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剪纸类旅游纪念品本土设计元素探讨

2015-01-30 15:20王媛兵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本土文化

王媛兵

摘 要:佛山旅游纪念品市场存在产品种类少、单一、附加值低,代表佛山本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缺乏等问题。作为一个以手工业著称的“天下四大镇”之一的佛山,其旅游纪念品更应该带有浓浓的地方文化特色。本文从剪纸类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内容、设计种类、设计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对佛山的本土文化进行梳理、分析。

关键词:剪纸类旅游纪念品;佛山剪纸;本土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12-0093-03

佛山剪纸源于宋代,盛于明清。产品行销省内和中南、西南各省以及东南亚等国。其风格金碧辉煌、苍劲古拙,结构雄伟奔放,用色夸张富丽,以剪、刻、凿、印、写、衬等技艺并用,材料和表现手法巧妙结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技法上用得最多的是“刻纸”,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张剪纸图案,也使佛山剪纸线条流畅、玲珑。

色剪纸和铜凿剪纸是佛山剪纸的两种分类。色剪纸中的红纸是用佛山本地产的“万年红”,铜凿剪纸(图1)是佛山独有的艺术品种。铸造业的发达,使佛山很早便有了铜箔生产。金属制箔业是佛山特有的手工艺。始于元末明初,至清代,由于能制作极薄的铜纸(俗称金纸),金箔、银箔、锡箔同时兴起。铜凿剪纸分铜衬料、铜写料和铜凿料。铜衬料就是在铜箔上刻好图案的小部分外轮廓,然后用特制的小圆珠凿(珠刀),一点一点地在铜箔上按图案凿上圆点和线条,组成各种花纹图案或人物造型,再贴上各种色纸块而成。铜写料是绘画与剪纸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先用刻刀在铜箔上镂刻出画面的外轮廓,然后用胶水调粉彩,绘画画面。铜凿料是画面或人物轮廓是用特制的凿子凿成一点点凸出的珠子般的线条,空间不需刻通,再用粉彩绘画。铜凿剪纸在佛山剪纸中最富代表性。由于有金属铜的光泽,这类剪纸显得金碧辉煌、喜气洋洋,成为南方人特别是海外华侨,港澳同胞所喜闻乐见的民间美术品。

图1 佛山特有的铜凿剪纸

一、佛山现有剪纸类旅游纪念品现状分析

通过对市场上产品的分析和总结,笔者认为佛山旅游纪念品市场存在以下问题:

(一)剪纸纪念品种类少,比较单一

在佛山市面上能见到的旅游品当中,现有的剪纸类旅游纪念品种类有装裱在画框内的剪纸作品,还有钥匙扣、亚力克剪纸相架、剪纸屏风、剪纸盘、剪纸杯等。从种类上来说,比较传统,缺乏创新和与时俱进。当然,我们也惊喜地看到,其他的纪念品种类在增加,比如2014年6月6日开张的广东佛山南海旅游纪念品专卖店松塘店就出现了双肩石器U盘、醒狮手套玩偶、龙舟调味瓶、醒狮手机座、镬耳屋顶状梳子等新型品种。这给剪纸类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指明了方向。

(二)剪纸内容陈旧,缺乏新意

从内容上来说,运用民间艺术社的作品图案直接放在纪念品上,而且有些图案已经用了几十年不变,也有一些是表现佛山特色的,如祖庙等建筑图案,或佛山新八景等,但种类很少,没能深入挖掘佛山本土元素。从风格上来说,都是以传统的佛山剪纸设计为主,没有现代设计的风格,缺乏创新。

(三)科技含量少,不能与时俱进

目前佛山旅游品市场更多的是传统的纪念品,有高科技含量的较少,这样的产品就缺乏新意。我们应该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开发更高端的产品。

(四)部分产品不方便携带

剪纸作品尤其是画框包装的剪纸装饰画,携带起来有一定难度,无论是邮寄还是自带,对包装的要求都非常高,很容易打碎玻璃。大型的剪纸作品根本就无法携带。这样就会产生购买难题,因此购买量稀少。

