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现状及战略前瞻*
史小禹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5
摘要:伴随新疆地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族间交流日益密切,语言在民族文化交流、思想沟通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目前,在国家一系列民族政策及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新疆地区双语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不可忽视的是,作为有着特殊地理位置与复杂民族结构的新疆地区双语教育发展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与阻滞。应从新疆地区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双语教育目标,落实双语教育政策,立足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及民族间的文化认同,最终促进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4-0044-02
作者简介:史小禹(1980-),女,满族,内蒙古赤峰人,法学博士,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度新疆自治区双语教育课题一般项目“SY20141012”“宗教极端思想对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
一、新疆地区双语教育发展政策日益完善
近些年,在党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政策的指引下,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经历了起步、发展与完善的阶段。大力发展和提倡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双语教育政策法规日益完善
国家及新疆地区有关双语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均一致清晰的表明了国家及新疆自治区对少数民族语言及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视,有关双语教育政策措施日益完善。国家把双语教育作为促进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都有明确规定,要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各民族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全面开设汉语课程,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文接受教育的权利。新疆自治区也制定了科学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措施,为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2004年,自治区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实施双语教育方针。2005年,自治区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的配套文件,扩大双语教育范围至学前教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明确规定了新疆地区双语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原则。2011年,新疆自治区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进一步明确新疆未来10年双语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
(二)双语教育投入日益增加
近些年,国家及新疆自治区对双语教育投入力度增强,各级政府都发挥教育扶贫的重要作用,把更多关注点放在新疆地区教育上,尤其是新疆地区双语教育问题上。2009年,国家财政部正式批复《自治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保障规划》,计划到2012年,国家和新疆自治区预计将投入近51亿人民币用于新疆七地州九县市学前“双语”教育发展。2012年8月,新疆投入5300万元,用于专项资金启动双语教育教材修编工作。2013年,自实行新的学前双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后,国家投入资金5亿元,自治区投入资金3亿元,比2012年总投入增加了3.3亿元。截至2014年年底,全新疆累计建成农村双语幼儿园2500所,南疆农牧区成为主要的倾斜对象。“新疆学前两年双语教育普及率由59%提高至89%,幼儿园幼儿总数达48万人。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接受双语教育比例也由34%提高到69%,整个新疆地区接受双语教育的幼儿及中小学生总数由99万人提高至了200万人。”①之所以能取得这一系列的成绩都和学前双语教育经费力度保障息息相关。
(三)双语师资培训日益重视
近些年,伴随着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的深入发展,新疆地区双语教育师资培训日益得到重视。2003年,新疆启动了《国家支持新疆汉语教师工作方案》和《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培训工程》,任务目标要在8年内完成40岁以下共4.5万名双语教师的培训。之后,在国家政策下及新疆自治区共同努力下我新疆培养6000名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内地高校也为新疆双语教师培养培训提供资源,包括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其中南京大学就有200名少数民族理科教师接受培训。截至2012年,国家和新疆自治区已经累计向双语师资培训投入3.4亿元,1.97万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培训。完成培训任务的1.62万名教师中绝大多数成为双语教学骨干。新疆实施了新疆教育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预计到2020年培养双语教师16.55万名。
二、新疆地区区域间双语教育发展不均衡
(一)双语教育区域环境存在差距
在新疆区域间双语教育学习环境存在较大差距,北疆地区双语教育在教育机会、师资、设备、教育水平等方面对较强于南疆地区。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居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新疆全区27个国家级贫困县有21个处在少数民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南疆地区”。②“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拉大,2010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5万元,虽然增长10%,但也仅仅为全国水平的70.64%和76.0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相比,较前一年下降了0.76个百分点”。③经济发展带来的差距势必影响教育不平衡现象的出现。
(二)双语教育区域规模层次存在差距
南疆地区民族中小学仍实行传统的双语教育模式,仍用“母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的传统模式教授学生,个别县镇或乡村的学校在传统双语教育模式的转变过程当中,未能很好的响应政策进行转变,也未能从学校实际出发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不达标。影响南疆地区双语教育规模层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双语师资的紧缺。库尔勒市、伊宁市等地区在双语教学上反映“真正顶用的教师奇缺”。④
(三)双语教育区域师资存在差距
