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识上根除“为官不为”的思想顽疾

2015-01-30 00:28王春雷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为官不为严三实顶层

王春雷

(中共聊城市委党校 理论研究室,山东 聊城 252000)

从认识上根除“为官不为”的思想顽疾

王春雷

(中共聊城市委党校 理论研究室,山东 聊城 252000)

古往今来,“庸懒散”皆是腐败的表征,“为官不为”现象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党员干部如果不能正确看待中央改革的“顶层设计”,不能正确理解党中央的高压反腐,不能正确认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就会从思想上滋生庸政懒政思想,导致行动上与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分道扬镳。只有认清“为官不为”现象的思想误区,才能采取相应措施,从根本上清除“为官不为”这个顽疾。

“为官不为”;思想顽疾;“三严三实”;作风建设;用人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党员干部必须在修身律己、谋事用权、为官做人方面加强自我修养、慎独慎微、踏实干事。当今社会存在的“为官不为”现象,有其较为深刻的思想根源。为此,必须要廓清其认识误区,从思想根源和认识根源上予以澄清。

一、认清“为官不为”现象的三个认识误区

(一)第一个误区:认为改革都是中央“顶层设计”,基层干部只等着执行就行了

辩证地看,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另一方面也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必须也只能通过进一步改革来解决。今天的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矛盾叠加区,深层次改革中利益矛盾的调整,涉及全局性、战略性和制度性,因此,不少改革措施难以避免地会涉及和触动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在改革过程中,要公平分配增量利益,也要进一步优化存量利益,要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去破解当前改革中遇到的涉及利益格局调整中的更多难题。因此,中央提出对重大问题的改革,要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

1.要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要形成扩大改革的共识,凝聚全面改革的动力,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党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我们要攻坚克难,勇闯难关,就必然要有这样的选择。因此,对中央的顶层设计不能片面地理解,不能认为改革就是中央、上级的事,与己无关。对于工作,等待、观望,等待上级出台决策、方案,或者先看看周边地区和别人怎么做的,而对于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不愿不敢触及矛盾,不敢担当责任,不敢创新举措,缺乏迎难而上的勇气,致使工作无进展、无起色。这首先是对中央顶层设计的错误理解,其次也是某些干部为官不为的客观表现,是完全错误的。

2.强调改革顶层设计,并不否认摸着石头过河的价值。顶层设计是以群众实践经验提炼、群众满意与否为前提的,它绝不是凭拍脑袋决策的长官意志的反映;顶层设计,需要在实践的检验、反馈与修正中不断完善。同时,在注重顶层设计设计中,一定要给地方或社会留下创新空间。因此,如何在推进改革的实践中,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这两种方式的关系,使之能够相辅相成、良性互动,是我们必须在理论上,也需要在实践上搞清楚的一个问题。“摸石头”必须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探索,不能瞎摸;顶层设计必须在充分吸纳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形成的成熟经验的前提下进行,不能闭门造车。这都需要干部发挥自身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

3.中央的顶层设计,并不是包揽一切,而是注重解决关系全局、统筹性的矛盾。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具体性,决定了各个部门、领域、地方都有自己的发展问题和突出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有赖于单位或地方领导干部立足于自身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找出问题,带领群众解决问题。各单位、地方的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是宗旨,为群众排忧解难是责任,使人民幸福是目标。面对群众的困难、问题和矛盾,干部必须沉下身子,主动解决,这是干部身份所决定的责任和担当。对此,干部应有操不完的心,出不完的力,干不完的活。那种完全依赖于“顶层设计”,认为自己可以享清闲、守摊子、混日子、当太平官的想法,没有丝毫的理由和根据。

(二)第二个认识误区:认为在高压反腐的形势下,只要不触动腐败这一高压线,工作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历史高度,掀起反腐败斗争的高潮,在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同时,制定规矩、建立制度,使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重大成就。

