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问题探析

2015-01-31 17:15黄一波
职教论坛 2015年33期
关键词:微课院校信息化

□管 丹 黄一波

“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问题探析

□管 丹 黄一波

“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互联网+”不仅要求高职院校教师确立起互联网思维,高职院校培养互联网人才,而且要求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互联网+”不仅会深刻影响到高职教育管理体系,而且将推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实践。

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教育信息技术

作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趋势,“互联网+”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已经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该项行动计划,将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1]。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的特点及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一)“互联网+”的特点

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可追溯到2012年于扬先生从经济学角度阐述什么是 “互联网”[2]。2015年3月,腾讯科技CEO马化腾先生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议案呼吁,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惠及社会民生,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并希望“互联网+”能成为国家战略[3]。同时,李总理在两会工作报告中,又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总理提出的“互联网+”计划实际上是知识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

目前,学术界并未对“互联网+”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然而,国内的许多专家学者已经纷纷从多角度,全方位,解读此概念。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学者汪玉凯认为,“互联网+”的本质是“互联网2.0+创新2.0”的经济创新模式[4]。其观点主要基于“互联网+”可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发展。而黄骞则认为,“互联网+”类似于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理念[5]。通过互联网力量加速和提高国内制造业的效率、品质、创新、合作与营销能力,以此推动整体产业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发展。另外,北黄璜则从整个互联网经济角度出发,认为“互联网+”包括制造业,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互联网金融以及创客创新[5]。而且,“互联网+”既可体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还实现商业和金融业的融合。不是简单叠加,“一加一”一定是大于二。尽管各位专家对于“互联网+”的论述角度各有差别,但是核心的内容一定是互联网技术融合到其它行业中,碰撞出新的火花,激发新的能量,产生新的经济生态。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代表一种先进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简单而言,“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比如互联网发展过程对广告业、零售业、金融业等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催生了许多“互联网+”的杰作。如传统广告业+互联网,成就了百度;传统零售业+互联网成就了阿里巴巴和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成就了支付宝等等。互联网已经成为提升传统行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互联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2015年3月全国两会后,我国明确提出发展“互联网+”战略,优化和集成社会资源配置,为国家经济和改革发展提供巨大动力。毋庸置疑,“互联网+”同样会深刻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互联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上。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结果[6]。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硬件环境引入学校和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工具、教学方法均从“线下搬到线上”。尤其是,许多在线课程学习平台纷纷上线,为学生的移动学习、混合式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方便,愈加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

特别地,高职院校学生不同于其它本科院校的学生,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的教与学模式兴趣不高。因而,基于互联网技术,教师则更希望通过多样化的课程学习平台,以微视频的形式,将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精神传授给学生。并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加强师生互动,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辅助并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这只是教育与互联网技术的简单融合。局限在互联网技术提高教学硬件条件,开展平台建设,服务教与学的全过程。而深层次的“互联网+教育”应当体现用互联网思维重塑教育模式、教学工具和方法,也就是教育形态被进一步“智能”化[7]。

“互联网+”对教育信息化具有重要影响。比如,许多学校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各类校务应用系统,如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图书馆系统等,优化管理流程,提高了管理效率,并优化学校资源配置。

二、高等职业教育应对“互联网+”挑战的基本思路

“互联网+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升级,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与教育相互融合,并以信息化技术重塑教育形态,全面升级传统教育为智慧教育。这样并不是颠覆教育,也不是颠覆传统的学校机制[8],而是体现在改革创新中。

(一)更新教师理念,培养互联网思维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职教师不能墨守成规,按照传统观念开展教学工作。教师们应当更新理念,学会用互联网思维,从容应对教和学中出现的各种改革。“理念先行,技术支撑”是“互联网+”时代广大高职教师必须转变的观念。不管是教学改革中,还是教学管理中,还是学生管理中,都需要学会应用互联网技术,规范学校管理流程,提高决策水平,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改革。

(二)建设互联网类专业,培养互联网人才

在“互联网+”时代下,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的需求,也将发生变化。这些必将倒逼高职院校依据市场变化,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因而,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中,也应未雨绸缪,着力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互联网技术人才。比如,高职院校为满足市场需求,已经开设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互联网营销、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数字媒体等专业,大力培养与互联网领域相关的专业人才。另外,高职院校可以将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知识融入通识教育课程中,大力提高学生的互联网技术水平。甚至,可依据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互联网技术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一些有关3D打印,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的理念融入教学。

(三)紧跟教育信息化技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势在必行。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为代表的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已经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产生巨大冲击。为了顺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更好地服务学生,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主动学习信息化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努力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未来,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将成为重要的师资培养建设内容。当然,最基础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应从微课设计开始。

