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媛媛
摘 要: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教育应来源于生活,教学不脱离生活。生活教育思想影响教学方法的变革,促进学生主动成长。“生活即教育”思想促进了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教学生活化 教学方法
《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这受启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转变接受学习的传统教育,倡导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新型教育。生活化教学倡导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主动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是一种较新颖的教学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隐藏着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生活教数学,从学生原有知识建构出发,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借助生活情境学习数学,学到的知识才是灵活的、可靠的,数学意识、数学能力也能有更好的发展。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有关研究表明,在教学内容和学生亲近的现实生活类似时,学生更倾向于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可以采用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法,并且以问题为载体,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在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学“分与合”第一课“2-5的分与合”时,教师提出问题:把4只桃子放进两个盘子,能怎么放?通过动手操作,学生用4个圆形纸片代替4只桃子,初步感知4的分与合。此时,引出新课内容,类比该问题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挑战2、3、5的分法。这样结合学生身边的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学实效。
二、开展生活化探索过程
为了加快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现代教学不应该仅关注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更应该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通过观察、实践、模拟等不同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生活,并有所发现,有所体味,乃至有所创新。经历亲自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凭空生成的,有利于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图方法求解太麻烦。从而异分母加减法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索中自然而然地得出了结论。这里一开始没有直接提问计算,而是结合了种地这一实际问题展开探索,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得到不同的解答方法。
三、进行生活化作业设计
教学生活化的根本目的是学以致用。“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数学作业必须在“学”和“用”之间架起桥梁,进行生活化的作业设计。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这是素质教育由“重教师的教”向“重能学生的学”转变的体现,令数学教学向现实生活延伸。
例如,学习了认识元角分后,进行这样的练习:用手中的“钱”到老师开的小超市买东西。又如,学习“长方形的面积”后,要求测量自己椅子面的面积。各式各样的课后练习涵盖了学生个体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练习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能帮助学生在练习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四、在生活中创新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時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创造需要强烈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力的培养是教学方法生活化的精髓。
例如,教学“认识分米、厘米、毫米”时,学习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教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测量,亲身体验怎样使用直尺,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也找到了很多不同的方法。其中,大部分学生都是用常规的方法量的,但也有学生没有以0为起始点,而是任意选一条长竖线当起始点,再运用减法,得到物体的长度。如:以1为起点,最后读数为5厘米3毫米,那么物体的长度就是4厘米3毫米。这个学生的测量方法的提出,触发了学生创新的灵感,也许这种测量方法并不是一种简便的方法,却是对常规方法的一种突破,也为生活中断尺测量提供了思路。这是学生应用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解决问题,在已有的认知经验上积极建构的过程。
生活是色彩纷呈的课堂,也是无际的探索领域。践行教学方法生活化,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生活经验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外,教学不能满足于书本的内容,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出书本,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使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原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