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校粤剧信息资源库建设实践与思考

2015-01-30 07:03叶雪娜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粤剧资源库信息

叶雪娜

摘 要:本文以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图书馆建设粤剧信息资源库为例,介绍粤剧信息资源库的信息采集、整理、系统设计柜架与软件平台的建设及建设信息资源库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关键词:粤剧;信息;资源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12-0099-03

粤剧,原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知识分子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广州话,使广东人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粤剧流行于广东、广西、台湾和港澳。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以及中南美洲等有广东华侨聚居的地区,都有粤剧的演出。粤剧是融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剧称西皮)、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被誉为“南国红豆”。在粤剧舞台上,出现了很多艺术巨匠,如红线女等,他们是粤剧的珍贵名片。对于这些伟大的粤剧表演艺术家,我们馆借鉴其他院校特色资源库建设的做法,将全面收集广东粤剧信息资源,建立一个具有本馆特色、广东特色的粤剧信息资源库,为学院教学、科研提供便利,同时也为保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一份力量。

一、广东高校粤剧信息资源的采集

1.依托学院图书馆丰富的资源优势

本馆有关粤剧馆藏资源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整理工作,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体系,目前拥有印刷型文献1000多种,音像资料1231多种,音频资料369种,视频资料245种,截至2014年4月,共收录粤剧人物40人,全文数字资源收录粤剧专著120种,粤剧服装1906种,3800件,粤剧化妆饰品56种,112件。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为粤剧数字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我们根据建库的目标和方向,将各种文献载体上的信息资源加工整合,规范到一个系统平台上。

2.借助学院各系部各专业教学与演出优势

与学院各系部各专业负责人联系,全面收集学院各专业教师所创作的粤剧、曲目、唱片、剧照、出版教材,师生参与演出的服装、化妆、道具、剧本以及排戏的教学过程等内容,充实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3.网络信息资源采集

网络信息资源收集主要是图书馆收集人员借助网络搜索工具,在网络上检索广东粤剧相关的专题信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全面收集有关广东粤剧文化的信息资源。建立虚拟资源馆藏文档,整理出相关的资料作参考和分析,以备采选和建库之用,扩充馆藏资料的数量。

4.利用毗邻港澳和珠三角的优势

积极与港澳及珠三角地区的粤剧团体、粤剧保护基金会、粤剧博物馆、戏剧研究所等官方机构沟通合作,争取港澳和珠三角地区粤剧民间团体和粤剧爱好者的支持,广泛收集各类剧目、曲目、电影、唱片、剧照、戏服、面谱、头饰等珍贵资源。

二、广东高校粤剧信息资源的整理与加工

1.文献资源分类与整理

(1)粤剧文献的分类与管理。文献资源整理时,我们按文献的年份、类型、剧种、作者等进行整理,然后按中图法进行分类、加工,编入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2)粤剧文献的加工。在粤剧文献加工方面,把已经收集到的文字与图片资料进行扫描,用扫描仪和相对应的处理软件(如FreePic2Pdf PDF、OCR等)进行图像处理、识别、校对、版面还原等,形成文本数字资源和图片数字资源。

2.音频、视频资源整理与加工

(1)音频、视频资源整理。在馆藏资源中,粤剧的音频视频资源存储主要有磁带、缩微胶、胶卷、录音带、CD/DVD光盘等介质中,这些介质容易损坏、不易保存。在整理过程中,按介质的类型、年份、种类、作者等方式进行分类整理,在保存上除了避免受潮和灰尘外,还要减少被光照或不可见光(紫外线、β射线、X光等)的照射。

(2)音频、视频资源加工。粤剧资料的音频、视频数字化是数字资源库建设中工作量较大的一个环节。音频资料的数字化,由于音频信号是一种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而计算机只能处理和记录二进制的数字信号,因此,由自然音源而得的音频信号必须经过一定的变化和处理,变成二进制数据后才能送到计算机进行再编辑和存贮。最常见的方式是透过脉冲编码调制PCM,数字化的最大好处是资料传输与保存的不易失真,记录的资料只要数字大小不改变。最常用的软件有CoolEdit、Adobe Audition 等,将其转换成mp3、WMA、WAV、MP3Pro、ASF等文件格式保存。

粤剧视频资料的数字化加工,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把视频资源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数字化处理过程。以视频资料播放设备(摄像机、录像机、影碟机等)、带视频捕捉卡(视频编辑卡)或IEEE1394卡(俗称“火线”)的计算机、视频线和相应的视频处理软件(数码大师、视频合并专家、会声会影、adobe premiere cs等)组成一套视频数字化硬件设备,将视频信号转换成MPEG格式的文件后进行储存。至于VCD、SVCD、DVD等原来是数字模式的资料,只需用软件转换成所需要的格式即可,视频常用格式有AVI、MPG、DAT、VOB、MOV/QT、RM、WMV等,MPG保存质量比较好。

3.实物资源整理

在馆藏资源中,收集关于粤剧的实物有服装、化妆饰品、面谱、头饰、道具等。实物按照大小、数量订做展柜存放。另外,还将实物用相机或扫描仪拍摄或扫描成高清图片,保存在电脑中以备采选和建库之用。endprint

三、广东高校粤剧信息资源库的设计与平台建设

广东高校粤剧信息资源库包括粤剧文献资料、表演视频、粤剧图片、著名演员、粤剧名师、粤剧教学与训练、表演道具、粤剧专著、数据库维护9个模块组成。

1.信息资源库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2.广东高校粤剧信息资源库平台的建设

广东高校粤剧信息资源库平台的建设从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建设教学科研急需的、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能够取得显著使用效益的数据库体系,重视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加强信息资源的集成整合和重组导航,通过现代化手段,使广东高校粤剧信息资源库建设的整体规划与局部建设有机结合,更好地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的总建设原则。

