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
摘 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前几分钟的教学内容的设置能不能让学生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有没有兴趣跟老师一起愉快地学习完一节课的内容,同时也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导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117-02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前几分钟的教学内容的设置能不能让学生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有没有兴趣跟老师一起愉快地学习完一节课的内容,同时也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课堂教学效率,我对课堂导入的方法做了许多探索和实践。下面是自己不断尝试改进后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借助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先调动全体学生的兴趣,再层层推进,引入所要学习的内容
例如我在教授《同类项》一课时是这样设置的:
1、小姨一家三口到小颖家做客,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来不及做饭,下班后一家三口到超市买食品招待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准备买下列食品:苹果、西红柿、红烧肉、草莓、清蒸鸡、红萝卜、西瓜、白菜、炖牛排。请你帮忙设计一下,他们如何快速地买到这些食品?(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小组选派代表回答)。
2、你能把下列各式放到两间屋子里吗?
15、-3X、-48、9m
3、你能把下列各式放到4间屋子里吗?
-2n、 、 、 、 、 、 、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选派代表回答)。
问题1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生活问题,它的设置很快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问题上,让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就跟着老师的问题走;问题2逐渐把学生的思维从生活问题过渡到简单的数学问题,学生能轻松愉快地解决这个问题;问题3提高了难度,极大地激发出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二、借助游戏规则的问题情景导入课程内容,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授《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课时,我是这样设置的:
给四个数,每个数必须用一次,用“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得出24,看哪组最快。
(1)3、7、-5、9
(2)7、3、3、7
(3)-2、3、-8、5
(4)1、-2、2、3
第一组数只用加和乘即可运算出结果,学生能快速得出结果,因此可以吸引全体学生的兴趣及注意力,(3+9)×(-5+7);第二组数需要运用到除法,在无法简单得出结论的情况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开展讨论,参与兴趣也会比较高,7×(3+3÷7);第三组需要增加乘方的运算,难度的增加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学生在讨论不出结果时会邀请老师加入一起讨论,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2)3×(-8+5);有了第三组做铺垫,第四组数学生的思维会更开阔,讨论之后依然能得出结论,(-2-3)2-1。
三、借助实践操作的问题情境导入课程内容,通过动手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
这类导入法在教授几何课内容时比较常用,例如教授《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让学生课前4人一组每组准备如下长度的小木棒:
(1)13cm 5cm 9cm
(2)7cm 4cm 12cm
(3)8cm 8cm 14cm
(4)7cm 7cm 16cm
课堂上,让学生动手用自己准备的木棒搭三角形,四个同学观察自己组内搭出什么样的结果,并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样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为什么都是三根木棒,有的就不能搭成三角形,这就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渴望去学习课文内容的动力,而且他们对学习的结果会刻骨铭心。
四、借助开放性问题的情境导入,让学生放飞思维,发挥想象
例如教授《平行线》的小结复习课时,可以这样设置:
1、下列图形中,添加哪些线段可以使DE//BC
这样的设置答案不唯一,可以借助问题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都复习一遍。
2、如图,已知∠BAF=∠CDE,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如果不平行,可以添加什么条件能使AB//CD?
这个问题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BAF与∠CDE是什么关系的角?有点像内错角,但其实不是,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可以得出构题者的设置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