【作者简介】张琼予(198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苏州科技学院研究实习员、硕士。
【中图分类号】C93-03【文献标识码】A
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更多地靠科技创新来支撑和引领。在此背景下,创新团队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对此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高等院校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校科研团队作为高等院校中的尖端研究型组织,能够促进国家高精尖人才培养、推动高水平研究工作,加强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建设,对高校乃至国家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1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概念与要素分析
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指的是为进行科研项目、科学技术研究,在相关负责人领导下,充分利用科学的组织、知识、人才结构,在成员内部协调合作、知识创新的过程中有效整合个体创造行为与创造力,进而使团队具有创造性思维、从事创造性活动和产生创造性成果的一种复合能力。
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要素指的是在科研过程中影响其创新能力的组成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联系。通过对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要素进行分析能有效梳理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为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团队创新能力是在具体创造过程中的不同能力的组合,结合国际竞争力评价原则,可以通过创新能力资产与过程来表述。文化环境、条件基础、人员队伍等现有的团队科研水平与资产即为创新能力资产。创新能力过程指的是外界资源转化为科研成果的效率与能力,这主要由科技创新活动、科技投入以及产出三大要素决定。
2现阶段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高效科研团队内部结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高校科研团队起步比较晚,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以及学历结构等方面还未形成科学的内部组织体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战略带头人少,方向负责人多。每个学科均设有多种研究方向,每一研究方向均有不同的方向负责人与科研工作者。但是,不同负责人之间缺乏共同创新目标的联动,很难形成强有力的合力支撑。二是师徒团队多,混血团队少。大部分高校科研团队是由导师、留校研究生组成,这类科研团队缺乏创新活力,研究方向不会轻易改变,很难产生创新成果。
2.2缺乏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与学术交流体系
现阶段,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缺乏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内部成员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道德自律。在团队激励体系方面,相互攀比、搭便车现象较为严重,缺乏对团队物质、精神方面的激励,过分注重个人奖励。这就导致科研团队成员之间缺乏协作精神与凝聚力,在经费配套、成果奖励方面缺乏有效运作体系,进而影响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发挥。目前,我国各专业体系均呈现条块分割现状。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学术交流体系不可避免地受到行政因素、人员因素等影响,加之文化差异、语言障碍,使得对外交流学术会议开展不畅,无法充分发挥科研会议的重要作用。
2.3科研团队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系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科研团队管理依然遵循“自上而下”的行政运行体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科研创新平台的发展。另外,由于经费管理不合理、科学评估机制与监督机制不健全,很难保障经费、科研资源的投入与产出力度。
2.4缺乏明确的科研目标
著作与论文数量一直以来被看作职称评定、科研水平衡量的标准,而科研成果也与教师福利、职称等存在一定联系。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科研人员为数量盲目撰写论文,使得科研成果缺乏反复论证性与深入调研性,创新能力不足。甚至部分科研团队单纯地将报告、文章数量作为衡量团队能力的唯一标准,忽略了科研团队成立的最初目标。
3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探究
3.1积极打造科学、合理的高校科研团队
合理搭配科研团队成员,积极打造科学、合理的高校科研团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积极建立科学的科研梯度,按照“老年、中年、青年”相互搭配的形式建立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充分兼顾团队成员的科研背景、专业知识、年龄等差异,通过异质性思维与人格特征的互相交流,有利于科研成员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第二,强化中青年师资队伍体系建设力度。在科研活动中,中青年师资队伍属于创造力最为旺盛的群体,对科研活动开展起到重要作用。科研团队需要为青年教师合理配备导师,积极引导、鼓励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不断提高科研团队负责人的能力素质,科研团队负责人应以发展性、战略性眼光界定学术问题,全面提高自己对科研活动的掌握能力。并以“外交家”的身份处理团队成员之间、不同团队之间的关系,为科研团队的发展赢得更多的外部支持与资源。新形势下,科研团队负责人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与学术魅力,为团队成员树立良好榜样。在积极打造科学、合理的高校科研团队基础上,全面提升科研团队影响力。全面提高科研团队的原始创新能力与创新动力,促进成员之间创造性思维的迸发。加强学科方向的凝练程度,合理把握科学研究最新动态,保障各项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积极依托创新研究基地,改善科研工作环境与科研方式,为提高团队创造力提供物质保障。
3.2在完善的内部运行体系基础上建设资源共享平台
新形势下,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运行体系,促进高校科研团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站在科研团队实际运行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完善的奖惩制度、规范措施,有效形成激励机制,更好地激发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将团队成员奖励与团队奖励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满足个人奖励的同时兼顾团队奖励,全面提高团队成员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在具体绩效考核过程中,提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提炼合作项目中的关键性因素,使得每位团队成员明白团队工作与个人工作之间的联系,促进团队成员形成有效的内心约束机制。高等院校必须重视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力度,通过多方面努力,保障信息交流的及时性与通畅性。同时,高等院校还需要积极开展跨院校、跨学科学术交流活动,为不同知识背景的科研团队提供思路、思维碰撞的机会。另外,高校科研团队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学习活动,积极为科研人员、教师提供学习与交流平台。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院校还必须注重与国外教育领域的合作交流,积极聘请国外著名专家进行讲座指导,共同完成科学研究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项目的研究力度,还能将国外先进技术、思想引进国内,全面提高科研团队的创造能力。
