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踱方步”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论陈云的方法论及其价值

2015-01-30 04:38王家云王涛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陈云方法论改革

王家云,王涛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223001)



“踱方步”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论陈云的方法论及其价值

王家云,王涛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223001)

陈云在参与领导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的实践中非常重视方法论,集中地体现在他倡导的“踱方步”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领导方法论。重新学习领会陈云这一方法论,对于当下推进新的改革开放事业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陈云倡导“踱方步”,主要是指在领导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的实践中,要善于考虑那些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前瞻性、方向性等战略问题。陈云在倡导“踱方步”的同时,还倡导“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其主旨在于立足于稳妥、立足于实验、立足于总结经验,进而提高工作。陈云倡导“踱方步”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还有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首先,从理论上看,这一方法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其次,从历史实践看,这一方法论是成就中国道路的成功的方法论。再次,从现实发展看,推进新的改革开放事业需要坚持和发展这一方法论。习近平提出的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是对陈云这一方法论的丰富和发展。

陈云;方法论;踱方步;摸着石头过河

2012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就坚定不移进行改革开放集体学习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1]旨在强调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对于推进改革开放的意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作为第一、二代领导集体中核心成员的陈云,在参与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的实践中非常重视方法论,集中地体现在他所倡导的“踱方步”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领导方法论。重新学习领会陈云这一方法论,对于当下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推进改革开放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倡导“踱方步”

就党的工作方法或思想方法而言,陈云非常重视“踱方步”考虑战略性问题。

陈云“踱方步”这一方法,最初是他在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提出来的。1956年7月21日,陈云在谈到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要勇于使用资方人员。他认为资本家的长处或本领之一就是善于考虑“战略性问题”。他说:“过去旧商人中,有一种头戴瓜皮帽、手拿水烟袋的,他们专门考虑‘战略性问题’,比如什么货缺,应该什么时候进什么货。我们县商店的经理一天忙得要死,晚上还要算账到十二点,要货时,再开夜车临时凑。看来,我们的县商店,也应该有踱方步专门考虑‘战略性问题’的人。”[2](P334-335)同年11月19日,陈云在商业部扩大的部务会议上谈到做好商业工作时重申这一方法的意义。即“我们是商人,但不是普通的商人,而是从事商业工作的革命家。我们应该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要上屋顶,不要老呆在地下室。”[3](P33)“踱方步”,从由最初的对县商店经理的要求上升到对革命家的要求。

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陈云进一步强调“踱方步”考虑战略性问题。1982年1月25日,他在同国家计委负责同志座谈时指出:“上层机构要有人专心考虑大问题。我过去讲,‘瓜皮帽,水烟袋’,旧商人中一种人专门考虑‘战略性问题’。我们现在的经济机关,不大考虑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要有这样的战略家。”[3](P310)1984年10月22日,他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的书面发言中谈到政企职责分开的好处之一,是“可以使各级政府部门从许多日常工作中摆脱出来,议大事,看全局,把宏观方面管住管好”。[3](P337)到了1990年6月6日,他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中真诚地希望他们要从频繁的迎来送往与会议中解脱出来,再次强调“要拿出一定时间‘踱方步’,考虑战略性的问题”。[3](P377)至此,陈云对领导干部“踱方步”的要求又从国家计委扩展到各级政府部门,再上升至中央领导层。这是领导干部必须努力掌握且自觉运用的一个基本的领导方法。

那么,陈云重视“踱方步”主要考虑哪些战略性问题呢?

一是全局性问题。比如粉碎“四人帮”以后,党面临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文化大革命”中造成的面广量大的冤假错案的平反问题。在这些冤假错案中好多是毛泽东生前认定、或由党中央以文件定性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把天安门事件定性为反革命事件,并因此撤销邓小平的党内外职务。类似这样一些问题事关全局。为此,陈云正是从战略上考虑问题,视解决这两个问题为粉碎“四人帮”后面临的两件大事。他“踱方步”的结论是:首先,参与天安门事件的绝大多数群众是为了悼念周恩来总理,关心周恩来总理逝世后党的接班人是谁,而混在群众中的坏人是极少数。其次,邓小平与天安门事件是无关的。显然,天安门事件不是什么反革命事件。既然不是反革命事件,且邓小平又与此无关,那么因此撤销其职务就是错误的,应该予以平反。他认为让邓小平复出工作,这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需要”,“是完全正确、完全必要的”。[3](P230)正是在陈云与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共同推动下,1977年7月召开的中共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全部恢复“反击右倾翻案风”时邓小平被撤销的职务,重新复出。接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撤销中共中央1976年发出的有关“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和天安门事件中的错误文件,宣布为天安门事件平反。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意味着无论是毛泽东的批示,还是中央文件定性的,只要错误的都要予以纠正。这是对“两个凡是”思想观念的重大突破,这一突破不仅推动了思想战线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且推动了组织战线、政治战线的拨乱反正,大规模地平反各类冤假错案,维护了安定团结的局面,调动了全国人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全局工作。类似这样的问题,在执政党建设以及经济建设的问题上,陈云“踱方步”还有诸多立足于全局的战略性的思考与方略。

