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雷
(安徽省巢湖管理局环境保护监测站,安徽巢湖238000)
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安徽省中部,属于长江左岸水系。湖泊东西两端向北翘起,中间向东突出,成“凹”字形[1],多年平均水位8.52m(吴淞高程),湖区面积769km2,平均深度2.5m,是安徽省最大的中国著名湖泊。巢湖被列入国家“三河三湖”重点治理“黑名单”。巢湖被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多年积聚的污染物是水体恶化的根本原因,水体交换更新缓慢是加剧污染富集的主要原因,湿地面积的萎缩是加剧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浅草型湖泊和适宜的温度、风力等环境是诱发蓝藻暴发的客观原因。每年的5月底-10月初是蓝藻水华的高发期,蓝藻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氮、磷等营养物质。笔者在巢湖湖区采用网格法均匀布设20个监测点位,监测氮磷营养盐的变化与巢湖蓝藻水华的变化情况的相关性。
笔者在巢湖湖区布设了20个采样点(见图1),样品采集时间为2014年1月-2018年12月的每月上旬。水体的温度为2.0-35.0℃。每次采集水面以下0.50m处的水样1000mL,装入清洁的棕色玻璃瓶中,安全运输回实验室后,并尽快分析[2]。
图1 巢湖湖区监测点位
总磷分析方法选择国家标准:水中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11893-89);总氮分析方法选择行业标准:水中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HJ636-2012)[3]。
水质类别和氮磷含量的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014年全湖决定水质的因素为总氮、总磷,年均值分别为1.39mg/L和0.11mg/L,分别超标0.39倍和1.2倍。其中总氮年均值超标最多的是3#监测点,年均值为2.38mg/L,超标1.38倍;总磷年均值超标最多的是1#监测点,年均值为0.24mg/L,超标3.8倍。
2015年全湖决定水质的因素为总氮、总磷,年均值分别为1.78mg/L和0.11mg/L,分别超标0.78倍和1.2倍。其中总氮年均值超标最多的是1#监测点,年均值为4.45mg/L,超标3.45倍;总磷年均值超标最多的也是1#监测点,年均值为0.18mg/L,超标2.6倍。
2016年全湖决定水质的因素为总氮、总磷,年均值分别为1.75mg/L和0.10mg/L,分别超标0.75倍和1.0倍。其中总氮年均值超标最多的是1#监测点,年均值为3.62mg/L,超标
2.62倍;总磷年均值超标最多的也是1#监测点,年均值为0.17mg/L,超标2.4倍。
2017年全湖决定水质的因素为总氮、总磷,年均值分别为1.79mg/L和0.12mg/L,分别超标0.79倍和1.4倍。其中总氮年均值超标最多的是1#监测点,年均值为3.21mg/L,超标2.21倍;总磷年均值超标最多的是2#监测点,年均值为0.18mg/L,超标2.6倍。
2018年全湖决定水质的因素为总氮、总磷,年均值分别为1.65mg/L和0.14mg/L,分别超标0.65倍和1.8倍。其中总氮年均值超标最多的是1#监测点,年均值为3.40mg/L,超标2.40倍;总磷年均值超标最多的也是1#监测点,年均值为0.22mg/L;超标3.4倍。
巢湖湖区2014-2018年度总氮、总磷超标倍数统计图,见图2。
图2 巢湖湖区总氮、总磷年度超标倍数统计
从图2可以得出,总氮超标倍数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总磷超标倍数呈现先稳定后逐步上升的趋势,反映出巢湖总磷含量在逐年增加。
从图3可以看出巢湖总氮近5年变化趋势,巢湖湖区总氮浓度2014-2015年有上升趋势,2015-2017年浓度变化不大,基本维持不变,2018年又呈下降趋势,有趋于好转迹象。近几年巢湖总氮浓度总体变化范围不大。
图3 2014-2018年巢湖湖区总氮年均值浓度变化趋势
从图4可以看出,巢湖湖区总磷浓度2014-2016年呈稳中略有下降趋势,2016-2018年出现反弹,总磷浓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较为明显。
图4 2014-2018年巢湖湖区总磷年均值浓度变化趋势
2014年巢湖蓝藻水华共出现60次,其中零星性水华共出现55次,局部性水华5次,区域性水华未发生;2015年巢湖蓝藻水华共出现67次,其中零星性水华55次,局部性水华6次,区域性水华6次;2016年巢湖蓝藻水华共出现64次,其中零星性水华55次,局部性水华7次,区域性水华2次;2017年蓝藻水华形势最好,蓝藻水华共出现36次,其中零星性水华32次,局部性水华4次,区域性水华未发生;2018年巢湖蓝藻水华共出现77次,其中零星性水华60次,局部性水华13次,区域性水华4次。具体情况见图5。
图5 2014-2018年巢湖蓝藻水华发生频次统计
近五年来,蓝藻水华累计面积呈波动性下降趋势。2014年蓝藻累计面积为2033 km2,2015年蓝藻累计面积为3829km2,2016年和2017年两年降至2787km2和1081km2,2018年出现反弹,上升至5019km2。详见图6。
图6 2014-2018年巢湖蓝藻水华累计面积(单位:km2)
藻密度2014年全湖年均藻密度513万个/L,2015年上升至1019万个/L,2016年427万个/L,2017年282万个/L,2018年324万个/L。详见图7。
图7 2014-2018年巢湖蓝藻藻密度统计(单位:万个/L)
近几年蓝藻发生面积、频次较往年虽有略微上升,但由于生态环境部遥感卫片解译时仅以面积计,没有充分考虑藻的生物量,若从平均藻密度的角度评价,近两年的平均藻密度在近五年中处于较低的水平。
巢湖总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近5年来,西半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稳中有降,但东半湖稳中有升。2018年4-10月,巢湖平均藻类密度为356万个/L,藻密度峰值出现时间较往年有所提前,轻微及以上程度水华发生频率为68%,低于2014与2015年,但高于2016与2017年。2018年零星性及以上规模水华发生频率为49.2%,西北湖区依然是水华高发区。2018年,蓝藻监测期间流域气温偏高,风速偏小,以及6月和10月降水量大幅减少,是造成水华局部暴发的外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