3.3全面提高科研团队管理水平建设力度
继续深化高校科研团队体制改革,全面提高科研团队管理水平建设力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首先,要加强高等院校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打破传统条块分割现状,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成立交叉融合的新型科研队伍,充分发挥资源协同优势,并积极加强科研单位、高校之间的联合力度。其次,要加强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动人才流动,彻底打破机构封闭现状。在分配制度方面,多劳多得,彻底杜绝大锅饭现象。再次,要进一步提高经费管理的透明性与公开性,将绩效评估机制引入其中,加强预算评估建设与经费使用评估监督,加强科研项目开展的全过程经费监管。其四,就管理层面而言,要为团队科研人员积极创造和谐、愉快的合作与竞争环境,将团队成员从传统繁琐的人际关系中解脱出来,积极投入到科研项目研究工作中来。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团队成员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意识的培养。团队成员的创造性思维是整个科研团队创作能力的源泉与核心,是团队进行科研活动的灵魂。笔者建议,培养团队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积极培养团队成员的多种思维方式,并进行思维方式之间的优化配置,有效促进不同思维方式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推动创造能力的形成。高校科研团队必须加强自身成员之间“聚合与发散思维培养”“正向与逆向思维培养”“显意识思维与潜意识思维培养”,加强逻辑思维成果的总结与验证,对不同思维方式进行优化、重组。第二,彻底打破传统“惯性思维”影响。在团队成员开展日常科研活动中,应积极打破传统“惯性思维”影响,积极接受新理论、新思想,勇于质疑、大胆设想,突破固有方式与形式,批判性接受知识,站在多角度思考问题。第三,加强创造性实践训练力度。在具体科研过程中,着重训练团队成员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能创新思维能力,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促进个人创新能力的发展。
3.4科研团队共同愿景建设
高校科研团队的成员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知识结构,因而,其行为规范与价值观也不相同。新形势下,建立科研团队共同愿景,确定明确的科研目标,积极引导团队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确保团队整体发展目标与团队成员个人发展目标相吻合。对于团队成员来讲,精神奖励要比物质奖励更为重要,如何更好地关注团队成员个人发展与个人价值实现,积极为团队成员提供合理的科研方向、学术结构尤为重要。只有团队发展总体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励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性思维与协同作用,充分发挥团队创新能力优势。在团队共同愿景基础上,还应该结合科研团队自身实际情况与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确定合理的团队奋斗目标。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团队目标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研究新方向,使科研团队永葆自身特色与优势。在进行团队共同愿景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团队整体文化建设。现阶段,团队文化已经成为影响团队科研能力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了团队成员向心力与凝聚力的主要根源。蓬勃向上、和谐、平等的团队文化,对于全面提高团队成员合作能力、改善团队成员工作模式具有重要作用。团队文化是在团队成员长期合作中形成的一种力量,其具备较强的凝聚力与号召力,能将不同背景、不同性格、不同动机的人员统一起来,共同向着团队目标奋进。不同科研团队必须结合自身发展历程、成员结构以及现实情况,积极创建各具特色的团队文化。
3.5全面提升高校科研团队的资源管理运作能力
一般来说,高校科研团队拥有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等,要想全面提高其创新科研能力,必须在这三要素上进行积累,对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全面提高其资源管理运作能力。首先,强化人力资源储备,加强团队成员的培养力度。加强团队领军人物的建设与培养力度,加强团队骨干力量的建设与培养力度,充分挖掘骨干队伍的内在潜力,加强团队核心成员的建设与培养力度,全面提高团队成员的整体素质。在促进团队成员快速、健康成长的基础上,促进其创造品质的提升。在这种自上而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下,更有利于高校科研团队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其次,强化高校科研团队的物力资源储备力度,不仅要保障各项科研设备的数量,还应保障各项科研设备的质量。与此同时,加强设备仪器的保管与维修机制,促进各项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再次,加强财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经费管理力度,杜绝“虚报瞒报”等问题,专款专用。加强团队经费的中期检查力度,严格结题验收制度,通过全面的经费审计检查,保障经费的合理利用。在对高校科研团队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等进行合理积累与管理的基础上,还需要严格按照科研项目标准,对有效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保障各项生产要素的合理搭配,全面提高资源运作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概念、要素以及现阶段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从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旨在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 杨道现.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3).
[2] 周健,刘永.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5).
[3] 王黎萤,陈劲.研发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以团队共享心智模型为中介[J].科学研究,2010(3).
[4] 杨容,汤超颖.创造力主体的团队化转型及其所需的人才培养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0(17).
[5] 王莉,方澜,罗瑾琏.创造力和创新行为的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5).
(责任编辑王慧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