二、深入挖掘佛山本土文化题材,强势推出 “佛山味”的旅游纪念品

旅游纪念品是景点风土人情、生产生活方式全方位的浓缩与展示,是流动的广告与宣传。它承载着很多特殊的信息:产品的材料、特定的工艺、独特的地域审美观念等。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对佛山形象的提升和传播。设计时要紧紧围绕住佛山代表性的元素,提升旅游纪念品的产品附加值。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剪纸纪念品的设计可以充分体现出佛山的地域文化。

(一)以经典佛山地方景点为题材

佛山有很多著名景点,在海内外享有盛名的地方有:祖庙、黄飞鸿狮艺馆、仁寿寺、梁园、通济桥、南风古灶等,这些知名的建筑,可以用佛山剪纸的形式设计成各种纪念品。2004年,佛山评出了新八景:西樵叠翠(南海西樵山)、祖庙圣域(佛山祖庙)、清晖毓秀(顺德清晖园)、古灶薪传(禅城南风古灶)、花海奇观(顺德花卉世界)、云水荷香(三水荷花世界)、皂幕凌云(高明皂幕山) 、南国桃源(南海南国桃园),我们可以根据新八景打造系列剪纸纪念品。

(二)以佛山的地方戏剧为题材

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明末清初,佛山粤剧活动就相当兴盛,并建有“琼花会馆”。主要流行于广东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粤剧是佛山人的骄傲,极具有地方代表性。粤剧脸谱也是一个很好的设计元素。我们可以将它运用到U盘、杯垫、杯子、纪念衫、橡皮擦、小陶艺等纪念品上面。像石洁在《“京味儿”题材旅游纪念品设计》一文中提到的用两张不同的脸谱图形,通过橡皮加工技术,使脸谱在内部发生渐变,在橡皮当中每切一刀都能得到不同的脸谱图形。这个想法就很有创意。将地域特色和趣味性相结合,让人们在互动的快乐中牢牢记住了北京。我们在设计中也要考虑将趣味性、地域性及实用性相结合。

(三)以佛山南狮为题材

佛山是南狮的发源地,佛山的龙狮文化是走在国内和国际发展的前列。佛山南狮有“狮王之王”的美誉。传统的“三星”“七星”狮技艺精湛,是非常难得的一种民间文化艺术。从2005年“五一”开始,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中国龙狮运动协会正式圈定,每年“五一”在西樵举行“黄飞鸿杯”中国南北狮王争霸赛,“十一”举行世界华人狮王争霸赛。每届狮赛吸引的游客都在几万人次以上。相信以南狮为图案的旅游纪念品一定会深受大家欢迎。

(四)以佛山功夫为题材

佛山市是闻名的武术之乡,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现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咏春拳等不少拳种和流派都在佛山,著名武术大师黄飞鸿,咏春宗师梁赞、叶问,影视武打明星李小龙等祖籍及师承亦在佛山。各拳种的拳械套路多而杂。可以用这些海内外闻名的武术大师的照片,代表性功夫动作,各种武术的套路招牌动作等作为元素,设计成剪纸艺术品,宣扬佛山的武术文化。

(五)以佛山传统的大型民俗活动为题材

佛山作为一座有悠久历史的古城,至今依然保持着很多传统的民俗风情,极具地方特色。

1.除夕花市。吃完年夜饭后一家人开开心心逛除夕花市,是佛山市民年三十的必备节目。除夕夜当晚,花市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可谓花如海、人如潮,到处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2014年春节花市,主办方设计了5-10个具有“岭南味”的摊位,展览佛山剪纸、石湾公仔、肇庆裹蒸粽等民间工艺,并邀请广、佛、肇的大师亲临现场展示,与市民交流互动。花市成为向外展示佛山魅力的大舞台,民俗粤剧表演、歌舞汇演等活动都能得到展现。

2.庆元宵、行通济。根据佛山警方统计,2013年从元宵节下午到正月十六日凌晨零时30分,共约65万人行过通济桥。参加的人除了佛山本地人外,大量的外来工、珠三角地区市民、甚至港澳地区的华人华侨及国际友人也争相前来参与这一盛大的活动。中央电视台曾在佛山直击行通济的过程,用了4分钟38秒的时间现场直播了行通济的盛况。可见“行通济”的影响力。

