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使用手机现象的分析与管理

2015-01-30 20:29:53温穗斌
珠江教育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学生课堂教学课堂

温穗斌

(肇庆市地质中学,广东 肇庆 5260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技术的通讯工具被广泛运用。手机作为一款轻盈、便捷的通讯工具受到老、中、青不同年龄人的喜爱,普及率逐渐升高,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面临着3G时代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拥有一部手机,强大的视听娱乐功能和学习功能,受到了越来越多青少年学生的追捧。然而,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现象也随之变得越来越普遍,并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新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好学生和手机的关系成为被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危害

笔者在教学中感觉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手机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为:

(一)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生自控能力较差,当他们对课堂内容感觉枯燥乏味时,就会用手机玩游戏、发短信,甚至通话,课堂纪律及听课质量受到影响。有的学生上课不关机而是把手机调为震动,一旦有电话打进,往往是想接又不敢接,并猜测是谁打来的,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在课堂上突然响起铃声,引发其他学生骚动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使用手机,处理稍有不当,就会直接产生师生矛盾,甚至引发冲突,从而影响教学。

(二)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由于中学生是非辨别能力差,自我控制力不足,加上手机网络的管理失范,学生很容易被一些色情、暴力信息吸引并传播这些信息。有的学生忽视了手机作为通讯工具的本质,而将手机看作是一种便携的游戏机,沉迷其中,表现出类似于网络成瘾症的倾向。

笔者了解到,学生在上课时使用手机通讯联系的对象一般有两种:一是上课也一样不专心听课,甚至无心学习的同学。此外,则是一些不在学校读书的社会青年。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不利于学生成长。同时,社会不法分子常常以手机作为学生家庭条件是否优越的判断依据,并以此选择抢劫、敲诈的对象,威胁到学生的人身安全。

(三)手机辐射影响身体健康

一些资料研究表明低强度电磁辐射长期照射会影响身体健康,诸如头痛、头昏、乏力、失眠、脱发等症状。长期过度使用手机可引起神经衰弱。

现在不少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一刻也离不开,一旦离开,他们的情绪就会出现极端变化,如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抑郁寡欢。甚至很正常的手机没电,信号减弱等情况,也会造成他们的紧张和焦虑,这些都是“手机中毒综合症”的表现。此外,还可引起手臂麻木,视力下降,更严重的还可能出现人体植物神经紊乱,紧张性头痛等。

(四)侵犯自己与他人隐私

现在手机功能和内容越来越多,利用中奖、谎称家人出事行骗的短信比比皆是。成人笑话和不良短信令人防不胜防,占卜、整蛊和无聊短信更是铺天盖地。学生们心智尚未成熟,而且没有社会经验,很容易上当受骗或是陷入不良短信的泥沼无法自拔。不少中学生喜欢使用手机偷拍,作为谈资笑料,甚至故意将恶搞的影像发到网上,宣扬不文明行为,在不知不觉中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对他人造成伤害,这些行为都引起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忧虑。

此外,学生使用手机,也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助长学生攀比消费,加重学生父母经济负担。甚至出现手机作弊和学生个人信息泄漏等问题。

二、中学生拥有手机的益处

手机作为一种现代科技产品,应该重视它的负面影响,但也应该认识到学生拥有和使用手机也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一)手机是父母与子女沟通的桥梁

由于90后和00后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出于安全考虑,会主动给孩子配手机,定时或不定时地关注孩子的行踪,方便了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有效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长期在外地务工的家长而言,他们寄希望于手机作为与子女之间联系亲情的平台,应当予以理解和支持。住校学生,使用手机也方便了与家长的联系,发生意外也可以及时沟通。

(二)手机是师生间联系的平台

手机是现代社会一种不可忽视的交流工具。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的通讯功能,课后及时请教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反映班级存在的问题。教师也可利用手机,随时了解学生校外动态;联系师生感情;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同时,手机也可以作为同学与同学之间相互联系,维系新老同学间友谊,成为促进学习交流的平台。

(三)手机的助学功能不容忽视

随着各种手机程序的开发,除了通讯功能之外,手机在学习辅导方面的应用功能和软件越来越多。如利用录音播放功能,可以练习汉语和英语口语;利用手机FM功能,可收听广播,了解国内外时政新闻;使用手机词典,能帮助学生学习生僻字的书写、发音和释义。学生使用手机也能加速信息吸纳,增加对社会信息的掌握。智能手机作为网络通讯的组成部分,也具备了网络资源共享,拓展视野,信息传输便捷等特点,能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社会,加速社会化进程。

