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宝静,王守臣,刘宝江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河北 昌黎 066600)
进展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冯宝静,王守臣,刘宝江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河北 昌黎 066600)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进一步寻找进展性脑卒中发病后进展的因素。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4例,分为进展组32例和非进展组32例,检测并比较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出现率、积分、斑块的性质及血清hs-CRP水平,同时选取22例与实验对象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进展组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及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均高于非进展组(P均<0.05),动脉硬化斑块以软斑及混合斑最多,其比例高于硬斑(P<0.05),进展组斑块多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比例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非进展组(P<0.01);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与血清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09,P<0.01)。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升高及颈动脉硬化不稳定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及早进行血清hs-CRP检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识别易损斑块和高危患者。
进展性脑卒中;颈动脉硬化斑块;超敏C反应蛋白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又称进展性脑卒中(progressive stroke,PS)、进展性卒中,是指缺血性脑卒中在发作6 h~1周内,虽经临床积极治疗干预,病情仍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其病死率及致残率高[1]。发病因素有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等,发病率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0%~40%[2-3],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炎症在脑卒中的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颈动脉硬化斑块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这两个炎性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进展组及非进展组进行颈动脉硬化斑块及血清 hs-CRP的检测,分析进展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硬化及 hs-CRP 相关性,进一步寻找脑卒中进展的危险因素,为进展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初次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4例,入选标准:①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②发病72 h内行脑CT或MRI检查,出现与功能缺失相符合的梗死灶;③发病年龄大于50周岁,发病时间在1周以内;④专业人员对所选病例进行血糖、血压等检查,使各组的临床情况相当,据斯堪的那维亚卒中表(SSS)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如病情进展则再次进行评分并复查脑CT除外出血性疾病;⑤进展性脑卒中为发病1周内,经临床正规治疗后病情仍加重,SSS评分下降2分或更多[5]。排除既往有脑血管病史者,发病时间在1周以上者,属于心源性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栓塞、出血性脑血管病者,伴有恶性肿瘤、急性感染、血液系统疾病或3个月内有严重创伤或外科手术者,存在严重的高血糖、高血脂、肝肾功能障碍者。将患者分为进展组32例和非进展组32例,选取22例与所选病例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提供同期实验室血清hs-CRP的正常参考标准。
1.2 检测方法
1.2.1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全部实验者于次日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2 mL,用OlympusAU64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糖、血脂,另外再抽取3 mL,静置30 min,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分离血清,用Rche Modular EPP生化分析仪、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血清hs-CRP测定。
1.2.2 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测 采用美国 SEQUOLA512 型彩超显示仪,由从事彩色超声的专业人员进行检查,患者取卧位或去枕平卧,颈部伸展,头部略偏向对侧,探头先于锁骨上窝定位颈动脉,使用二维观察血管走向、管腔的通畅情况、管壁的厚度,重点观察血管内-中膜厚度(IMT),依次扫描颈总动脉(CCA)主干、颈动脉分叉处(BIF)和颈内动脉(ICA)起始部,观察动脉血管内壁有无斑块,内膜是否光滑,如有斑块,详细观察其是否有溃疡、钙化及形成血栓等。所有动脉硬化斑块均需进行纵切及横切二维方式确认。颈动脉硬化斑块的超声学分型[6],血管内膜增厚、粗糙型(Ⅰ型):1.0 mm≤IMT≤1.2 mm;管腔内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型(Ⅱ型):比临近部位厚 0.5 mm,彩超示管腔内血流充盈缺失面积≥10 mm2或 IMT>1.2 mm 确定为斑块形成。按动脉硬化斑块回声特点分为软斑(斑块内回声低于或等于管壁回声),硬斑(强于管腔回声,后方常伴回声影,多为钙化、纤维化),混合斑(其回声不均匀,斑块内部兼有强回声及低回声)。颈动脉斑块积分(CAS)[7]:将一侧各个孤立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最大厚度(单位为mm)相加,并不计算其长度,得出患者该侧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总积分为双侧斑块的积分之和。
2.1各组一般状况比较 3组性别、血脂、血压、血糖、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当。进展组病情进展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3组一般状况比较
注:①与第1次评分比较,P<0.01;1mmHg=0.133kPa。
2.2 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患者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结果 颈动脉硬化斑块在进展组的出现率为94%(30/32),明显高于非进展组的64%(21/32)(P<0.05)。进展组颈动脉斑块积分为(6.68±5.48)分,明显高于非进展组的(3.14±2.95)分(P<0.05)。2组患者共检出动脉硬化斑块134个,其中进展组硬斑29个,软斑及混合斑61个;非进展组硬斑11个,软斑及混合斑33个,组内比较,软斑及混合斑发生率明显高于硬斑。对颈动脉软斑及混合斑出现的部位进行比较,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且进展组个数多于非进展组(P<0.05),见表2。
表2 软斑、混合斑部位比较 个(%)
注:①与非进展组比较,P<0.05。
2.3 3组血清hs-CRP检查结果比较 进展组血清hs-CRP为(8.7±3.5)mg/L,高于非进展组的(5.4±1.9)mg/L(P<0.05),非进展组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2±0.9)mg/L(P<0.05)。
2.4 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血清hs-CRP的相关性比较 对非进展组及进展组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与血清hs-CRP进行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得出Pearson相关系数:非进展组r=0.669,进展组r=0.80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与血清hs-CRP有显著相关性,即血清hs-CRP值越高,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积分越高。
