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娟
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主宰”课堂,滔滔不绝地讲授压制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学生的思维容易受教师的讲授而“统一”,千篇一律的阅读体验模式忽视了学生主观能性在阅读中的作用,忽视了学生作为鲜活的生命个体对作品的独特感悟。这种重讲读轻思考、重分析轻体验、重训练轻感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语文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初中阅读教学如何构建“少教多学”的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语文学习能力呢?
一、“少教多学”,积极搭建个性化阅读平台
“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突破传统阅读教学的创新,它强调学生的个性化体验阅读,重视学生在作品感悟中的个性化思考。教师通过布置预习,让学生自主理解作品,根据自己的理解交流心得、提出问题,课堂上进行体验探究、讨论,师生及时进行总结来搭建个性化阅读平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起到点拨和组织作用,学生则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自由发挥。
如在学习小说《故乡》时,阅读要抓住其特点领悟小说主题的写法,品味小说语言的精辟。由于课文篇幅比较长,而且小说所描写的时代背景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小说主题是有难度的。教师要意识到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搭建阅读平台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阅读,让学生搜集作者创作本文的时代背景,然后自主深入品读,小说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因此,教师搭建平台时就要引导学生自主运用“读描写——析形象——揭根源”的阅读方法去分析人物形象。在研究人物形象时,教师要从阅读方法的高度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感受人物的发展变化,从而渗透阅读策略,使学生获得更多个性化的阅读方法。
二、“少教多学”,重视学生个性化能力培养
“少教多学”的阅读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特别是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语言能力和感悟能力,不同的学生在阅读同一作品时会表现出不同的理解,发出不同的声音,而这些不同的声音正是促进学生完整理解作品所不可或缺的东西。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阅读、理解作品,就要尝试让学生独立掌握文学常识,解决生字生词,借助一些教学参考资料理解作品的背景,体会作品的基本意蕴。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本文是议论文,教师应借助此文让学生掌握议论文严谨的思路和紧密的结构,从而准确地理解“灵魂”的内涵。本文有不少词语比较少见,如“显赫、缅怀、贤哲、无足轻重”等,教师要布置预习,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等去理解词语意思,从而为全面理解课文主题扫清障碍。为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能力,教师应先让学生谈谈感动自己灵魂深处的一些人或事,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1)文章提出怎样的观点?(2)理出文章思路。学生在讨论交流时,可能会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句话产生不同的理解,之所以会有不同理解,是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历是不一样的,教师要以议论文的写作特点让学生结合一些事实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既和课文学习相结合,又能极大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能力。
三、“少教多学”,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思维品质
陆九渊在《语录下》中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如果能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提出疑问是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表现,说明他们已经逐步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2011年版的新课标也强调学生能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质疑。“少教多学”的课堂模式也要提倡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大胆质疑,但这种“疑”并非胡乱猜想,而是建立在一定的对作品理解的基础之上,能根据作品意蕴和自己的理解提出对作品有疑问的地方,它要建立在学生深入研究作品的基础之上。
例如,在学习《我的老师》时,如何让学生体会文本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进而树立尊师爱生的思想呢?首先,教师和学生一起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本文叙述的几位人物形象,其中主要人物是谁,课文叙述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是详写,哪几件是略写,经过这样的探究环节,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的理解,能抓住记叙文的特点感受文本的情感。其次,在探究人物形象时,有些学生对本文的描写侧重点产生了疑问,这个疑问恰是引导学生完整理解文本情感的关键点,教师应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展开讨论,从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去感受文本在描写人物形象时所蕴涵的情感,体会文本中既复杂又简单的情感。
总之,“少教多学”并非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放任学生的自由学习,而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模式,旨在强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并非弱化教师的地位,而是要求教师站在“学”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发展学生个性化的语文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云南省巧家县第三中学(6546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