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顺平
摘 要:小学数学对小学生来说难免略显枯燥,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善用生活情境。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和运用生活情境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2B-0057-01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易集中,运用生活化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所以,如何利用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让小学生爱上数学,学以致用,成为所有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一)创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小学生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心理还没有成熟,他们对于外界的感觉和判断还停留在直观感受上,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然后将生活情境带进正式的数学学习,通过故事或者游戏带动气氛,让同学们保持热情,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例如,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排成一队,然后告诉同学们,小明前面的人比后面的人多一个,而全班一共16个人,请问小明前后各有多少人?通过这样一个简单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与思考,从而主动学习,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从而提高效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兴趣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关键,从而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学习,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良好的氛围以及学生的兴趣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必备条件,教师应该做到这一点。
(二)创设生活情境,贴近生活实际
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对知识的接纳度越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量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两位数的加法时,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同学一起外出春游的情境,“学校派出两辆每辆限乘70人的车带同学们出去春游,但是我们年级的四个班分别有30人、34人、36人和37人,怎样安排这些同学呢?”在这样一种熟悉的情境下,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并且得到解决办法,学生们会得到诸如一班二班合乘一辆车、二班三班合乘一辆车这类答案,接着教师就可以引出本堂课的内容了,“同学们给出了这么多的方案,到底哪种方案最合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的加法来验证一下”,这样一来,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更加易于接受,兴趣也会更加浓厚,整堂课都会在一种兴奋积极的氛围中完成,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由此看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效率。
(三)创设健康情境,符合学生现状
教师创设的情境应该满足纯洁健康这一条件,为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数学学科也应该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责任。例如,在进行情境的创设时可以多使用一些“同情”、“帮助”这类字眼,让善良的种子在学生心中发芽成长。同时,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符合学生的现状和生活实际,只有具有针对性的实事求是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加以运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应该对班里每一位同学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创设的情境应该是班里绝大部分同学熟悉的,而不应该让学生对教师创设的情境有过分的陌生感,否则难以得到预期的效果。
(四)语言要生活化,例题体现生活
创设情境时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尽量不使用那些枯燥的专业术语和名词,而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表达与描述,便于小学生的理解,拉近学生与数学这门学科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就在生活中。
例如可以用一些“小朋友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已经有7个人被捉住了,还有8个人没有被捉住,请问玩游戏的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哥哥和弟弟分别有一些铅笔,哥哥给弟弟4支铅笔之后两人的铅笔数量就相同了,请问原来哥哥比弟弟多几支铅笔?”这样的例题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这种通俗的问题就会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运算式变为生活化的例子,通过生活化的例题就可以将乏味的数学运算变为学生熟悉的语言,从而易于接受和理解,在这样的例子中学生容易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学以致用。
二、结束语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将数学教学变得生活化,善于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根据学生的现状创设健康的情境,用生活化的语言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实际运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小学数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杰,张雪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生活情境方法的探讨[J].新课程·中旬,2014,(5):19-20.
[2]张生贵.融入生活情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新课程·下旬,2014,(5):16-17.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