1.不要片面理解党中央反腐败的形势及其意义。

有的干部认为,干工作就要发生人际交往,交往多,就容易产生思想上受污染、行为上贪腐的可能,贪腐就要被抓,陷入“不干事就不会腐败,不腐败就‘立于不败之地’”的认识误区,导致“为官不为”。例如,官商勾结是腐败的一个主要表现,因此,为了“避嫌”,有的干部不敢深入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调查研究,对企业发展中的困难不过问,对企业职工的想法不理睬,恐怕踏入“这锅汤”,沾染上不必要的“一身腥”;有干部认为,只要洁身自好,就不会出事,因而,“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当然,面对反腐倡廉风暴,一些人看到,前些年一些部门存在的吃拿卡要、有好处乱办事现象逐渐杜绝,尤其是随着反腐败力度的加大,一种“无利不起早”、没有好处慢作为甚至不作为的心态慢慢滋生。不积极主动工作,不热情周到服务,工作上不出“风头”,思想上不敢当“表率”,愿做不怕开水烫的“猪”,不做踏实前行的“牛”,更不做扬蹄奋进的“马”。这就与党中央的反腐败,形成了背道而驰的局面,是完全错误的。

2.领导干部要有底线思维,守住道德和清廉底线。一个领导干部,当然不能做出贪污受贿这种败坏党风、有损党的形象和自身形象的勾当,这是一个起码的原则。除此之外,党员干部还应有自己的崇高境界,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有自己的强大信念,有为民干事的豪气和气派,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责任担当。底线,只是我们做人做官的起点,还要有跟随社会前进,向着崇高目标向前奔的豪情。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对于以不腐败为借口,“为官不为”的人,古人曾有过一个讽刺:如果只是为了不贪不腐,而不干事,要官何用?衙门还不如让位于石狮子。

(三)第三个认识误区:认为规矩这么多,多干事,触犯规矩的机会就越大,因此,少干事,保安全

1.讲纪律,讲规矩,党才有生命力和活力。一个党员干部,如果自行其是、随心所欲,就难免“踩雷”、“触电”、“越界”、“犯规”,甚至滑向腐败堕落的深渊;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如果松松垮垮、自由散漫,没有红线和底线,就会成为“无舵之舟”、“一盘散沙”。中国共产党是以纪律严明、政治规矩严谨而立足于世的。尤其是在思想观念多样的情景下,不以纪律和规矩加以约束,党的生命力和活力就会被彻底消解。所以,习近平同志指出: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各级党组织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努力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不讲纪律,不讲规矩,党员和党的干部都为所欲为,党员干部都为官不为,都在为自己的一己私利奔波,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置之脑后,我们这个党怎么还会有生命力和活力?那就根本谈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彻底颠覆了我们党的宗旨,必然会导致我们的党走向解体和毁灭。

2.要正确理解讲纪律,讲规矩的含义。讲纪律,讲规矩,除了有“不该讲的不能乱讲,不该做的不能乱做”的一面,还有“该说的必须要说,该做的必须做好”的另一面。有的干部形而上学地理解规矩,认为规矩这么多,要求这么严,在工作中,尽量话要少说,免得授人以柄;工作尽量少做,避免出现失误受到组织处理。改革进入深水区,牵扯的利益复杂,触及的矛盾水深,碰到的困难和阻力大,改革的风险前所未有,一些干部对改革缩手缩脚,不敢进取,生怕引起矛盾激化、群众上访等遭人非议,所以,对自己的工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见困难绕过去,见矛盾滑过去,见事关群众利益的事搪塞过去,该办的事推出去。这样,就把本地、本单位发展的机遇耽误了,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损耗了,把党和干部的形象抹黑了。为官不为,在这些人的心目中,似乎理直气壮。我们党讲规矩,一是为干部的敢为、能为、善为拓展路子,净化环境,从而使干部在风清气正的环境中干事创业,促进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人民利益得到更大更全面的实现。二是防止干部乱作为,促使干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展现应有的形象,体现自身为实现人民利益建功立业的价值光彩。