二是根本性问题。比如党的学习问题,早在1939年5月,陈云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中谈到共产党员的标准之一,就是“学习”,把思想方法搞对头。他认为学习,不仅是共产党员的标准,而且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任务。1957年1月,陈云在商业部党组会议上就批评商业部门的领导同志,一天到晚忙于日常具体的经济工作,对思想政治工作注意不够,这样做容易陷入事务主义。为此,他“踱方步”的结论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在部长、副部长。部长、副部长要领导学习。”“要把学习作为指导工作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这要成为一个章程。领导干部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没有尽到责任。”而在谈到学习理论时,认为“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这一点,对于任何工作岗位的同志,对于解决任何问题,都是最重要的。”[3](P245-246)显然,这对于党的建设而言,是一项根本性的建设。

三是前瞻性问题。比如研究与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1949年元旦,陈云即通过中共中央致电香港的钱之光,了解市场货币及物资情况,以掌握进出口的趋势。[4](P544)“掌握进出口的趋势”,旨在利用香港搞好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出口。显然,这是具有前瞻性的思考与举措。时处“文化大革命”的1973年5月,针对与资本主义国家外资额的增加及价格复杂多变的特点,陈云对外贸部负责人强调:“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远见。在价格问题上,要注意每天的变化,更要注意长期的趋势。”[3](P414)关注“长期的趋势”,旨在立足长远、洞悉未来。同年6月7日,他在听取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工作汇报时则更明确地提出要重视对资本主义的研究,“不研究资本主义,就不要想在世界市场中占有我们应占的地位”。[3](P218)显然,研究资本主义在于利用资本主义,最终目的不仅是融入世界市场,更重要的是要“在世界市场中占有我们应占的地位”。这种“踱方步”的结果,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国领袖洞悉未来的战略谋划与勇于作为的担当精神。

再比如关于培养选拔中青年干部的谋划。改革开放伊始,因为“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与摧残,党的干部队伍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需要。为此,陈云“踱方步”之后即率先提出大力选拔中青年干部的建议。1979年3月25日,他在主持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即提出要培养“后排议员”的设想。翌年2月24日,他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进一步强调:书记处和全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在各级选拔合格的干部。这既“有它的紧迫性”,也“有它的必要性。现在我们主动地来选拔人才,还有时间,再等下去,将来就没有时间了。党的交班和接班的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间,在我们中国党内,有过沉痛的教训”。[3](P269)之后,他大声疾呼“必须成千上万地提拔中青年干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共产主义事业在中国可能出现的曲折,进而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显然,这是事关党和国家前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必须谋划在先。

四是方向性问题。比如实行对外开放了,有些人看见外国的摩天大厦、高速公路等等,以为中国就不如外国,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就不灵了。对此,陈云“踱方步”的结论是:“中国现在还很穷,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根本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得多。”[3](P332)之后,他进一步强调:“要全党同志明白,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非常重要。”[3](P347)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经济体制改革与现代化,其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这一点来不得任何游移和动摇。反之,稍有疏忽,就会偏离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甚至走到邪路上去。因此,这是事关中国社会主义命运和中华民族的前途的战略问题。也因为有了这些战略思考与谋划,才有持续不懈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思想政治教育,才始终保持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

二、倡导“摸着石头过河”

就党的工作方法或思想方法而言,陈云不仅倡导“踱方步”,而且倡导“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方法。

陈云最早倡导“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方法,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1950年4月7日,他在政务院第27次政务会议上的发言中谈到物价问题时指出:“物价涨不好,跌亦对生产不好。要‘摸着石头过河’,稳当点好。”[6](P44)翌年7月20日,他在谈到“做好工商联工作”时进一步指出:“办法也应该稳妥,这叫摸着石头过河。搞急了是要出毛病的。毛毛草草而发生错误和稳稳当当而慢一点相比较,我们宁可争取后者。尤其是处理全国经济问题,更须注意这点。”[2](P152)之后,陈云多次谈到要“摸着石头过河”。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针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问题,陈云更是反复强调要“摸着石头过河”。1980年12月16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经济形势与经验教训》的讲话中谈到改革问题时指出:“我们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稳。因为我们的改革,问题复杂,不能要求过急。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论研究,经济统计和经济预测,更重要的还是要以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3](P279)对此,陈云几十年一以贯之,而且率先垂范,积极践行。