1.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是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碎片化,简单化特点,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信息化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代产物[9]。张一春教授归纳出以下四个特点[10]。(1)位微不卑。微课虽短小,但教学效果明显,是重要的教学资源。(2)课微不小。微课虽短小,但知识内涵丰富,教学意义重大。(3)步微不慢。微课虽然只讲解1-2个知识点或技能点,看似缓慢,但稳步推进,实际效果并不慢。(4)效微不薄。通过微知识的学习,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则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内容,科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细致进行视频拍摄。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将成为广大教师从事信息化教学过程,所必备的基本能力。目前,国内中小学、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都在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制作微课,为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课中的课堂教学和课后的复习巩固提供资源和帮助。

2.慕课的建设与传播。而许多微课通过系列化,系统化,并通过在线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和互动,即演变为慕课。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具有规模性、互动性和学历证书认证制三大特征[11]。学习过程不受人数限制,只要注册即可参与学习。学习者通过参与互动环节,深入学习。修完课程,可申领开课学校授予的学历证书,而且很多课程免费学习。因而,慕课通过创新发展在线教育,改革传统教育教学的结构和模式,冲击着传统学校教育,倒逼院校进行改革创新。

目前,慕课在国内外知名本科大学(如清华、北大、复旦等)已有课程上线。而高职院校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未有真正的慕课在网络传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职院校也会汇聚优势学校力量,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学院慕课,为广大学生提供优秀的课程资源。

(四)整合校园分散系统,提升治理能力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可实现高职教育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目前,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高职院校应该着力整合校园的分散系统,重构校园治理体系。

很多学校已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科学规范的管理对校园内的学习、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一些院校已建成OA办公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科技服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数字化图书馆及网络教学系统等。然而,这些基于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最大不足,是缺少服务最终用户的理念,影响学校层面总体的协同发展。

在“互联网+”背景下,未来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发展目标是逐步建成“智慧校园”。其核心内涵是“以人为本,深度融合”。既强调“以服务为核心,以管理为支撑”理念下的智能感知、资源组织、信息交换、管理逻辑与科学决策;又强调学校信息化与常规工作融合,信息化平台资源的融合与利用、信息化业务流程与消息数据融合、内部活动与外部环境融合四方面的融合[12]。通过这样,整合校园的各个子系统,形成大数据,避免信息孤岛,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然而,“智慧校园”的建设工程量庞大,许多高职院校尚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未来的发展形势十分乐观。

三、体现“互联网+”要求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互联网+”不仅对对高职教育管理体系会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将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教学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和资源建设等方面。

(一)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影响下,未来高职教育的改革首先体现在教育教学模式中。比如,互联网将解构传统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学习者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方式都可以向任何人学习的4A学习模式(Anytime,Anywhere,Anybody,Anyway)。这种模式将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了传统教学过程环节。另外,信息化技术发展和学习资源的建设,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成为现实。

(二)学习方式

未来,“互联网+”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学习服务。采用2O2模式,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保证了不同学生学习进度和需求,也给移动学习及个性化学习注入新鲜活力。比如,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和容易出错的技能点,可通过预先设计的微课,推送到学习平台或社交网络平台,让学生根据个人学情,在碎片化时间中选择性浏览和学习。

(三)资源建设

高职院校微课和慕课建设均处于起步阶段,仅限于个别教师设计微课作品,参与各级教学竞赛。未来,专业教师应对所教课程进行系统规划,依托系列微课,建成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课程学习资源。辅以相应的学习平台,以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慕课的建设则需要在一系列微课基础上建设。因而,未来的路还很长,课程资源建设的任务任重道远。

[1]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EB/OL].http://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lh/2015-03/16/ c_1114659488.htm,2015-03-16.

[2]于扬.所有传统和服务应该被互联网改变[EB/OL]. http://tech.qq.com/a/20121114/000080.htm,2012-11-14.

[3]马化腾.“互联网+”将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机遇[EB/OL].http://news.youth.cn/gn/201503/t201503 05_6504274.htm,2015-03-05.

[4]汪玉凯.“互联网+”是“互联网2.0+创新2.0”的新经济创新模式[J].办公自动化,2015(10):6-8.

[5]“互联网+”引领创新2.0时代[EB/OL].http://news. xinhuanet.com/info/2015-03/15/c_134064090.htm.

[6]豆俊杰,王强.“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J].开心素质教育,2015(7):11-12.

[7]互联网教育,未来当有这10个特质[EB/OL].http://www.huxiu.com/article/21093/1.html,2013-10-14.

[8]解继丽.“互联网+”引领教育改革新趋势[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2):85-88.

[9]苏小兵,管钰琪,钱冬明.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7):94-99.

[10]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11]张明,郭小燕.“互联网+”时代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启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2):167-171.

[12]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责任编辑 蔡久评

管丹(1982-),女,江苏如皋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黄一波(1979-),江苏兴化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有机合成化学及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微课程的设计、建设与应用”(编号:2014SJB494),主持人:黄一波。

G710

A

1001-7518(2015)33-0035-04

猜你喜欢
微课院校信息化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