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丹
摘 要:在当下社会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由于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艺的改善,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在核算成本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完全成本法计算企业成本和企业利润,就不能准确的反映企业的运营成果与经营效益。而变动成本法恰好弥补了完全成本的劣势。因为变动成本法在分解固定性制造费用到产品成本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核算企业各种成本更为准确。而企业只有了解控制成本的重要性,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
关键词:成本分类;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成本的控制在企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由于市场体制的发展,企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机会瞬息万变。因此进行好成本控制是企业运营的重要前提。本文具体分析了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这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运用以及它们的利与弊。然后分别从产品成本的构成、存货成本的构成、各期损益的不同来分别阐述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为企业带来不同的影响。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涵义
1.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和特点
(1)变动成本法的概念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2)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①计算产品成本时采用成本性态分析法。变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主要包括包括:人工费用、原材料费用、变动制造费和期间费用。由此可以看出:变动成本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制造费用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具体以业务量的变化分析产品成本。
②制造成本不同。固定性制造费用在一定期间内无论业务量如何变化其总成本是不会变化的,所以与当期的销量也没有关系,所以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并不列入成本的行列,而应在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
③期末企业计算利润。我国利润表采用多步式: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因为在变动成本法下变动制造费用可以计入产品的成本,劲儿导致本期产品成本增加,产品贡献毛利减少,进而导致早计算企业报表时与完全成本法的不同。
④变动成本法下产品的成本包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期间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2.完全成本法的概念和特点
(1)完全成本法的概念
“完全成本法”就是在将产品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而无须将制造费用分解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
(2)完全成本法的特点
①在成本补偿方面,制造费用无固定和变动之分,统一计入制造费用。因为固和变动制造费用在成本补偿方面是一致的。从成本补偿方面来看,完全成本法认为,固定制造费用同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一样,都构成产品的成本,都可以从产品销售中得到补偿。不能人为的将他们割裂开来。
②从企业利润的构成方面。完全成本法下产品的总成本随着产品数量的变动而变动,且成正比关系。所以当期销售的产品成本中不会把固定制造费用列入期间损益,而是计入产品成本中,这与当期未销售产品的成本构成是一致的。所以,在一定销售量的条件下,产量越大,单位的利润就会越高,正因为如此,企业便会加大生产。
③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则属于期间费用。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利弊
各个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大小以及考会计核算的完整性等来选择适宜本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
1.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1)变动成本法下成本的计算更加精确,企业决策更加准确。
完全成本法下计算的利润受到存货变动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有悖于逻辑的;尽管产品的生产是企业实现利润的必要条件之一,但不是充分条件。在产销均衡的条件下,多生产当然会多的利润,但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下计算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当企业销售生产的亏损产品时,在变动成本法下反而会使利润下降,企业如果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则可以准确的发现这一“多产,少利”的现象,以利于企业更好的进行预测和决策。
(2)变动成本法更符合配比原则中的“期间配比”
变动成本法按照成本性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变动成本,其中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等,其直接与当期成本和当期收入相配比。另一部分是固定性制造费用,其主要由未来发生收入相配比。固定性制造费用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必要性支出。它不随产品的增加而增加,也不随产品生产数目的减少而减少,是一种为取得收益而已然丧失的成本,当然应全部列为期间成本而与当期的收入相配比,故更符合期间配比原则。至于产品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期间费用在期末按成本性态进行划分。
(3)变动成本法有利于企业人工考核
加强企业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制定标准成本和费用预算、考核执行情况、兑现奖惩。变动成本法为此提供了正确的方法。
拿企業的供应部门为例。供应部门的业绩如何,通常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评价:一是供应总成本即供应资金的占用情况。在不影响产品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供应资金占用越小越好,因此应当进行总量控制。二是单位供应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和保管成本。采购成本包括买价、包装费、运输费、途中保险费、途中耗损、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差旅费等;保管成本则主要包括保险费、财产税以及库中损耗等。上述单位供应成本基本上是变动成本法下的变动成本概念,应建立标准成本进行控制和业绩评价。至于供应部门的其他费用,要么可控程度不高,如工资、办公费、维修费等;要么根本不可控,如自设仓库的折旧费、水电费、空调费、取暖费等,基本上属于固定成本而与存货的供应数量没有关系,对供应部门的业绩评价也基本上不包括上述内容。
2.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
(1)完全成本法可以使企业加大生产,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不必将制造费用分解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继而可能产生企业产量越大,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就越低,这样可以刺激企业进行大量的生产。
(2)完全成本法在本国应用比较广泛,可以对外编制报表,有利于报表使用者采用计算方法的一致性。
(3)完全成本法的局限性表现在:固定制造费用的分配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不利于产品成本的核算;当企业大量生产亏损产品由于把变动制造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制造费用中去,可能会导致企业报表的不合理性。
三、结论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作為成本核算的两大重要核算方法,本文正是从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概念出发,比较出它们的不同点以及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最大的不同在与对待制造费用的问题上,变动成本法是将变动性制造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期间成本。期末不需要成本摊销和分配。而完全成本法由于制造费用全部归入到产品成本中去,期末销售成本中要扣除存货成本。月末产品要在各门中进行分摊和分配。完全成本法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会计报表的编制上,但这只是一项非经常性的工作(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报表:年报一年只编制一次)。所以,应该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建立统一的成本计算系统。这种成本计算系统既在账户层面上将制造费用按成本性态进行了划分和归类,满足了管理的要求,也兼顾了会计报表对账户信息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林.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及运用[J].企业导报,2009(7) 36-40
[2]吴大军.管理会计[M].东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102-104
[3]秦云.论述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黑龙江对外贸易,2010 32-35
[4]WT Harrison,KW Brawn. Managerial accounting,2008 6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