综上所述,之所以“为官不为”成为社会顽疾,反复在某些干部身上出现,第一,因为我们的某些干部没有吃透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于党的理论、政策吃不准,对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的边界把握不清。第二,一些干部的私心作怪,导致从行动上违背了“三严三实”的要求。一些干部遇事总是考虑自己的前途,就是不考虑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全局,不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不考虑自己作为一个干部应有的责任和历史担当。因此,就需要干部严以律己、严以修身、严以用权来纠正,通过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教育、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达到“为官有为”的合理境界。

二、加强“三严三实”教育,坚决根除“为官不为”的现象

“三严三实”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贯彻“三严三实”要求,前提是知,关键在做,决不能只严在嘴上、实在面上,必须知行合一,切实作为政治原则来坚守,作为行为准则来遵循,作为人生信条来笃行。

(一)加强官德教育,强化党性修养

1.作风的根本问题,就是党性问题,根子在信仰。贯彻“三严三实”,首要的是从思想“总开关”上解决问题。第一,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敏锐嗅觉,养成凡事从政治上分析考量的习惯,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脚跟,敢于亮剑,永做红色政权的忠实捍卫者。第二,要坚持不懈地增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修养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一定是一生一世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三严三实”,既是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也是为政一方的基本原则,更是检验党性修养的具体标尺。共产党员,不论党龄长短,资历深浅,都必须终身不断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第三,共产党员必须要用“三严三实”严格要求自己,照镜子,正衣冠,洗灰尘,量行为,切实保证自己任何时候都信念坚定、党性纯正。党组织则要本着对党的事业、对干部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党员干部身上发生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加大约谈、函询和诫勉谈话的力度,尽量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不使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

2.坚定信仰是出发点,做人做事是落脚点。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坚定信仰只是第一步,或者说是出发点,而做人做事才是落脚点,或者说是第二步。我们的党员干部,不能只停留在出发点上。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既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又要谋其政、尽其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既要树立“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分之想,又要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骨干力量,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兢兢业业,锐意进取,勇于改革创新,代表我们党执好政,用好权,为人民群众服好务,为人民谋取更多更好的福利。

做人要爱岗敬业,树好形象。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急”的问题、“浮”的问题、“虚”的问题。“急”就是急躁、急于求成,“浮”就是飘浮、浮在表面,“虚”就是虚假、虚与委蛇。有的人不愿做艰苦的工作,总想一举成功、一夜成名。不能脚踏实地干事,不能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没有钉子精神。在其位不能敬其业、谋其业、精其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失了分,这样的干部,即使有信仰,也不能成为我们党所需要的干部。

做事要注意从小处着手。尽小者大,积微者著。党员领导干部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重视积于细微,不断进取,不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要以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立足实际,从点滴做起,踏踏实实,勤勤恳恳,行之以渐,持之以恒,积小胜为大胜,以出色的业绩赢得民心,以发展的成效赢得党和人民的信赖。尤其是对那些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任务,对那些看准了的事情,必须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抓到底,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抓下去,才能成就一点事业。

(二)崇尚担当意识,干部要敢为、能为、善为

1.要有正确的事业观政绩观。事业观、政绩观反映着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着干事创业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成效。事业观和政绩观问题,归根到底是“为谁干事、怎么干事”和“追求什么政绩、如何追求政绩”的问题。第一,要坚持实践的观点,坚持群众的观点,正确对待事业、看待政绩,决不搞虚政绩、假政绩、劣政绩;要为群众着想、为群众而干。第二,要坚持历史的观点。对待事业和政绩,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当前,各地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期、爬坡上坎的攻坚期。第三,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担当,有责任。不论身处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要敢于担当,千方百计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办好,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搞好,把“三严三实”要求体现在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干好事上,体现在敢为、能为、善为上。

2.“庸懒散”是腐败表征,为党所不能容。认真践行“三严三实”,绝不能做不敢作为的庸官、不愿作为的懒官和无所作为的昏官。严以修身要求党员干部严格要求自己,在道德修养、忠诚履职、廉洁实干上当好模范。严以律己则要求慎独慎微,始终不放纵、不逾矩。谋事要实,其本质要求就是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业要实,就是要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而“庸懒散”,说到底是严重违背“三严三实”的腐败。其原因,无论是从体制机制弊端上,还是从主观故意上,甚至是从监管不力上,都为我党所不容,必须加以根除。

