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英 赵明君
摘要:现代成本会计各职能是企业管理者重要的管理工具,本文以现代成本核算为研究内容,通过对其经济内涵、原则、要求等内容的解读,深入探讨其与成本控制的关系,进而提出在现代成本核算中实施成本控制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现代成本核算 成本控制 实施
1 现代成本核算的经济内涵
成本核算作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个分支,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现代经济生活中会计成本的经济内涵是:为了生产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和劳务而耗费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的货币表现,根据政府有关规定、操作技术手段限制和其他有关制约条件,可以在产品销售收入中直接扣除的部分。现代成本会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主要负责企业生产运营的成本预测、规划、控制、核算、分析以及考核。其中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工作的中心,成本预测是基础,而成本控制是成本决策的有力保障,进行成本核算是实现成本预期目标的最后检验,可以说,现代成本核算是一种行为职能。成本核算,就是详细记录企业在制造与销售产品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支出,决定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充分发挥现代成本核算的职能,能够对企业资产价值变化及时的反映,并与经济环境变化相适应;加强资产负债在财务报表体系中的有效地位;加固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 現代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
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成本核算过程中必须重视成本控制,成本控制范围也由事中控制发展到对企业未来经营活动与损益加以控制,即提供成本预测的信息,以满足企业管理者的需要,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现代化经营型成本核算。
同时,现代化成本核算主要体现在,高科技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加上全面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给企业成本的计量工作以猛烈的冲击,使存货制度既有需要也有可能从永续盘存制改为无盘存制(零存制)。日本丰田公司提出了适时制的管理思想,从而引发了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作业成本法是以生产的自动化为基础,同适时制和全面质量管理紧密配合的以成本作业为核算对象、追踪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是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相结合的产物。
具体到本文研究的成本核算方式,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早期成本核算阶段,计算产品成本时通常采取的是分批或分步成本核算制度,以此来确定存货成本及销售成本;近代成本核算阶段,为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创造了很多的有利条件,此时采用的主要是标准成本制度和成本预算制度;在现代成本核算阶段,比较注重事前成本控制,该阶段的发展重点趋向预测、计划及决策,实行最优化控制。
3 现代成本核算中实施成本控制的具体要求
3.1 审核和控制各项成本、费用的发生 在开展成本核算之前,首先需要参考相关的国家规章制度和行业规范标准,认真审核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从而分析确定各项开支是否存在不合法或不合理的项目。凡是属于不合法、不合理、不符合企业规定的开支项目,应坚决制止;最大限度保证支出的合理性,避免浪费和超支;已经制止的开支项目,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必须追究责任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如果是由于企业标准或定额脱离实际情况而发生的超支,应按照规定的程序修订标准和定额,从而保证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其次要对已经开支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进行归集与分配,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从而取得审核和控制成本费用的最终结果,以便为定期进行产品成本的分析和考核,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提供相关和可靠的成本信息。
3.2 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为了在现代成本核算中贯穿实施成本控制,保证成本和费用核算的正确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必须正确划分以下五个方面的费用界限:
3.2.1 划分正常支出和非正常支出的界限。一般来说,在各个会计期间所产生的费用几乎都是正常的生产经营支出,但是也难免存在一些非正常的损失项目,比如,固定资产提前报废损失、企业的存货、自然灾害损失、固定资产盘亏损失等,这些都属于非正常支出。由于这些非正常支出既没有给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也没有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资源,所以不能够把这些非正常支出列为增加资产的成本,也不可以报告为当期的费用,反而为了弥补企业的损失,需要从企业收益中把这些支出扣减。
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应该把正常的生产经营费用和非正常支出区分开来,因为如果把两者混淆在一起,会造成成本的增加,影响最终的成本核算结果,降低成本核算的可靠性,同时也影响了对企业各个部门工作业绩评价的公正性。
3.2.2 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企业正常开支的项目包括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两类,为了保证成本核算的可靠性,应该在核算过程中把两者区分开来。收益性支出主要是指那些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比如,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用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和用于筹集生产经营资金所发生的支出,都属于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主要是指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比如企业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买无形资产以及对外进行投资等,都属于资本性支出,一般来说都不是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要想有效保证成本核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必须合理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否则,如果把资本性支出列为收益性支出,就会少列资产而多计成本和费用,从而少计当期利润;反之,则会虚增资产而少列成本和费用,造成利润虚计。
3.2.3 划分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费用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产品成本要在产品生产完工并对外销售以后才计入企业的损益,并从该期的收入中得到补偿。而当月投入生产的产品不一定都在当月完工,更不一定在当月销售出去;换个角度讲,当月销售的产品也不都是当月投入生产的。所以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不一定能够计入当月损益,从当月收入中得到补偿。因此,为了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和当月的期间费用,正确地计算企业各个月份的损益,还应该将确定为当期收益性支出的费用在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之间进行正确划分,也就是划分为产品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生产费用主要包括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材料费用、生产工人工资费用和制造费用等,并据以计算产品成本;期间费用主要包括用于产品销售、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或筹集资金所发生的费用,应该按照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进行归集,直接计入当月损益,从当月利润中予以扣除。
3.2.4 划分各种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界限。只有分别计算各种产品的成本,才能有效分析和考核各种产品的成本计划或成本定额的执行情况,因此,对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还应该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划分。如果某几种产品共同产生的费用,不应该直接把这些费用归入到某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中,应该采取合理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这几种产品的成本;只有是某种产品单独产生的费用,才能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才属于该产品的成本。
所谓适当的分配方法,就是分配所依据的标准与所分配的费用多少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因而分配结果比较合理,而且分配标准的资料比较容易取得,计算比较简便。分配间接计入费用的标准主要有三类:消耗类,例如生产工时、生产工资、机器工时、原材料消耗量、作业消耗量等;成果类,例如产品的重量、体积、产量、产值等;定额类,例如标准成本、定额耗用量、定额费用等。
3.2.5 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费用界限。月末计算产品成本时,需要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费用界限,若某种产品一件都没有完工,那么这种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之和,就是这种产品月末在产品成本。若某种产品已经全部完工,则该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就是这种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之和。若某种产品介于两者之间,一部分已经完工,另一部分还没有完工,那么这种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还应该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别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参考文献:
[1]周超,徐勇谋,严国梁.生产企业成本管理新探:双内核成本管理[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10):39-40.
[2]彭东霞,殷鸿峰.对成本会计理论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8):85.
[3]杨志平.关于企业成本会计理论的思考与探究[J].北方经贸,2011(10):64.
[4]郭德成,蔡京英.对我国现代成本会计发展问题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