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玫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拓展延伸”成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环节。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拓展延伸”环节教学效率不高,这与教师对“拓展延伸“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认识有着直接关系。只有准确地把握“拓展延伸”的价值取向,才能真正提升初中阅读教学“拓展延伸”的实效性。
一、语文技能提升的价值取向
“拓展延伸”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环节,有效的“拓展延伸”要具有“语文味”,要有助于提升中学生语文技能。例如,在教学沈从文先生的名篇《端午日》一文时,大多教师会围绕端午节的风俗展开拓展。不少教师会运用幻灯片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风俗、故事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含。但这样的拓展延伸是低效的,它没有紧紧扣住“技能提升”的价值取向。我们可以换一种“拓展延伸”的设计方式:假如今天是端午日,适逢有外国游客来湘西游玩,请你以导游的身份,结合《端午日》一文内容,至少运用两种“拓展延伸”的方法,向游客介绍中国端午日的风俗民情,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尽管两种“拓展延伸”的内容相同,但是设计却存在很大差异:第一种“拓展延伸”停留在展示层面,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生的语文技能没有得到有效提升;第二种“拓展延伸”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它强调学生与文本的互动,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全面介绍中国端午风俗文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技能。
二、语文审美能力培养的价值取向
初中语文课本中选择的文章大多文质兼具,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如文章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等,阅读材料中蕴涵的美赋予阅读教学审美价值。在“拓展延伸”中,教师要善于挖掘阅读材料中由此延伸出的审美价值,激发学生阅读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笔者抓住其中两个片段:(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2)他“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两个片段,这是全文的精华,也是《背影》凝聚的全部情感所在,极具审美价值。笔者进行了这样的拓展设计: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光,朱自清先生于平凡的生活中发掘美,感受美,表现美,请回忆生活中给你感触最深的一个细节,揭示它表现的美的内涵。要求:模仿朱自清先生背影片段的写法,抓住人物的细节,兼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揭示生活中的美。这样的拓展既从写作的角度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感受语言美,又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
三、价值观引领的价值取向
初中语文学科是一门兼人文性、工具性为一体的学科,许多文学作品传达出作者的人生价值观,它对于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引领价值。在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初中语文阅读材料中的积极因素,
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引领学生成长。例如,在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笔者抓住“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让学生反复吟诵,充分体会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并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自怜自爱是一种本能,推己及人是一种境界,人生总伴着风雨阴晦,试写出你曾经历的风雨阴晦,试着用文字让它成为一种境界,如杜甫一样,表达出你心怀天下的情怀。这样的“拓展延伸”既源于阅读,又高于阅读,在训练学生语文技能的同时,又潜意识地引领学生思考人生价值。
四、创新能力培养的价值取向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语文阅读教学提升环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求异,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刘禹锡的《陋室铭》一文时,学生通过分析“陋室不陋”,抓住“惟吾德馨”,水到渠成地感受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在进行拓展时突破常规思维,设计出这样的问题:“往来无白丁”一句中“白丁”一词如何理解,请查阅相关资料加以说明;“白丁”一词让你对作者有了怎样的认识?此外还有哪些收获?通过这样的拓展,学生了解到古代文人自命清高、脱离群众的另一面,同时,了解到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无所不在。如此,既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发散思维等。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拓展延伸”中,教师一定要从学科特点与阅读教学现状出发,坚持多元价值取向,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拓展延伸”的实效性,全面提升初中生语文综合技能。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射阳湖镇中心初级中学(2258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