3.祖庙北帝诞。佛山祖庙北帝诞是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一个融宗教性、娱乐性、世俗性、群众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文化活动。从2000年起,佛山每年农历三月三北帝诞日,祖庙都会举办庙会形式的民俗文化活动北。北帝诞作为佛山最大的群体性祭祀和娱乐活动,有着广泛的全民参与性、极力表现北帝诞生时“繁华鼎盛”的宗教性和辐射海内外的广泛影响力,是海内外佛山人认同的精神维系。

4.端午赛龙舟

佛山各区每年端午节都会举办大小龙舟赛。5-6月间,禅城、顺德、南海的涌水不再平静,十多场龙舟赛陆续开锣。龙舟长约20-30米。船头装有木雕彩色龙头,船后有木雕龙尾。船上插彩旗、彩牌、罗伞。龙舟赛往往吸引游人无数。

5.秋色巡游。佛山传统秋色早在明代永乐年间(1403年~1425年)就出现了,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表演艺术与工艺美术结合的民间文娱活动,是佛山特有的文化。(见图2)

图2 佛山秋色舞狮场景

以上这些民俗活动参加人数多,影响力大,能代表佛山形象,这些有强烈地方特色的活动就是佛山的一张张城市名片。设计在旅游品上能让游客更深刻地记住佛山。

(六)以佛山的古老制陶业为题材

位于南国陶都石湾的南风古灶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的一座龙窑,五百年来窑火不绝,生产不断,保存完好,是世界上持续使用至今最古老的龙窑。吸引了大批中外艺术家,在这个世界陶文化体验博大精深的陶文化。在旅游品设计时可以采用表现石湾陶艺的制作过程为主题,满足游客的好奇心,让游客更好地记住石湾陶艺。

(七)以古老的冶铁业为题材

“盖天下产铁之区,莫良于粤,而冶铁之工,莫良于佛山。”明清两代,以冶铁为主的铸造业对佛山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尤其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至清代,佛山确立了广东冶铁中心的地位。享誉全国,使佛山形成了一条汇聚铸钟行业的钟巷,产品遍及各地。有“佛山之冶遍天下”之称。19世纪的英国工业界将佛山的“红模铸造法”生产铁锅视为“工业奇迹”,他们将收集到的有关“红模铸造法”生产工序的绘画资料,作为重要的技术史文献,至今仍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在设计时可以表现佛山冶铁的制作过程或著名代表作品。

(八)以佛山名人为题材

佛山名人倍出,代表性的有:康有为、陈铁军、梁赞、叶问、黄飞鸿、李小龙等。其中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人。1858年3月19日(戊午年)出生在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举宪法的旗帜对封建专制进行质疑和挑战的学者和改革家。陈铁军,1904年4月出生于佛山的一个侨商家庭。参加革命运动,1928年2月2日,因叛徒告密被捕,宣布结婚后赴刑场、在红花岗上英勇就义。梁赞、叶问、黄飞鸿、李小龙这些武术界的前辈,更是享誉海内外。这些家喻户晓的人物是佛山人的骄傲。设计时将这些人物形象放在旅游品设计上会令佛山这个城市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更加高大。

(九)以佛山剪纸的代表性作品为题材,提升设计品位和知名度

佛山剪纸艺人们大胆创新剪纸工艺,把剪纸发展成大型的艺术装饰。如广州花园酒店大堂正中的《红楼梦》巨型壁画就是由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设计,登上“大雅之堂”的典型。以大观园为中心内容,以十二钗故事情节为衬色,将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加以人物的各式表情巧妙结合。由于这幅壁画是用纯黑色大理石经雕刻后镶纯金箔而成的,建成后,画面气势磅礴。远看金光灿烂,近看玲珑剔透、富丽高雅。尤为突出佛山剪纸金碧辉煌的艺术特点。荣登《中国名壁画》之列。我们可以将这些佛山剪纸的优秀范例运用在旅游品的开发上。印制精装本的红楼梦,然后把红楼梦剪纸制作成精美的金箔或铜箔剪纸书签,相信这种高档次、高品位的旅游纪念和收藏品,会让人爱不释手、记忆深刻。能起到很好地宣传佛山文化的作用。