南北疆地区双语教育师资发展存在差距。南疆地区双语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双语教育师资紧缺成为制约南疆地区双语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北疆中小学双语教育已基本普及,而差距比较大的南疆地区,比如喀什和田地区只有50%左右。首先,南疆地区能用两种语言授课并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双语教师数量紧缺。例如,“阿克苏地区双语教学岗位教师只占教师总数的14.5%,但规划到2015年还需新增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师1.5万名。”⑤主要原因是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居多,少数民族教师使用民语为主,汉语为辅。“双语师资中大多数都是少数民族老师,少数民族教师占到87%,汉族老师仅有百分之十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以前都从事民语教学,后来经过培训转到双语,一下子转过来有困难。尤其是农村的教师,能力有限,但是没有人接替他们。”⑥此外,南疆地区双语教师在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上与北疆地区的双语教师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南疆地区的部分偏远山区学校的双语教师学历相对较低,据研究者调研结果显示:85名双语教师中,大专文化程度的32人,中等文化程度的19人。
三、提升民族文化凝聚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承认民族间文化差异,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
部分少数民族认为本民族的文化才是最好的,固守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排斥其他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甚至对其他民族产生敌意。在双语教育拓展的过程中,也认为除了学习本民族语言外,学习其他民族语言都是背叛民族的表现,使用他民族语言是被其他民族同化的体现,部分少数民族认为学习汉语相关知识就是要丧失本民族特性。因此,要促进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的发展,首先必须承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性。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各族人民要相互了解、尊重、包容、欣赏、学习、帮助。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促进民族团结,必须加强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这是各民族凝聚在一起的粘合剂,是社会活力的催化剂。新疆地区各民族间文化交流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各民族间文化交流融合才能最终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二)承创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探求民汉融通结合点
习近平曾多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作用,应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加强社会意识形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在“一带一路”大的政策背景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无不体现出历史的重要性,体现融通古今,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建设思路的特点。新疆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灿烂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新疆传统文化中蕴含了新疆地区人民智慧,凝结了新疆地区各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在新疆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新疆地区人民创造了各具风貌、深厚沉淀的民族传统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艺术文化等。新疆有多年的民族融合历史,各民族间交流融合有其独特的方式与特点,这些经验特点都是值得学习与吸取的,要传承新疆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探究民汉融通结合点,在新疆地区大力拓展双语教育,进一步加强对新疆地区文化的引导,增加新疆地区双语教育投入,合理规划,勇于创新,体现时代特色等。
(三)创造良好的大教育环境,保证双语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良好的环境是双语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大教育环境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三者相互结合统一是双语教育顺利开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条件。家庭教育作为基础,是启蒙性教育,在儿童对语言的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家庭自觉不自觉的教育都将成为学校教育的基础。然而,在新疆南疆地区,特别是贫困县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许多家庭不重视教育,不配合学校教育,不把教育作为孩子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导致许多孩子辍学在家,不能够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其次,学校教育是关键,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学校有完整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学生系统知识的学习来自于学校。学校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未能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未能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交流导致教育成效不明显。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社会环境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将影响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因此,只有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三者相统一,这才能为双语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前提和保障。
[注释]
①新疆双语教育体系基本形成[EB/OL].http://edu.gmw.cn/newspaper/2015-09/10/content_109114748.htm.
②许尔才,张建军.影响新疆民族的诸因素分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1.2.
③努尔·白克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N].新疆日报,2011.1.
④龙江斌.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师资培训及双语教学工作的调研报告[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1.
⑤刘上连.新疆双语教育现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
⑥新疆双语教育现状:南疆差距较大师资有限[EB/OL].http://news.uschinapress.com/2014/0804/987560_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