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伟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 100089)
在总结和升华党的治国理政创新实践的基础上,习近平同志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勾画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彰显了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破解中国难题的大智慧,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四个全面”包含了科学的逻辑结构和深邃的哲学思考。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研究并思考它的内在逻辑与哲学思维,分析其与群团工作的内在联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战略布局,更为重要的是它将对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起到新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因此,对于我们群团工作的创新,对于改进和创新中国青年院校协会的各项工作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提出来的科学论断和战略规划,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又提供了动力支持与法治保障,同时以从严治党来确保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核心。
首先,“四个全面”是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从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再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环环相扣、清晰展现。系统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认识的升华和思路的进一步完善。这一战略布局,统一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一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实现了执政目标、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党自身建设融会贯通,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战略抓手,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必将引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更加坚定的步伐,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其次,“四个全面”这一宏大的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它首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首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定位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首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第一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逻辑基调定位在更加全面且重点突出的逻辑基点之上,体现出更加全面和更加科学的特点。
最后, “四个全面”并不是简单并列的关系,它具有“总分总”的逻辑结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引领,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选择和根本制度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改革根本政治保证。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实际上彰显了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逻辑。
总体而言,“四个全面”科学统筹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在推进实践创新的同时推进理论创新,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主要矛盾的行动纲领。这充分显现了“四个全面”既是有对党的政策方向性上一以贯之的继承,同时又更具理论思考的深刻性和实践指导的广延性。
2015年7月6-7日的中央群团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说:“由中央来开这个会,在党史上还是第一次。”七常委全部出席也意味着新形势下中央对群团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以往。会议做出了 《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央4号文件)。《意见》的精神实质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思维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必将有助于我们探索群团工作的新思路。
首先,做好群团工作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题中之义。如果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我们做好群团工作提供的是一种哲学意义和战略意义上的理论思维,那么中央4号文件则为我们如何做好群团工作做了明确的具体的指示。两者之间既有大行天下之“道”,又有坚守江山之“术”。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面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守住江山的底线,同时也是巩固执政党群众基础的根基。在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极其关键,不能出现任何闪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好比天线,全面从严治党好比地线,天线和地线要同时向两头拉伸,才能最终保证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重大举措落到实处,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才能得以成功实施。因此,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党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以抓铁留痕的力度惩治腐败,就是要彻底割除党内存在的“病菌”和“毒瘤”,恢复党的“机体”活力;而唯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真正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更好地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同时,只有在“四个全面”指导下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才能使党的群众路线更好地落实,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党的群团工作也才能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其次,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础性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归根结底是广大人民的事业。“四个全面”最终的落脚点是人,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重要的是青年群众。因此青年群团组织责无旁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最终还是要依靠青年一代来实现。中国共青团组织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后备军和助手,巩固和扩大执政党的青年群众基础是中国共青团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要让青年永远跟党走,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和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一项政治任务。
