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程 冷向阳
(吉林省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02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最为多见的疾患之一,也是腰腿痛最为多见的原因。笔者采用推拿配合牵引、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予以相应治疗,在临床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60例均收集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病人,年龄29~70岁,平均46.8岁,男性38例,女性22例,患病时间数小时至数年不等,所有患者均行腰椎间盘MRI平描(部分尚行腰椎CT扫描及X线平片检查),45岁以上的患者均进行骨密度检查。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均经详细询问病史,系统检查后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排除伴有脊柱结核、肿瘤、脊柱骨折、类风湿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及其他推拿、牵引禁忌证者。
治疗组推拿治疗、牵引治疗、针灸治疗,疗程为15天。
推拿治疗滚法、揉法、擦法、按法、盘法
推拿操作患者俯卧位,在患侧腰背部背阔肌及竖脊肌和下肢施以揉法5分钟,滚法5分钟,用拇指指腹部沿足太阳膀胱经走行施以按法5分钟,至腰骶部稍用力,用掌摩擦腰部诸肌肉,以腰部肌肉完全放松为度。嘱患者仰卧位,屈膝屈髋,术者双手握患者双膝,使其贴近胸部,沿顺时针活逆时针旋转摇动,然后下压双膝。以上操作共需25分钟。
牵引治疗采用牵引床以重量为35kg,间歇性牵引25分钟,日一次。
针灸疗法取穴:主穴:肾俞、大肠腧、委中、腰阳关、环跳、腰眼。配穴:阿是穴。针刺方法: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直刺0.5~1.5寸;大肠腧:第4腰椎棘突旁开1.5寸,直刺0.8~1.5寸;委中:腘横纹中点,直刺1.5~2寸;腰阳关:后正中线,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处,向上斜刺1~1.5寸;环跳:嘱患者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直刺3寸;经外奇穴,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直刺1.5~2寸。以上诸穴均采用提插法捻转补法,摇法,使针刺部位出现酸胀、麻重等自觉反应或沿一定的部位和方向扩散和传导的现象。留针25分钟。
对照组牵引、针灸同治疗组,疗程15天。
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相关标准。
痊愈:腰痛及其相关症状全部消失,不影响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6个月内无复发。显效:腰痛及其他症状基本消失,不影响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仅在受累后出现轻度的疼痛症状,休息后症状缓解。有效:症状及体征改变不明显,有反复发作的情况出现,无法长时间进行体力劳动或者进行重体力劳动。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变或有所加重。
表一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分)
表二 两组治疗后腰椎活动度比较(度)
通过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痊愈9例,显著11例,有效9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8例,显著10例,有效7例,无效5例(见表三)。
表三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多发于35~65岁的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症系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部持续性疼痛,活动增加时加重,休息后得到缓解,外界气候改变时偶有加重,常伴随腰部活动受限及下肢麻木的临床表现。祖国医学将其病因病理大致可归纳为:肾元亏虚,肝血不足,肾主骨生髓,肾气充盈则机体健壮不易发生病变,肝藏血以濡养筋脉,肝血足则筋强脉顺,不易致病,若肾元亏虚,肝血不足,机体骨骼的发育会出现异常,产生形态与结构上的改变,因劳累或外伤可致气血瘀滞,不通则痛。外感风寒湿等致病外邪,外感致病,可因气候急剧变化,或长期居住于寒湿之所而受邪,寒邪收引,湿邪凝滞,以致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疼痛。外力损伤,或由于强大暴力,或因为慢性劳损,引起腰部疼痛,经休息后可缓解,部分病人日久发作,病程可达数年至数十年。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非手术疗法以传统保健疗法为多见,推拿手法其功用在于舒筋活络、理顺筋络、祛风散寒、散瘀活血、消肿止痛,牵引疗法其目的在于调整腰椎小关节,恢复脊柱生物力学的动态平衡。针灸疗法其作用为调节受阻气血,疏通瘀滞的脉络,缓解局部肌肉的紧张挛缩。中医综合疗法能显著较低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改善患者的腰椎活动度,并维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避免了因手术对腰椎稳定性的破坏而引起的术后并发症或复发后再行手术治疗的痛苦!
[1]刘胜.辨证分期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9):12-14
[2]ZY/T001.1-001.9-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