3.1颈动脉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关系 随着颅脑及血管疾病检查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应用,人们对颈动脉硬化,尤其是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密切关系越来越重视。颈动脉硬化属于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能够反映脑动脉硬化状况。颈动脉硬化本身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对缺血性脑卒中及其进展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它是脑栓子的重要来源之一,且对脑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是颈动脉硬化程度的重要客观指标,积分高低能反映动脉硬化的程度,积分越高,颈动脉硬化的程度越重[7]。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进展组中,无论颈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还是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积分均高于非进展组。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被认为主要取决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动脉硬化斑块可分为2类:一类是稳定型斑块,包括均质性斑块、硬斑;另一类是不稳定型斑块,包括不均质性斑块、软斑或混合斑、异质性斑块、易损性斑块。前者长期存在但不引起动脉缺血症状,后者极易破裂或发生形态改变进而造成斑块远端血管缺血,出现脑卒中症状[8-10]。本研究中,进展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软斑和混合斑)明显多于非进展组,另外,颈动脉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且进展组个数高于非进展组。这可能是因为颈总动脉分叉及成角处血管内膜表面不规则会干扰层流,使血流产生漩涡,血管内膜受损,长时间的内膜损伤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并形成炎症反应。与此同时,此处的血液流速及压力会损害血小板,在血管内膜上逐渐形成血栓或使内膜斑块的厚度增加,斑块逐渐破裂或附壁血栓的碎屑脱落不断在血液中形成微栓子,从而成为脑卒中发生及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也成为动脉硬化斑块的多发部位。
3.2 血清hs-CRP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关系 动脉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病变,硬化斑块中的炎症是斑块破坏的重要促发因素之一,hs-CRP是炎症反应的一个指标,是在临床上采用超敏感的检测技术测得的CRP数值,在正常人体中含量极微,当机体出现各种炎症反应、组织损伤坏死、各类手术、发热性疾病等后,其浓度将会显著增高,它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关系日益受到重视,可以作为判断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及预后的高敏感性、非特异性指标[11-12]。对血清hs-CRP的测定有助于鉴别感染、监测疾病严重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非进展组血清hs-CRP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进展组高于非进展组,说明hs-CRP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进展的因素之一,它的升高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存在一定关系,实验结果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临床工作中对脑卒中患者,尤其是怀疑为进展型脑卒中的患者,早期进行血清hs-CRP水平测定是预测卒中进展的有效因子,从时间上看先于其他血清标志物的检查,从而能够及时及早地对脑卒中进展的风险进行评估,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3.3 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血清hs-CRP的关系 动脉硬化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主要的病理基础,血清CRP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CRP之间亦存在非常复杂的关系,它们作为两种炎性因素加速了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本研究结果显示进展组中动脉硬化斑块积分与血清hs-CRP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809,在非进展组中动脉硬化斑块积分与血清hs-CRP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669,Pearson相关系数比较进展组高于非进展组,提示在进展组中斑块积分与血清hs-CRP的相关性更加显著。故可认为血清hs-CRP可作为预示颈动脉硬化斑块炎症反应及其发展的指标。
总之,血清hs-CRP水平高低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清hs-CRP检测,可及早发现不稳定斑块及高危患者,能对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冯雪华,严敏.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J].山东医药,2014,56(6):97-98
[2] 李红云,纪晓军,韩造,等.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11):817-819
[3]VilaN,CastilloJ,DávalosA,etal.Levelsofanti-inflammatorycytokinesandneurologicalworseninginacuteischemicstroke[J].Stroke,2003,34(3):671-675
[4] 张东平,李淮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血清hs-CRP水平在脑梗死发病预测及病情判定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3,53(47):53-55
[5] 马莉,张苏明.进展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6,13(3):190-191
[6] 孙海燕,黄品同,黄福光,等.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初步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7,16(3):219-221
[7] 易兴阳,陈存木,池丽芬,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6):388-391
[8] 朱双根,朱幼玲,唐发霞,等.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7,9(4):220-223
[9] 刘静,赵婷婷,毕作宾.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21):28
[10]AriciM,KahramanS,GenÇtoyG,etal.Associationofmineralmetabolismwithanincreaseincellularadhesionmolecules:anotherlinktocardiovascularriskinmaintenancehaemodialysis?[J].NephrolDialTransplant,2006,21(4):999-1005
[11]DiNapoliM,ElkindMS,GodoyDA,etal.RoleofC-reactiveproteinincerebrovasculardisease:acriticalreview[J].ExpertRevCardiovascTher,2011,9(12):1565-1584
[12]RajeshwarK,KaulS,Al-HazzaniA,etal.C-reactiveproteinandnitricoxidelevelsinischemicstrokeanditssubtypes:correlationwithclinicaloutcome[J].Inflammation,2012,35(3):978-984
10.3969/j.issn.1008-8849.2015.16.018
R743.3
B
1008-8849(2015)16-1761-03
2014-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