陈云之所以倡导要“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方法,主要是基于这样一些思考。

一是立足于稳妥。如上所述,陈云最初倡导“摸着石头过河”,主要是面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通货膨胀问题,即如何处理物价涨跌的问题。物价持续上涨对老百姓不利,但物价下跌对发展生产又不利。怎么办?就是“摸着石头过河”。陈云之所以倡导“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方法,其主旨就是“稳当点好”。实践证明,恰恰是因为坚持“摸着石头过河”,逐步摸索市场规律,因势利导,努力达到平抑物价的目的。坚持这一方法,不仅较快地结束了恶性通货膨胀,而且较好地处理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避免了两头紧张,维护了社会稳定。之后谈到如何处理工商联同业公会的关系时,陈云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其主旨也是“稳妥”、“稳稳当当”,避免毛毛草草而发生错误。再到后来谈到如何处理经济建设与改革快慢问题时,陈云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其主旨还是“稳”,“前进的步子要稳,不要再折腾,必须避免反复和出现大的‘马鞍形’”。[3](P248)快,必须建立在不折腾的前提下。“说到底,还是要按照计划按比例地稳步前进,这样做,才是最快的速度。否则,造成种种紧张和失控,难免出现反复,结果反而慢,‘欲速则不达’。”[3](P351)“稳”、“稳妥”、“稳当”、“稳步前进”,这既是中国成功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的一条底线,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顺利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

二是立足于试验。如上所述,陈云倡导“摸着石头过河”的主旨是立足于“稳妥”,而实现稳妥的主要途径是试验。试验不仅能保证“稳妥”,而且能获得最终能否推广的价值判断。早在上世纪50年代探索经济体制改革期间,陈云在谈到实施“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改革措施时即明确指出:“我们所说的这些措施,必须慎重从事,稳步前进,经过试验,逐步推行。”[3](P13)也就是说,即便采取这些改革措施,也会带来一些新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解决。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试验”,待取得经验之后,逐步推广。到了60年代国民经济调整期间,陈云在谈到改革措施时仍强调要搞试验。“一件工作的改革,要进行试验,不能一下子铺开来搞,搞试验要敢想,敢说,敢做,但在具体做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摸着石头过河’。”[7](P69)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陈云在谈到改革是进一步强调:“更重要的还是从试点着手。”[3](P279)并认为这绝对不是不要改革,而是要有利于调整,有利于改革本身的成功。之所以说有利于改革的成功,就在于“试点”、“试验”,实现了改革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局的有序推进,稳扎稳打,积小胜为全胜。

三是立足于总结经验。早在1944年12月,陈云在谈到财政问题时即强调,要从实际出发,着力总结经验。“书本的东西是人家的经验,是过去的经验,外国的经验,上海的经验,我们更要总结自己的经验”。[8](P398)1956年7月,陈云进一步强调总结经验的意义及办法,其意义在于“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过去做对了的和做错了的加以分析,使我们的头脑清醒,把工作提高一点。”“让我再重复说一句:总结经验,提高工作”。[2](P341)“摸着石头过河”、“试点”、“试验”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工作”。而提高工作则需要借助“摸”和“试”来取得经验。所以,陈云在谈到“摸着石头过河”以及具体“试点”“试验”时,总是与总结经验联系在一起的。讲到改革时,他强调在“摸”和“试”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经验”。[3](P338)他在具体谈到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时,认为总方向是正确的,但仍“要一走看一步,及时总结经验,坚持把改革搞好”。[3](P350)在谈到特区问题时,他“认为特区要办,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力求使特区办好”。[3](P379)总之,一句话,“摸着石头过河”归根到底是为了总结经验,提高工作,进而实现党的战略目标及任务。陈云是这样提倡的,也是这样践行的。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也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进的。

三、“踱方步”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完美统一

陈云倡导的“踱方步”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科学的方法论,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有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

