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智
【摘要】古典诗歌名篇佳作俯拾皆是,如果能够将古诗化入我们中学语文课堂,无疑可以点亮语文课堂的精气神。本文从引出新课、突破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语文能力等方面作了阐述。
【关键词】古诗;语文课堂;巧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其中有许多名篇佳作脍炙人口,百读不厌,至今仍有极高的什么价值、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不但十分珍视祖国这份宝贵的文学遗产,而且力图让这些古诗精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发挥作用。多年来,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也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略作些介绍。
一、巧用古诗引出新课
语文课上巧用古诗引出新课别开生面,便于激起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在选择古诗时,教师要注意找出古诗与新课在内容、写法、思想、作者等方面联系,只有找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以诗引出新课时才不至于生硬别扭、牵强附会。
在教学《玉门关在何处?》时,我首先让学生齐声背诵以前就学过的王之涣的《凉州词》,紧接着给学生讲析李白的《子夜吴 歌·秋歌》,提醒学生注意第一首诗歌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第二首诗中的“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光情”。学生从这些诗句中领悟到玉门关不但古已有之,而且颇为有名。我略作点评,自然引出新课《玉门关在何处?》,可谓水到渠成。
二、巧用古诗突破教学重点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教学重点,每个单元的课文固然都体现了教学重点,但学生对教学重点的把握及理解常常力不从心。在突破教学重点时,如果能够巧妙地借助古诗,可以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是说明文单元,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在教学该单元时,我给学生讲析了两首西湖的诗,一首是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首是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讲析第一首时,我故意将“毕竟西湖六月中”的“六月”说成了“二月”;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学过该诗,当即就有学生指出我错了,我趁机提出问题,为什么不能将“六月”换成“二月”,学生们经过分析思考,明白了正因为是“六月”,西湖才会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杨万里抓住了景物的季节特征。讲析第二首时,我提出问题;同是西湖,为什么有“水光潋滟”与“山色空蒙”的不同景象?学生答道:那是因为有“晴”和“雨”的区别。我进一步申明:写景也好,写人也好,写物也好,都必须抓住特征。
三、巧用古诗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巧用古诗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但是这种教育不是生硬的、呆板的,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我精心挑选大量的内容健康、艺术性与思想性均较强的古诗精品,利用每次语文课的前几分钟开展古诗赏析活动,在赏析活动中渗透着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朱熹的《观书有感》两首让学生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杜秋娘的《金缕衣》使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罗隐的《蜂》,让学生理解了奉献的宝贵;李绅的《悯农二首》,使学生明白了劳动人民的伟大与粮食的来之不易;林升的《题临安邸》,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统治者的不思进取和腐败无能。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古诗精品的赏析,如春风细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使他们的思想品位不断提高。
四、巧用古诗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归根结底,在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语文课上巧用古诗,对于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很有帮助。
第一,语文课上巧用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第二,语文课上巧用古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语文课上巧用古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我在语文课上所用的古诗,要求学生悉数抄在大笔记本上,在早读及语文课上让学生朗读、背诵,并定期开展古诗朗读、背诵比赛,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语文课上巧用古诗,贵在一个“巧”字。利用古诗引出新课,突破教学重点,抑或是利用古诗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都要在“巧”字上下功夫。用不用古诗,用哪首古诗,何时用,怎样引出新课,怎样突破教学重点,怎样渗透思想教 育……
巧用古诗教语文,可谓益处多多。语文界的同仁如果有兴趣不妨一试。
参考文献
[1]漫珊.创新多种教学方式 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N].天津教育报,2013-06-21.
[2]戴菊伟.让语文课堂活起来[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11-2.
[3]袁海红.关注古诗情感体验,构建精彩语文课堂[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3(11).
[4]张秋月.让古诗之美构建精彩语文课堂[J].内蒙古教育,2014(6).
[5]史纪万.古诗为语文课堂增添光彩[J].教育艺术,2013(10).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