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晨辉,孙晓杰
(1.山西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27;2.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山西晋中030619)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环境需求不断提高,优美的生态环境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强烈生活需求[1]。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决定着民生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十九大报告在总结十八大以来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2],而生态环境部门则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保障。作为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的中坚力量,各省级行政区划中的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着区域内环境科研、环境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与分析测试、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开发与研究、环境问题咨询服务、环境治理工程等职能,因此,地方的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综合性环境科研机构,围绕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基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环境问题,在生态环境应用基础研究、科技示范推广和重大决策支持中发挥着引领支撑的作用。由于基础情况和重视程度的差异,不同省份环境科学研究院在本省生态环境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有较大差别。
官方网站中包含着对环境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科研成果、科研平台、组织机构、工作动态、合作交流、法律法规、科普公益、科技讲堂、咨询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介绍,并可链接至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的官方网站,实现了环境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和便捷化,使公众能够快速且全面地了解相关环境信息,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推进发挥着积极的宣传作用[3]。环境类学术期刊是不可多得的优势资源,它不仅在展示生态环境领域最新科研成果、推进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还能进一步对管理部门的环保政策、方针进行深入挖掘和阐述,同时学术论文中的观点论断也能够为管理部门在涉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大事项中提供决策参考[4]。综上所述,本文分别将官方网站和学术期刊作为判断标准,分析各省份对环境科学研究院的重视程度。
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中,考虑到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以及台湾省的情况相对较为特殊,本文暂不探讨。对其余31个省级行政区划中生态环境厅直属的环境科学研究院是否创建官方网站和是否主办学术期刊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我国各省份环境科学研究院具有官方网站和学术期刊的统计情况
黑龙江省、陕西省、江苏省、浙江省、湖北省、四川省和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既有官方网站,又主办有学术期刊。这7个省份的环境科学研究院在省内的受重视程度较高,其官方网站能够有效宣传环境科学研究的开展情况,促进省内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学术期刊能够为省内生态环境领域搭建起一个高水平的信息交流平台,推动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向高质量和创新性发展。这些省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期刊的创刊时间均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够认识到主办学术期刊的意义,这充分体现了相应生态环境部门决策的前瞻性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努力,分别由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和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期刊《环境污染与防治》和《环境科学与技术》,其级别已属于中文核心期刊以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陕西环境》虽然在2003年停刊,但是在陕西省人民政府和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于2014年复刊,并与《陕西环境科技参考》形成一刊一报的陕西环保科研新局面。
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天津市、新疆自治区、上海市、重庆市和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有主办的学术期刊,但暂无官方网站;吉林省、北京市、河北省、甘肃省、宁夏自治区、山东省、福建省、湖南省、广东省和广西自治区有官方网站,但未主办学术期刊。这些省份的环境科学研究院在省内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在对环境科学研究的宣传和生态环境领域科研的推动这两个方面未能兼顾,因此,后续的发展应在目前有所欠缺的方面进行强化,能够既让公众了解省内环境领域的实时动态,又能够不断提升针对生态环境领域重点方向的科研水平,推动本省环境保护事业的全面发展。需要指出的是,宁夏自治区和山东省的环境科学研究院已改制为企业,但仍主营环境咨询、环境工程和生态环境修复等促进省内环保事业发展的方向和内容;部分省份虽然环境科学研究院未主办学术期刊,但省内其他生态环境部门承担着主办环境类期刊的责任,同样促进了本省生态环境领域科研水平的发展,比如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主办的《环境》和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主办的《环境研究与监测》,但也需要注意的是,广西、福建、山东和吉林省生态环境厅主办的《沿海环境》《福建环境》《山东环境》和《吉林环境》均已停刊,这一现象值得思考。
山西省、青海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海南省和西藏自治区环境科学研究院既无官方网站,也未主办学术期刊。这7个省份的环境科学研究院在省内的受重视程度较低,它们未设立专有的官方网站,仅在地方的生态环境厅官网中关于直属单位的介绍中罗列了关于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简要描述,同时生态环境领域学术期刊的缺乏也限制了其科研水平的提升和在环境保护领域影响力的扩大。需要指出的是,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已改制为企业,仍从事环境科研、环境评价以及地方环保服务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且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以期刊《青海环境》为窗口,宣传青藏高原环境保护工作;安徽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主办的《绿色视野》和江西省生态环境厅主办的《环境与人》同样促进了本省生态环境领域科研水平的发展;受重视程度较低的山西省、河南省、海南省和西藏自治区环境科学研究院亟需填补在宣传窗口和科研平台的空白,以助力本省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
以是否具有官方网站和主办学术期刊为判断标准,各省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受重视程度有了明确的分档。受重视程度较低的环境科学研究院应借鉴其他省份兄弟单位的发展经验,并分析总结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主动创建官方网站,在官网上发布省内即时环境保护动态,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供环境保护政策及技术咨询服务,构建环保技术推广平台,提升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知名度和公信力,培养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为管理部门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并提供支持;积极创办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术期刊,展示生态环境领域最新科研成果,推动本省生态环境领域科研能力的提升,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