(四)便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现今的中学生学习任务和压力日益沉重,不少学生深陷于课业负担之中,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与同龄人通过手机进行跨空间的交流,有助于压力的释放,排解一些不愿与家长、老师沟通的苦恼,维护心理卫生。也能在狭窄的地理空间获得较广阔的交流空间。

三、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现象的管理策略与方法

对待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问题,教师通常会采用暂时收缴学生手机的方式处理,部分学校(广西平南县实验中学、江苏省兴化楚水实验学校、广东省东莞洪梅中学等)甚至明文规定禁止任何学生带手机回学校。这类将学生拥有手机等同于课堂上使用手机,一刀切的做法是欠妥当的,其结果往往是手机越禁越多,越禁越觉得拥有手机越出众,所购买手机的档次越高。简单地强行限制学生拥有手机,也只会进一步增加和激化矛盾,最终影响课堂教学。那么,应该怎样看待学生拥有手机和处理使用手机的问题呢?

(一)正视学生拥有手机这一客观现实

当前,中学生有手机是一个普遍的事实,教师应当变换心态,正视这一事实的存在。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各个兜着手机,嘴上却因为畏惧处罚,高喊“没有手机”的虚假回答。这不利于学生课堂使用手机问题的解决,更不利于学生诚实、信用品质的培养。而且会助长学生对待事情的应付式心理,致使责任感的丢失。

(二)改“禁”为“导”

从总体上看,学生拥有并将手机带回学校使用弊大于利。正视学生拥有手机这一客观现实,并不表示对学生拥有和使用手机就不做任何干预。相反,在取消“禁令”之后,需要做更多的教育引导工作。

1、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告知学生使用手机可能带来的利弊,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手机的积极作用。教育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手机,尽量避免使用手机带来的消极作用。推荐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手机软件或者手机网站。

2、联系家长协同教育。通过电话,校讯通等形式,告知家长学生使用手机的具体情况,并给予家长适当的建议。如不建议家长帮学生购买手机,如果确有需要的,请不要买功能过多的手机;配合学校引导子女正确使用手机;控制学生的手机消费开支等。

(三)建立课堂常规

对于学生带手机回校,最大的问题在于学生课堂使用手机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必须建立相关课堂常规。如笔者所带班级建立了关于手机使用的班级公约规定:“原则上不鼓励学生带手机回校,如将手机带回学校使用,不得过度张扬,应低调拥有;上课期间必须关机或调到静音;禁止任何学生上课使用手机,一旦发现,请主动交给老师暂时保管,提交说明书一份并由家长到校协同教育并领回手机”。实践证明,通过认真的执行,能有效地规范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现象的发生。

(四)灵活处理课堂使用手机违规

在建立了课堂使用手机的常规之后,如果仍发现少数同学在课堂使用手机时。应该在尽量不影响课堂教学的情况下,以点名提问,眼神提示,走进提示,轻抚肩膀等方式对违纪学生予以干预。对于多次提示仍旧不改,或者手机发出声响干扰课堂教学的极少数同学,教师需要按照常规约定处理。如果不配合的,教师则应该以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为前提,冷静灵活的进一步处理,避免产生师生矛盾。

(五)尊重学生隐私

学生手机被暂时保存期间,学生最担心,最反感的就是部分教师随意看学生手机内容。教师应当尊重学生隐私权,切不可出于任何目的私自查看学生手机内的信息。如有必要,应该征求学生同意,当面查看。

(六)建立学生通讯录

通过教师的正面引导,建立并公布班级同学通讯录,可以充分发挥手机机动灵活的实时互动联系作用,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亲子交流和家校交流建立良好的立体互动通讯平台,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总之,中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但在青少年普遍追求手机的社会大潮流影响下,学校应该正视这一客观事实和学生使用手机的意义。并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去建立班级常规和课堂常规,冷静处理学生课堂使用手机问题,尊重学生隐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并从中获益。

猜你喜欢
中学生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美在课堂花开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中学生(2015年34期)2015-03-01 03:44:42
我来“晒晒”《中学生》
中学生(2015年31期)2015-03-01 03:44:35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