第一,从理论上看,“踱方步”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方法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仍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9](P306)即强调把当前斗争与长远目标相结合,既坚持无产阶级的战略目标,又要灵活地采取一切有效的斗争方式和方法。陈云将马恩这一基本思想运用于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他认为学会领导方法,首要的是处理路线与具体工作的关系,“只谈路线,不了解具体情况,是空谈。只知道具体情况,不了解路线,是盲目”。[10](P220)克服这一缺点最好的方法,就是既要“踱方步”,又要“摸着石头过河”,坚持二者相结合。

所谓“踱方步”,用陈云的话说,就是考虑战略性问题。“踱方步”的目的实际上就是思考并确立党在一定时期总路线,即战略目标、任务及实现战略目标与任务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努力体现党在事业发展中总的方向、趋势及原则,是着力解决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防范什么等一些根本性问题。陈云所说的这些战略性问题,正是马克思关注的“运动的未来”的问题,即目标问题。具体而言,是指领导活动中那些在空间上具有全局性、时间上具有长久性、指向上具有引导性的根本性问题。这是实现科学领导的首要方法。显然,“踱方步”重在对方向、原则的把控,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没有“踱方步”,没有战略的谋划,不仅易于陷于盲目,甚至会迷失方向而误入歧途。所以,“踱方步”,旨在根本性问题上避免出现颠覆性错误。

所谓“摸着石头过河”,相对于“踱方步”而言,实际上是关注解决具体问题的策略方法。“摸着石头过河”的主旨是“稳妥”,路径是“试验”、“试点”,最终目的是总结经验、提高工作。因此,“摸着石头过河”是实现战略性目标及任务而采用的策略方法,是重在解决什么及怎么做好的具体问题。这是马恩所说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问题,即具体的策略方法。就是通过不断的试点、试验,趋利避害,总结推广,确保战略目标及任务的顺利实现。显然,与“踱方步”相比较,“摸着石头过河”虽处于次要地位,但又具有“踱方步”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科学领导必不可少的环节。

总之,“踱方步”是必要的,但并非是高层领导简单的拍脑袋,而既要有陈云所说的理论研究、统计预测,更要有试点、试验的实践基础。若没有“摸着石头过河”,“踱方步”将失去支撑,既无“踱”的实践基础,又无“踱”的结果实施保障,最终陷于空谈。“摸着石头过河”是必须的,但又离不开“踱方步”。没有“踱方步”,“摸着石头过河”不仅会失去正确方向,而且即使取得了经验,也难以在更大范围推广、开花结果。“踱方步”与“摸着石头过河”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踱方步”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方法,既是目标与手段的统一,又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这一方法既丰富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战略策略思想,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典型的“中国创造”。

第二,从历史实践看,“踱方步”与“摸着石头过河”是成就中国道路的成功方法论。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度里进行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都是极其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按照陈云的观点,书本上是没有现成的经验,即使有也是外国经验,过去的经验,解决不了中国的现实需要,唯一的出路是找到中国自己的经验。这种经验的获得,只能靠上层的“踱方步”与基层的“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中国道路成功开拓的实践,证实了这一结论。

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既有陈云在内的以毛泽东为核心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踱方步”,包括对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及前途等一些根本问题的战略思考;更有各地党组织各革命根据地的“摸着石头过河”,进而逐步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之后,我们党又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其基本方法仍然是“踱方步”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奇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形成,就方法论而言,既有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精英们的战略思考,诸如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些根本性问题的谋划;更有全党和全国人民“摸着石头过河”,坚持不懈的“摸”与“试”,诸如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点推进农村改革,通过股份合作制的实验,实现国企改革的突破,以及深圳特区的试验、促进开放经济发展等,进而形成一系列的经验,成就了中国道路。这些经验的取得,是“踱方步”与“摸着石头相结合”相结合这一方法的成功运用。

对于这个被实践所证实的成功的方法论,党的领袖们给予充分的肯定。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虽然没有看到他对陈云这一方法论的直接评价,但是我们发现他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就提名陈云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人选时的说明,实际上间接肯定了陈云这一方法论。他说:“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我过去还有些不了解他,进北京以后这几年,我跟他共事,我更加了解他了。不要看他平时平和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住重点。”[11](P112)陈云之所以公道、能干,原因之一在于他重视方法论,且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论。陈云之所以“看问题尖锐,能抓住重点”,“看问题有眼光”,就在于他重视“踱方步”,善于考虑战略问题;而陈云“比较稳当”,就在于他坚持“摸着石头过河”这一策略方法。如是,即意味着毛泽东对这一方法论的肯定与欣赏。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对陈云协同他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多有肯定,其中包括对陈云坚持的这一方法论的肯定。1980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经济形势和调整问题。陈云在会上作了“经济形势与经验教训”的讲话。邓小平在这次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伊始就说:“我完全同意陈云同志的讲话。这个讲话在一系列问题上正确地总结了我国31年来经济工作的经验教训,是我们今后长期的指导方针。”[12](P354)接着在讲话中对陈云提出的调整方针、执政党的党风问题、选拔中青年干部的问题、宣传思想政治等战略性建议均表示赞同。1980年6月,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了话之后,邓小平讲:“陈云同志的讲话,不仅谈了经济问题,还谈了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即干部队伍三个梯队的配备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命运,讲得非常好。”[13](P1715)这既有对陈云“踱方步”思考战略问题的肯定,也有对陈云“摸着石头过河”这一策略方法的肯定。1987年11月16日,他在会见日本客人的谈话中则明确地讲:“我们现在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14](P258-259)换一句话说,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