在众多的群团组织中,中国共青团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一是服务对象和工作性质的特殊。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稳则国家稳,谁赢得了青年就赢得了未来。二是活动的频次和文化品牌的特殊性。共青团组织是要经常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发声的,通常意义活动频次要比一般的组织多些,一方面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团不是坐而论道,而是投身到时代的洪流和大潮中,与青年共奋进,与时代同进步。另一方面是促进青年成长成才的需要。通过活动发现优秀青年,积极推荐他们入党,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同时也是历练自己能力的极好平台。研究发现,做群团工作是青年干部健康成长的一条有效路径。如果说,基层艰苦锻炼可以让青年干部像潜艇一样 “深度潜底遨游”,那么群团工作历练可以让青年干部像舰艇一样“平面张展狂游”。两条成长路径呈纵横坐标,缺一不可。只有做好群团工作,更好地服务青年,帮助青年成长成才,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大局,做好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坚强基石。只有深入青年之中,走进青年的心中,倾听青年的声音,全心全意服务青年,才能更好地探索和创新党的思想政治主张在青年中的传播路径和实现途径,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青年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最后,“四个全面”助力群团工作的开展。群团工作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其群众性和广泛性,最重要的特征还是政治性和先进性。群众性是群团工作的“根”,我们要时时刻刻与青年群众保持紧密的联系,要重心下移,眼睛向内,把党的思想理论和战略变成广大群众的物质行动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与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是群团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和先进性的根本保证,是群团工作的“根”和“魂”。 “根”和“魂”要贯穿于我们做群团工作的始终。无根难有魂,无魂难有根,根魂同在人才立,万万不可偏废。“四个全面”为群团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目标引领与坚实保障,助力于群团工作抓好“根”与“魂”,更加切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结合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整体认识和把握,同时分析其逻辑结构及哲学思维,我们能够得到比较深刻的启示。这对于我们创新工作思路和理念,十分有益。特别是在当前新形势下,对我们做好群团组织工作有着非常重大而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是由60多所团校共同组成的一个群团组织,其宗旨在于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如何有效开展工作,如何整合团校资源,怎样提高团校办校水平,怎样促进青年发展等等问题,对我们协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结合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认识及其与群团工作的内在关系的理解,以中国青年工作院校的工作着力点为例,提出群团工作创新的四点思考。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当代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的重要要求,我们不难发现,对青年的培养和引领是党十分重视的问题。按照共青团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团校教育事业历来是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青年干部和青年人才的重要职责。按照党中央、团中央的要求做好青年干部的教育培养工作,服务好青年的成长成才工作,是各级团校的责任与使命,也是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的职责与使命。
团干部是共青团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党的干部队伍的储备力量与重要组成部分。团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团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工程。加强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对于做好新形势下党的青年群众工作,推动共青团事业取得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意义。团校是团干部培训的主阵地,协会要积极促进各级团校进一步增强做好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强团校青年相关学科建设,构建完善的团校培养机制。只有加强高素质的青年团干的培养,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大的青年干部力量源泉。在这方面,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更加责无旁贷。为团校建设服务,为青年干部成长成才服务,为培养和建设宏大的党和国家后备青年干部队伍贡献力量,是各级团校的主要任务,也是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的根本职责所在。通过自身的工作促进青年干部的培养培训,为党的青年干部队伍建设添砖加瓦,协会也就为“四个全面”的贯彻落实和改进群团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团校不仅是团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还应该是青年研究和团学研究的主阵地。作为培养青年人才的各级团校,理应对青年人、青年干部有着全面而独到的研究。而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是各级团校的一个联合体,青年工作院校组合在一起,不仅为了探讨和研究如何有效开展团干部培训及青年干部的培训,同时还要大力开展科研协作,系统深入研究青年组织改革、青年工作创新、青年政策以及共青团学和青年学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一直以来,团校系统的学术研究和工作研究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的,相互间的协调和整体合作较为欠缺。各级团校如何在学术研究方面彰显自身的特色,如何围绕着我们共青团事业发展的青年、青年干部本身的利益和诉求去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前瞻研究,如何建立完善的团校协同研究体系,为共青团和各级党政机关提供更加强大的智力支持,是一个有待解决的大课题。
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是全国团校系统唯一的全面协作的平台,在推进各级团校校际合作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职责,理应在促进团校学术研究和工作研究体系完善的工作中有所作为,理应在推动校际之间共青团理论研究、教育培训研究、青年政策、青年问题、青年工作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科研协作和资源共享方面有所作为,理应在完善团干部培训的课程建设和构建全国性培训体系的工作中有所作为。
目前协会是由60余家会员单位共同组成的,会员单位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因此,需要协会更多关注各个兄弟院校的发展,促进各院校相互学习,交流协作,协同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不断推动协会自身建设,提高协会整合能力,为各级团校交流与协同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首先,要深化改革,不断优化协会工作机制。要注重发挥各团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寻找资源、竞争选择、科学管理等途径和方法推动重点项目的开展,激发协会活力。其次,要加强协会内部建设。特别要注重加强协会专业委员会建设,重点加强团干部教育培训、青少年研究、学科与教学、行政后勤管理、团青资料、学报、城市团校、校园文化和志愿服务等9个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真正形成同心同向同行,借力发展合作共赢的生动局面。再次,要增强协会的开放性。努力寻求相关党政部门支持,寻求国家财政支持,寻求企业和社会单位支持,实现资金和项目的来源多元化。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际青年教育组织的联系,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借鉴国外社会组织管理和发展的先进经验。
“四个全面”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四者之间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共同描绘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路径。这就启示我们,要在工作中学会用全局的眼光看问题,学会战略思维,善于把群团工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长远的战略目标。“四个全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有机结合,既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又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蕴含着丰富的战略思想。这又启示我们应该对工作目标进行深刻剖析,为目标的实现准备动力与支撑,通过体制机制保障任务的顺利实现。总之,我们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为指导,立足现实,立足于群团工作,立足于加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全面改进和加强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工作,为全面服务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全面推进团属院校的建设、改革和发展,全面促进青年的成长成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1]刘洋,李洋.“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哲学释析.理论建设[J].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学报,2015,(2).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