(1)信息资源库系统结构。信息资源库采用B/S结构的网络系统,B/S是Browser/Server的缩写,客户机上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Browser),如Netscape Navigator或Internet Explorer,服务器安装Oracle、Sybase、Informix或 SQL Server等数据库。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浏览器通过Web Server 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B/S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客户端零安装、零维护。系统的扩展非常容易。它的程序也能在客户端电脑上进行部分处理,从而大大地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并增加了交互性,能进行局部实时刷新。

(2)信息资源库开发工具。在B/S结构的环境中进行开发,编程工具选用JAVA,C#VB和ASP.NET,数据库服务器选择Microsoft SQL Server 2010。

(3)平台运行环境。服务器计算机最低配置Intel Xeon E5-2620以上,内存16G以上,硬盘1TB以上,服务器操作系统用Window 2008 Serve,客户端计算机最低配置为Intel Xeon E5606以上,内存2G,硬盘320G,操作系统为Window 2003 。

四、广东高校粤剧信息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思考

1.信息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经费不足,硬件设施薄弱。建设一个特色的信息资源库需以资金投入为基础,特色库的场地建设、信息平台的购置、数据库开发费用及后期的维护费用,等等。目前,我馆广东粤剧信息资源库建设并未设有专项经费和独立场地,建设经费不足,硬件设施比较薄弱。

(2)技术力量薄弱。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涉及到众多的技术,如超大规模内容数据的管理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XML技术和媒体数字化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但是,就目前我馆的现状,很难拥有这样一支高水平高技术的专业力量。

(3)信息处理格式处理不规范。由于收集的信息需要经过后台系统进行处理,一些信息数据没有按照特定的《UNIMARC格式和手册》、《国际标准书目著录》、《中国机读规范格式》等国际国内有关文献数据库的标准和要求及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技术规程进行数据处理,造成数据接受和二次开发的困难,同一数据库的文献信息,有的用主题词标引,有的用关键词或任意词标引,前后不一致,造成文献信息误检、漏检,效率不高等。

(4)资源不能共享。目前,我馆广东粤剧信息资源库采用IP地址进行控制,非校园网内的用户无法利用这些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库只能供校园网用户内部使用,高校之间的资源无法实现共享,特色数据库无法走出校门,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方针和建设目标。

2.完善信息资源库建设引发的思考

(1)加大经费的投入。广东高校粤剧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持续的系统工程,应充分争取学院和图书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全校范围内形成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意识,改变过去传统的“大而全”“多而全”的资源建设模式,注意体现广东粤剧信息资源库信息资源特色。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完善信息资源库的基础设施建设。

(2)加强技术力量的培训和管理。由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是最佳的选择。但是,对于技术人员而言,图书馆的吸引力和发展空间远远比不上学院其他系部。对于这种情况,可以继续招聘技术人员,也可以在馆内部培养和挖掘技术人才。针对可塑性强、计算机基础较好、懂粤剧、工作热情高的馆员,可重点培养其技术力量,缓解图书馆技术人员的工作压力。

(3)严格执行建库标准。在数据库建库加工处理中,按标准的著录格式著录,对于部分不符合标准格式的原生性数字资源要求先转换成标准格式再录入,对于著录标准和标引规则应确定统一的标准原则,对已经建成的数据库定期进行数据更新、维护和修正,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和时效性,保证数据库的最大利用,实现最大程度的价值效益。

(4)加强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特色数据库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各单位受到人才、资金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建成的数据库结构单一、专业面狭窄。所以,图书馆应走联合建库、统筹规划的道路。各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特色数据库建设时,充分做好协调管理、分工协作、联合建库、共建共享。各个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各馆的特色和优势。优化资源,合作共享,合理划分数据库类型、等级和评估标准,消除各自为政、各建其库的弊端,实现资源共享。

(5)加强数据库后期的维护工作。数据库维护比数据库的创建和使用更难,数据库日常维护工作是系统管理员的重要职责,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备份系统数据;②万一系统失败时恢复数据库系统;③产生用户信息表,并为信息表授权;④监视系统运行状况,及时处理系统错误;⑤保证系统数据安全,周期更改用户口令。因此,为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可靠安全、协调高效的运行,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必不可少。另外,数据库建成以后,要不断的添加新数据、新资源,不能一劳永逸,否则用户看不到最新的信息内容,从而使数据库失去活力。

五、结论

我院图书馆自建广东粤剧信息资源库建设时间尚短,建设过程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我们应该积极面对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总结自建信息资源库建设经验,贯彻实施专题信息数据库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定位,突出应用。保持信息资源库的权威性、特色性、实用性、科学性,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何虹.论广东省地方戏曲文献资源的分布特征及有效整合[J].图书馆论坛,2008(2).

[2]周秀梅,朱兼白.我国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24).

[3]杨国栋.音乐院校数据库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西安鼓乐数据库”为例[J].音乐天地,2013(10).

[4]周慧珍.CALIS 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实践与研究探析——以《山西民居图片数据库》为例[J].晋图学刊,2013(6).

责任编辑 何丽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粤剧资源库信息
SINGING THE CHANGES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粤剧排场与粤剧传承
1949—1951年粤剧“戏改”
粤剧传承中的“变”与“不变”
订阅信息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福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以福建基础教育网资源库为例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