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 吴 敏
深刻理解教学内容,预设追问促进生成
——以“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为例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 吴 敏
文1、文2分别从实验教学、操作拼图的角度对勾股定理起始课教学给出富有启发的教学设计,受此启发,笔者也将近期执教的一节“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梳理如下,并解读各栏目的设计意图,提供研讨.
1.结合历史,引出特例
情境引入: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朋友聚会时,发现脚下的地砖具有某种性质(如图1).
预设:毕达哥拉斯发现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板书: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和a,斜边长为c,那么a2+a2=c2.
2.探究发现,形成猜想
问题:毕达哥拉斯在发现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具有这样的关系后,又进一步地往下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毕达哥拉斯又在思考什么吗?
预设: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应该考虑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结论.
板书:命题2: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和b,斜边长为c,则有a2+b2=c2.
预设:如图2,提供方格纸(每个小正方形方格的面积均为1),在方格纸上有一个非等腰的直角三角形.设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和b,斜边为c,那么我们现在仍然用面积法来证c2=a2+b2,也就是要证明什么?(SA+SB=SC)
问题1:你如何计算图2中正方形A、B的面积?(数格子即可)
问题2:你如何计算图2中正方形C的面积?由此可知什么结论?(两种方法:割或补.其中割法即为弦图,可由学生讨论)
追问:这样我们能不能说这个命题得到证明了呢?如果是另外的情况,能否也用刚才的方法来说明呢?(不行,因为无法利用方格图了)
3.利用弦图,证明命题
介绍勾股弦图,为了研究的需要,标注一些字母,即两个边长分别为a和b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图形.
问题1:如图3,这时图形的面积为多少?(a2+b2)
如图4所示,割出两个边长均为a和b的长方形;将这两个长方形分割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这些直角三角形都是全等的,并且它们的直角边均为a和b,斜边我们设为c;将其中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绕顶点旋转至如图5位置.
问题2:这时形成了什么图形?(正方形,并简要证明,并说明这个图形就叫“弦图”)边长是什么?(c)面积是多少?(c2)
预设: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拼成的正方形面积等于原边长为a、b的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即a2+b2=c2)于是我们通过对图形割补拼的方法,利用面积的关系,证明了命题1是真命题.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因此我国将其称为“勾股定理”.
板书:将“命题2”改成“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和b,斜边长为c,则有a2+b2=c2.
4.讨论交流毕达哥拉斯证法
介绍:毕达哥拉斯学派也用类似的方法证明过勾股定理,他们是利用四个以a和b为直角边,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如图6),三个分别以a、b、c为边的正方形(如图7).拼成两个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如图8、9).
问题:你能否利用这两个图形来证明勾股定理吗?(用两个图形或只用右边一个均可证明,用一个图形证明需要有乘法公式的基础)
5.定理分析,简单运用
问题1:定理的题设是什么?(直角三角形,∠C=90°:反映“形”)结论是什么?(a2+b2=c2:反映“数”)因此勾股定理是“数”“形”结合的一个数学模型.
勾股定理的公式:a2+b2=c2是一个不定方程,解有无数个,若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就可以求第三边.
1.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挖掘勾股定理的人文价值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勾股定理”第1课时,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和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连续性.勾股定理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数量关系,为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提供了思维平台.此外,历史上勾股定理的发现反映了人类杰出的智慧,勾股定理在数学的发展与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和人文价值,对于激励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具有重要意义.从研究方法而言,勾股定理的探索发现过程,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学习用以“形”证“数”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是“数”与“形”相结合的一个数学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理猜想能力,拓展学生推理论证的视野.
2.从理解学生的角度出发,预设教学活动和跟进追问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和推理的能力.在小学已经学习了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割补法,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远远不够.部分学生听说过“勾三股四弦五”,但并没有真正认识什么是“勾股定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在于勾股定理的证明,而证明的思想大部分都基于面积的割补拼接,多媒体的作用即体现于此,利用形象的PPT动画向学生演示弦图的生成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己的大脑中对思考内容进行比较和验证,加深对面积法的印象与理解.
3.加强教学对话、互动生成,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从上面的教学设计来看,我们预设了大量的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并积极与学生对话,促进教学生成;同时在与学生对话、追问之中,引导学生体会、感受数学思想方法,比如从等腰直角三角形到一般直角三角形,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在勾股定理证明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勾股定理揭示出的“形”“数”之间的关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勾股定理是千古第一定理,她的教学更是很多同行研讨的热点,文2中曾说“要想看一个数学教师的基本功,就让他教勾股定理”,此言不虚,我们对勾股定理教学的探索实践只是开始,远未结束,将来的教学生活中还会碰到,还要加强研讨,争取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预设出既贴近学生实际,又过渡自然的教学设计.
1.万广磊.基于数学实验的勾股定理教学实践[J].中学数学(下),2015(4).
2.冒劼.有效先学·踊跃展示·启发思考——勾股定理(第1课时)教学设计与解读[J].中学数学(下),2015(7).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