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吃着“褚橙”,却不知道他的主人褚时健是如何成为“橙王”的。对国企高管激励不够、回报与付出不成正比,曾被认为是褚时健悲剧发生的最大原因。从那以后,花样繁多的经济激励手段在国企(包括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中不断涌现:年薪制大范围推行,股权期权激励落地开花,管理层收购(MBO)风起云涌……然而经济上的回报越来越大,效果却难如人意。比如,政府、企业、高管之间的角色错位;受政府目标的影响,国企的目标过于复杂,以及对高管评价和回报的理性机制不尽完善等等......那么在国企深化改革的今天,这些是否依然是个无法解开的死结,还是另有原因?将物质激励手段同精神激励手段相结合;将短期激励手段同长期激励手段相结合以及给予国企高管以合理的物质和精神回报等思路是否具有现实价值?在现有状况下国企高管激励机制创新之路在哪里?
我们需要理论层面的探讨,也需要对经验、失败的反思,更需要企业实践鲜活案例的呈现。本期专题将就此展开讨论。
征稿截止:2015年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