三、种类开发的多样性

(一)针对目前市场需求,开发实用型产品

现在的年轻人实用手机、电脑等电子类产品比较多,我们还可以开发年轻人喜欢的一些如U盘、手机套、平板电脑套、手提套等等。针对老年人,我们可以设计剪纸小夜灯等等。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可以设计剪纸图案的各类服装:不仅仅是T恤,可以是上衣,也可以是裤子和裙子。

(二)利用旅游产业集团资源,推广、开发宾馆等服务业日常用品

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宾馆等游客必经之地,开发旅游产品。比如游客使用的一次性用品,如整套洗漱用品设计。还可以设计日常生活用的杯子、碟子、筷子、牙签盒、甚至于床上用品、窗帘、地毯等日常用品的设计。

(三)适当利用现代科技,提高产品的含金量

彩灯是佛山著名的民间艺术,将剪纸于灯饰结合,利用现代的LED技术,设计出新型的旅游产品。

城市旅游品是城市的金名片,务必要让游客每到一处都能看到长着一张“佛山脸”的东西。

四、旅游纪念品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设计的时候还应考虑赋予它现代感。

(一)材料的创新带来设计的现代感

传统的剪纸纪念品多运用红纸进行剪刻,我们可以变换剪纸的材料使产品有时代气息。比如使用植绒纸等现代材质的纸张材料。再比如铜凿剪纸,我们可以将木雕与剪纸结合,也可以将剪纸嵌入漆器,佛山有着庞大的家具市场群,可以利用高档家具的边角废料制作,节约成本,绿色环保。同时又提升产品档次。

(二)重新定位带来现代感

任何一款旅游品的设计都要考虑到产品的定位,是给什么人群设计?老年人还是青年人?该用什么造型、什么色彩、什么剪纸形式、什么材质?需要使其具有新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新技术的运用提升现代感

在设计时运用现代的技术,可以开发出新型纪念品。比如运用现代高端的灯光技术,可以让剪纸的投影效果变幻莫测。最近几年的时尚产品“星空投影灯”就是运用了这个方法。把月亮、星星等图案在室内投射,利用明暗度调整,灯光色彩变化以及旋转等方法,将浪漫、奇幻的氛围营造出来。如果能再加上音响等效果,会更加出色。

(四)设计手法的革新产生现代感

市面上很多旅游纪念产品看上去都是一个模样,再加上品种少,总感觉无论什么时候到佛山旅游品都是一个样。其实设计的方法的转变也可以改变以前的几百年不变的老样子。在佛山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十几年前用过的图案现在还在用。比如生肖图案,以前是用它做钥匙扣,现在还是,而且连外形也没有什么变化。这样的印象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很糟糕不过的了。设计方法的改变,可以是新的造型的加入,也可以是表现形式的创新,如阴刻、阳刻互换或组合方式的变化,或将构成的概念植入剪纸设计,创新出新的表现方法。

五、结语

要想改变佛山旅游纪念品市场落后、被动的局面,需要政府及相关行业部分的密切配合。作为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佛山本土文化和对现代信息、技术及时代审美非常敏锐的嗅觉和灵感。剪纸文化是佛山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我们要好好传承它,并把它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翠林,董毅芳.王计汝剪纸内涵探析[J].装饰,2008(6).

[2]石洁.“京味儿”题材旅游纪念品设计[J].装饰,2013(12).

[3]韩帅.剪纸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设计,2014(1).

责任编辑 赖俊辰

猜你喜欢
本土文化
用本土文化精髓助力传统媒体转型升级
基于本土化设计的逆本土化设计研究
基于公益讲座在本土文化建设的创新模式探析
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综合课的教学效果
管窥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
基于国内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的现状与思考
反观中国电影本土化精神中的人性本真
青田本土文化和中学篆刻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
润物细无声
活用教材,让学生成为本土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