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小华
从PMI走势看浙江制造业新常态
储小华
制造业经济总体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力度加大,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但仍面临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要素成本上涨、资金短缺等问题带来的挑战
从制造业PMI的年度走势看,2014年浙江制造业经济总体稳中有进,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力度加大,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反映出制造业企业主动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成本压力不断加大的发展条件。同时,在砥砺奋进中的制造业企业仍面临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要素成本上涨、资金短缺等问题带来的挑战。
2014年,浙江制造业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关键阶段。总体看,制造业经济运行保持平稳且稳中有进,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一系列转型升级组合拳措施的作用逐渐显现。
——总体保持扩张,具有较强稳定性。2014年浙江制造业PMI呈“平开-稳走-趋缓”走势,7月份进入年度最高点52.8%,之后PMI趋势性回调,全年均值为51.6%,与上年持平。从全年走势看,浙江制造业经济总体保持扩张态势,在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甚至“断崖式”下跌情形,表现出浙江经济较强的韧性和稳定性。
——整体走势好于全国。从全国制造业PMI走势看,上半年低位缓升,7月达到全年最高点51.7%,之后小幅回落,12月为全年最低点50.1%,全年PMI均值50.7%。与全国制造业经济走势比较,浙江制造业PMI均值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浙江制造业经济整体走势要好于全国水平。
——反映转型升级特点。2011年-2014年浙江制造业PMI年均值分别为50.7%、49.2%、51.6%和51.6%,呈现一个行稳致远稳步向好的态势。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中大型企业发挥了重要的稳定器作用。2014年PMI年均值达到54.3%,全年均运行于扩张区间,高于上年0.6个百分点。相比之下,中型企业压力和困难更大,2014年浙江制造业中型企业PMI年均值49.5%,低于上年1.0个百分点,浙江制造业中型企业绝大部分根植于民营企业之中,金融危机以来原来低成本、低技术、小规模、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经济趋缓市场需求疲弱的竞争环境下,市场竞争力经受考验,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困难时期。2014年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方位呵护小微型企业健康发展。从制造业小微型企业PMI数据看,浙江小微型企业正在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小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的活动进一步释放,2014年浙江制造业小微型企业PMI年均值为48.7%,较去年上升1.3个百分点。
从制造业PMI分项指数变化情况看,市场需求有所改善,订单保持基本稳定;生产保持扩张,经营活动仍显活跃;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稳健。
生产保持扩张,经济活动趋于活跃。2014年浙江制造业生产指数处于较为活跃区间,年均值达到54.1%,高于上年0.3个百分点,并且明显高于构成PMI的其他4个分类指数,是2014年浙江制造业PMI处于较高水平的重要支撑。从月度走势看,2月受传统假日春节和市场需求不旺等因素影响,生产指数一度回落到50%临界点以下的收缩区间,3月份在春季集中开工的拉动下,生产指数整体回升,生产活动日趋活跃,之后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全年最高值57.0%,最低值45.4%。
采购活动活跃,供应商配送时间趋快。2014年,与生产紧密相关的采购量指数也趋于活跃,全年均值51.9%,与上年基本持平。从月度情况看,全年除2月、7月和12月3个月份外其余月份均高于50%临界点。值得关注的是,自7月份以来,采购量指数趋势性小幅回调,主要是受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导致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影响,上游企业为减少价格下跌造成损失,选择压低库存维持生产控制风险。原材料的配送是制造业生产环节的前端,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是反映市场上主要原材料供应情况的领先指标。2014年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年均值50.8%,表现为供应商配送较为及时,总体较为平稳波动不大。
市场需求有所改善,出口形势总体平稳。2014年制造业企业新订单指数年均值53.4%,与上年持平,整体运行在扩张区间,表明市场信心和社会预期比较稳定。从全年情况看,最高值在上半年的2月,最低值在下半年的12月,上半年比下半年均值高出1.2个百分点,上半年的市场需求情况比下半年要好,下半年市场需求有放缓的迹象。新出口订单是反映制造业企业出口情况的先行指标,是未来一定时间内外需变化的重要风向标。2014年浙江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年均值51.3%,较上年高出0.6个百分点,表明在全球市场需求下滑竞争加剧的环境下,浙江制造业出口企业来自国外的产品订货量有所回升,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
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稳健。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内生动力机制的重点产业。2014年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PMI年均值分别为52.8%和52.2%,分别高出综合制造业PMI数值1.2和0.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PMI与去年持平,装备制造业PMI高出去年0.2个百分点,表明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较为稳健。
2014年浙江制造业经济在总体保持平稳运行的同时,影响制造业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以及企业面临的困难仍然不小。主要表现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压力加大、市场需求仍显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风险凸显、企业仍面临较多困难等。面对新常态下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一方面多数企业经营者表示将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应对日益上升的成本压力,同时加快产业升级和进入新行业的步伐,积极引进人才和更新设备,加大研发投入,主动应对挑战。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者也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完善企业外部经营环境,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浙江经济适应新常态步伐。
进一步改善市场竞争环境。市场的竞争是企业产品、服务、价格等综合素质的竞争,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竞争能力,必须进一步改善市场竞争环境。一是着力降低交易成本,激发企业创造活力。二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三是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增强创新的内生动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四是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市场倒逼创新的机制,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坚持不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浙江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过市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型企业作用更加凸显。一是要转变发展方式,过去拼资源、环境、劳动力便宜的速度型模式已经不能持续,全球制造业竞争已由规模化和低成本转向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及产品质量,转向服务、网络化以及创新能力上来了,不创新就难以持续发展。二是要更加关注发展质量,浙江制造业已经过了长身高的阶段,进入长肌肉的阶段,应该是一个质量、效益和速度相统一的阶段。三是充分利用经济“换档期”时机加速化解产能过剩,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取决于产品附加值的高低,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使之从低端产业和产业链低端中走出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品档次,提升传统产业整体素质。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增长是企业发展的内生变量,是核心竞争力,制造业长远发展必须加大对研发和人力资本的投入,使技术创新成为内生动力和市场主体的普通行为。
大力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提升竞争力。大力推进制造业服务化的战略取向,制造业和服务业是相互依存和促进的关系,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是提升制造业产品附加值的必然途径,它有效地创造了高质量的消费品和服务需求。制造业的升级越来越依靠生产性服务业的推动和融合发展。要改变制造业“腿长”服务业“腿短”的状况,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一是发展交通运输业,推动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二是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对经济的贡献能力;三是建设研究与开发体系,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发展;四是信息服务和商务活动配套服务体系建设,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便利性。
以创新驱动,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长期以来,浙江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生产规模和发展速度掩盖了其内在的弱点,伴随着原材料成本的上升、要素资源的短缺以及环境承载力的削弱等困境的出现,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与发展压力不断增大,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不少中小企业陷入困境。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投入的经营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从原先低廉劳动力和大量消耗资源的发展方式转向技术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轨道。根据波特钻石理论,高级生产要素对获得竞争优势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性,制造业企业技术模仿的空间越来越小,技术创新的决定性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高级生产要素很难从外部获得,必须企业自己投资创造,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持久升级。所以,自主创新尤其是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是制造业企业破解难题的明智之举。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统计监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