(三)狠抓“三严三实”教育,树立干事创业用人的正确导向

1.“三严三实”教育要常抓不懈,让官员“不想不作为”。教育是基础,要使我们的党员干部从主观上“不想不作为”,而是努力想有所作为,“三严三实”教育就必须常抓不懈。第一,必须认真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继续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第二,要将“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严”与“三实”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三严”指向的是主观世界改造,有了“三严”,“三实”就有了基础,因为它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最根本的价值观。只有做到“三严”,才能为“三实”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三实”是行为取向,指向的是客观世界的改造。有了“三实”,“三严”的实际价值才得以体现。第三,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学习和践行为官之德。要学习我党历史上像焦裕禄、谷文昌、孔繁森、杨善洲等先进典型事迹。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引导,努力修正自己,从而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福祉埋头苦干、扎实做事、开拓创新、敢于担当。

2.进行专项集中整治,让官员“不敢不作为”。针对“为官不为”的行为,要进行专项集中整治。第一,要明确“为官不为”的范畴,制定具体的禁令,结合典型的案例,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广泛学习宣传,从而让我们的党员干部自觉把握底线。第二,强化组织领导。要成立专项集中整治领导小组,专项整治工作由纪委统筹协调,各地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严明组织纪律,勤督查、多暗访、常曝光、严查处,对“为官不为”现象进行严格问责和严肃执纪,区别其情节分类处理,或者进行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或者调整工作岗位、责令辞职,直至纪律处分。要做好此项集中整治的情况通报工作,以起到整治一批,警示一批的作用。

3.深入改革体制机制,让官员“不能不作为”。好的制度和体制能让好人做好事,也能让坏人不敢做坏事。第一,党政机关要科学合理地定机构、定编制、定职能,切实消除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制度和体制方面的因素。第二,规范权力的行使。每个单位、官员都要明确职权范围、职责任务和目标,让权力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能不作为。第三,实行政务公开。要把内容、要求、流程、结果等置于“大庭广众”之下,使权力部门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从而使这些部门和官员行使权力有依据、有范围、有限制,而逃避作为,将变得没支撑、没面子、没理由。

4.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让官员“主动去作为”。好的用人导向能体现“干与不干有区别,干好干坏不一样”。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干部,就是用人上的一个导向问题,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第一,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导向,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的导向,重视基层、大家服气的导向,群众公认、大家满意的导向。这样,才能把真心实意想干事、勤奋学习会干事、求真务实干成事、严于律己不出事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也只有这样的干部被选拔上来,才会想作为,敢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第二,要使有为者有位,担当者重用,不让老实人吃亏。第三,既要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又要防止简单粗暴地“以票取人”。要为实干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坚决杜绝那些品行不端、心术不正、作风不实的投机钻营者谋到好处、占到便宜。

[1]廖玲娜,黄再胜.刍议新常态下“为官不为”的危害、成因与治理[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5(03).

[2]曾越.如何营造“发展要快、风气要正、作风要实、干部要干”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J].改革与开放,2011(20).

[3]高建设.整治为官不为需“内外兼修”[J].国家治理,2015(40).

[4]罗宗毅.践行“三严三实”增强党性修养[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11).

责任编辑:刘建文

D262.3

A

1671-2994(2015)06-0081-04

2015-09-04

王春雷(1966-),男,山东聊城人,中共聊城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聊城党校学报》副主编。研究方向:中共党史与党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为官不为严三实顶层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外国如何治理“为官不为”
着力整治“为官不为”,助力民营企业发展
“为官不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我们转作风
加快顶层设计
践行“三严三实” 当好“五个表率”
对县级构建“三严三实”机制保障的探索思考
自觉践行“三严三实” 做合格新闻工作者
健康卡“卡”在顶层没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