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鹏
摘 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社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各方面的压力增大,大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作为高校辅导员,如何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障碍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1.084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日益增多,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压力的增加。由于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等因素,作为90年代出生的学生,心理状况、压力承受能力等并不十分强韧,外界的要求和学生本身的能力之间存在的矛盾日益凸显,多重压力导致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①
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况
现代大学生面临着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压力,一方面由于本身物质条件的需求以及对未来工作生活的畏惧心理,导致大学生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压力逐渐增大;另一方面现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学生存在人际交往障碍,比较自我, 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还有部分学生由于不适应家庭的教育模式,导致逆反心理严重,和家长关系非常恶劣,或者由于童年时不经常和同龄孩子交流,性格过于腼腆, 较为极端则会存在性格孤僻,或偏执的个性。然而周围环境对他们的不认可则会导致他们心理负荷更加沉重, 心理问题逐渐严重。②
在学业方面,很多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导致学业出现问题,实际上他们本身并不想放弃学业,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最终他们通过游戏或者虚拟世界来逃避现实生活的压力,逐渐发展成为网瘾学生。 还有很多学生对未来发展方向非常迷茫,但不主动思考,导致他们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消极对待学业。
另外,在大学阶段因感情问题所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日趋严重,很多学生因为接受不了感情的挫折而选择一些过激的行为,这也是现代大学生承受能力较弱的一个集中表现。
目前阶段,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复杂性和严重性成为高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
2 造成大學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一般年龄在20岁左右,该年龄段正是世界观、价值观等逐步完善的阶段。情感逐渐丰富,社会意识逐步增强的同时,自我独立意识也在逐步增加,然而自我独立意识的增加与其经济等相关物质条件并不能独立的情况形成矛盾,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都会对学生造成无形的压力。当压力无法自我排解时,心理问题也就随之产生。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种类分析如下:③
(1)个性障碍,人际交往困难。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由于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家庭因素导致学生的性格过于张扬或者性格孤僻、偏执,不喜欢与人交流,或者由于有些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导致子女性格叛逆。再加上,大学里的人际关系比中学时代要复杂得多,相互之间由于性格、生活习惯等差异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些矛盾和冲突,由于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时间长了就会产生负面的情绪,情况严重的会慢慢产生焦虑甚至抑郁的心理。
(2)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很多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也有了上大学的机会。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由于在童年缺乏良好的物质条件,非常想通过大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在大学环境中,贫富差距较为明显,贫困的同学面对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同学会产生自卑心理,这种心理危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致使各种心理障碍的产生。
(3)因家庭因素形成心理障碍。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由于长期的压抑心理已经产生各种问题,比如家长管理过于严格,产生非常严重的叛逆心理。在大学期间离开家长生活后,很多潜在的情绪开始释放,和家长关系不融洽,和同学难以相处等问题随之而来,最终导致性格产生变化。
(4)学业及发展问题。很多同学在刚刚踏进大学校门时对大学充满了向往与信心,然后在大学期间却发现自己和别人比起来很普通,导致自信心下降,继而面对不了这种现状,随之开始沉迷于网络或游戏,或者由于脱离家长的管束之后无法自控,沉迷于游戏,导致学业成绩严重下降,由此产生的心理负担,使部分学生无法正确面对的学生继续沉迷于游戏,最终导致无法顺利毕业。有些学生则由于对所学专业的迷茫,毕业后生活缺乏信心,导致产生逃避现实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
(5)情感问题。大学期间的心理问题很多时候由感情引起。现在的大学生在情感方面普遍不成熟,遇到情感问题非常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导致心理出现疾病,加强大学生的情感教育非常必要。
以上造成心理问题的各种成因,表面看来是由不同因素诱因而成,然而心理问题最深层的因素还是来源于家庭的成长环境,所以了解学生家庭的成长环境对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针对学生心理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1)专门开展新生心理教育课。在新生入学期间邀请学校心理中心的老师针对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的心理落差、情感问题、学业问题等方面专门开展新生教育课,从专业的角度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提前预防有可能发生的心理问题。
(2)培养学生心理委员,开展专业培训。在学生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由心理中心的老师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普及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心理委员可以通过专业的角度及时发现班上同学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到及时化解。
(3)经常和家长保持联络,相互沟通。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时刻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协助家长做好调解学生心理状态的工作。
(4)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心理问题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所以了解同学的家庭成长环境、教育环境等相关信息,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一定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相应影响他心理状况的事件,了解相关的情况对于把握该同学的性格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 輔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1)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起到榜样作用,提高辅导员的影响力。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首先辅导员自身要保持积极的心态,让学生能够从辅导员身上汲取到正面的情绪,并且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产生信赖感,以道德人格影响学生。④
(2)提高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由于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凡是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性格上都会有一些和其他同学不同的地方,要把握个人的性格特点,辅导员的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需掌握同学的个性差异,才最终在工作时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5 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不足
(1)心理健康专业素养欠缺。高校辅导员普遍并非心理专业毕业,即使学校有相关心理知识的培训,大多数高校辅导员仍然缺乏系统学习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机会,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缺乏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心理辅导技巧,因此不能给予学生专业的心理指导。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相关的经验,慢慢弥补专业知识的漏洞。⑤
(2)在学生心理方面投入不足。在高校中,大多数辅导员的工作还是着重于学生常规事务的管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往往忽略学生学生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多数情况下是在有问题出现时才着手解决,其中一方面的原因也是由于专业知识欠缺导致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工作中,辅导员往往会将较多的精力放在较为优秀的同学和学业存在困难的少数人的身上,往往忽视中间部分学生的发展,导致关注不足。
(3)工作繁忙,易产生倦怠心理。由于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繁忙,又长时间和不同学生打交道,身体上和情绪上易产生倦怠感,在处理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受到其情绪影响。这样辅导员必须消耗更多的精力来稳定自身的情绪,极易产生心理疲劳,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6 总结
作为高校辅导员,首先必须具有坚韧的性格,积极的态度,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对学生形成正面的影响。同时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个人能力,才能提高思想工作的效率。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一套完备的培训体系和机制,同时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辅导员自身能力得到提高,才能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学生,为学生铺就成才之路。
注释
① 王丽丽.对新时期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8.1.
② 黄大建.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J].当代青年研究,2006(10):9-11.
③ 吕志革,邹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J].校园心理,2009(5).
④ 李智慧,龙跃,齐立强.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9.9(3).
⑤ 赵海信,毛树渠.试论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工作优势与激励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