胡锦涛也讲:“在经济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上,特别是困难关头,人们总是希望听到陈云同志的意见,他也总是能够不负众望、洞悉全局,抓住要害,及时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法。”[15]陈云之所以能及时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是有赖于他倡导并娴熟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论。习近平则更加直接明确地指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1]

第三,从现实发展来看,需要坚持和发展“踱方步”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方法论。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胡锦涛提出加强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方法论。习近平在2012年12月即强调“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1]翌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加强调这一方法论,指出:“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16]

这里的“顶层设计”与陈云当年倡导的“踱方步”相比较,在方法论上是相通的。所谓“顶层设计”实际上在高层作出总体规划,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陈云的“踱方步”考虑战略性问题,由最初的对县商店经理的要求逐步上升至各级政府部门再升至中央领导层。他在谈到决策时指出:“我们应该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要上屋顶,不要老呆在地下室。”[3](P33)之后,他更加明确提出:“上层机构要有人专心考虑大问题。”[3](P310)“上屋顶”、“上层”这些形象的说法与“顶层”这个概念和内涵大体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踱方步”与“顶层设计”是相通的。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实际上也就是坚持“踱方步”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当然,细究起来,“顶层设计”与“踱方步”又是有区别的。“顶层设计”,不仅像陈云所要求的那样,要看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关注全局性、长远性、方向性,而且还要关注系统性、整体性及协同性。这是面对新世纪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新特点的新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强调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既坚持立足高远、统揽全局;又坚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这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党在领导方法论上的与时俱进,是对陈云倡导的“踱方步”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方法论的丰富与发展,对于推进新的改革开放事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习近平.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朝着十八大指引的改革方向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2.

[2]陈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陈云年谱: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5]陈云文集(第3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6]陈云年谱: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7]陈云年谱: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8]陈云文集(第1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3]陈云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1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5]胡锦涛.在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6-14.

[16]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责任编辑闫明]

Combination between“Walking With Measured Treads”and“Wading across the River by Feeling the Stones”——On Chen Yun’s Methodology and Its Value

WANG Jia-yun&Wang Tao
(Huaiyin Normal College,Huai’an 223001,Jiangsu,China)

Chen Yun laid high emphasis on methodology in his leadership in china revolution and socialism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It is specifically reflected in his leadership methodology combined both“walking with measured treads”and“wading across the river by feeling the stones”.Re-study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methodology of Chenyun is of highly importance and realistic meaning to our current reform and openness causes.Walking with measured treads specifically means that we need to consider carefully those general,basic,prospective and oriental strategic issues in our practice in china revolution,socialistic construction and reform.Besides walking with measured treads,Chen Yun also promoted the methodology of wading across the river by feeling the stones.It means to improve our practice based on reliable experiment and summarized experience.This methodology combined both“walking with measured treads”and“wading across the river by feeling the stones”is of important historical values and significant realistic value. Firstly it enriches and develops Marxist methodology;secondly,this methodology is the one that brings the success of Chinese Road into realization from historical practice;thirdly,we need to adhere to and develop this methodology to push new reform and openness from realistic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trengthening top design and wading across the river by feeling the stones put forward by President Xi is the further enriching and development of Chen Yun’s methodology.

Chen Yun;methodology;walking with measured treads;wading across the river by feeling the stones;value

D61

A

1674-0955(2015)06-0021-07

2015-07-02

王家云(1949-),男,江苏涟水人,淮阴师范学院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教授;王涛(1980-),男,江苏涟水人,淮阴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

猜你喜欢
陈云方法论改革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My plan for new term
改革之路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UAF的方法论意义
抓改革落实,习近平的十大方法论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陈云贵:你是泥土你是光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