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乐为
摘 要 “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办学指导方针。面对日益增多的岗位需求,学生的就业需求越发严峻,笔者就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些做法,从就业体系、就业指导课程、信息管理等方面着手,浅談自己在就业工作上的想法。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就业 就业指导 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1.077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招生规模日渐扩大,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各种难以解决的挑战和问题。而就业工作的好坏是检验一所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也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因此,做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尤为重要。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教师,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结合本校的实践做法提几点建议。
1 完善工作体系,确保就业工作有序开展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全民的工作,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工作有序开展进行,不能单靠毕业班辅导员一人的努力,需要各领导、老师、学生的配合与支持。
坚持开展“一把手”的主抓,规范管理,定期开展毕业生就业会议、毕业生工作小组管理和服务工作,保障了中心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坚持“一把手”责任制,建立由系主任到副主任、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一体的毕业生工作网络,增强老师们的服务意识,努力为毕业生排忧解难。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组织系统,为就业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同时,不断地调整就业工作的方法,保障就业工作的的日常运行;完善服务设施,为辅导员办公室增加内线,做好经费预算管理,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为毕业生工作确保就业工作的正常运行。
2 重视就业课程建设,指导服务形式多样
笔者发现,很多学校是在学生毕业前夕才开始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这不仅效果不佳,甚至不利于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而我们可以根据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及专业特点,实行全程就业指导,将就业教育提前到从入学教育阶段开始,将就业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让新生从入学就开始接受适应新的就业形势,从思想上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科学的就业观,树立就业意识。
普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大学一年级期间,帮助学生确立人生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阶段在二年级,重点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加强学生在就业、创业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他们在以后的就业竞争力;第三阶段的就业动员工作放在三年级上学期,举办就业指导月,重点是降低学生期望值,合理定位。(其中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可以按照课程的需要,加入如专业技能 、实用文体写作技能等方面技能的提高和写作能力、社交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能力的增强。)
就业指导教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的就业指导,还可以利用电子网络、就业辅导咨询报告会、面对面咨询、就业讲座等方式开展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方法的教育。定期在学校网站、广播台宣传就业信知识,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控、如何推荐自我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的能力和增强自信心。
3 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实操能力
文化知识是学校的基础课程,要想成为社会全能人才,其他方面的技能也是不可或缺的。目前的学生活动中,学校各系部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针对学生,我们还是坚持就业为导向,在学生活动这块,所开展的活动,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开展提高学生某方面技能的活动,以英语专业学生为例:英语角可以培养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敢于张嘴说英语,还有为了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而开展的外贸商品发布会、商务模拟谈判等活动。这些活动使学生不仅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技能活动与专业紧密结合,多渠道、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4 加强就业信息管理,多渠道宣传招聘信息
每年七月份,也是毕业生找工作的高峰期,若是在校的毕业生在这个时候才开始想到“毕业”这个问题,那么,很多毕业生就已经失去了很多找工作、就业的机会。毕业生到哪里找工作的问题是我们学校、家长和学生都要考虑的问题,而缺乏充分的思想与组织准备,仍然存在着“等、靠、要”的思维模式,缺乏主动性也会让学生错失更多的机会。
为了做好毕业的工作,我们会要求毕业班的学生在在校期间就要开始有思路地去准备就业,如通过家庭、亲戚朋友等关系,问问哪里有“位置”,同时,为了更好把最新的招聘信息发送到学生手上,我们要求毕业生积极关注网上的招聘信息,我们也会重视信息网络的建设,不断充实更新信息网。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等多种方式,如电子邮件、手机信息、联系电话、微博、QQ群等方式及时发布招聘工种、现场招聘时间、要求等信息传递给学生。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盲目查找,及时地传播招聘会信息,让毕业生可以选择性地参加,给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5 多措并举,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每年我们都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1)校企合作,为学生就业搭建良好平台,也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许多岗位。通过与单位开展合作,通过就业见习、就业实训或共建就业基地等途径为广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实习,在参加具体工作的同时,学院选派指导老师在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使企业看到了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了企业的录用率,有效地增加了学生就业培训和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根据历年经验,采取了实习安排与就业推荐结合的办法。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有目的地选送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毕业生参加实习,让实习与就业挂钩,以有利于就业率的提高。
(2)“走出去,请进来”努力拓宽就业渠道。通过邀请用人单位到学院交流、考察,想方设法地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积极走访各地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收集用人单位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召开小型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搭建了高效的求职就业平台,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充分发挥校友、教师带头作用。通过发动校友、全系教师通过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挥他们的人际关系,积极向有关单位推荐我系优秀毕业生,及时关注网络、报纸等媒体提供的就业信息,为毕业生联系实习和就业单位。这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大量优质岗位。有效地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序进行。
6 重点帮扶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援助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大规模的扩招,使得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多,给高校的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针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我们要对困难生进行摸底鉴定,了解具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就业困难,普遍的,我们会通过政策宣讲、一对一帮扶、发放补助等多种途径为家庭經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加强国家相关就业政策宣讲,让他们知道国家对应届毕业生有“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计划”等政策,引导他们到基层单位工作;此外,国家也有专门为家庭困难毕业生发放的就业补助金,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提供物质援助。
一个学生的就业困难往往会伴随着就业技巧方面的缺乏,所以要对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就业咨询和培训是有必要的,比如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和咨询服务,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求职礼仪等专题的就业辅导。这样能更有效提高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7 因势利导,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
市场给毕业生带来了更多的择业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也增加了择业难度,加大了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心理负担。这一变化给一些心理适应能力差的大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够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疏导、教育,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对于当前毕业生就业压力而引发的心理问题,系部建立起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体系,采取主动干预、积极疏导的方式,对于个别心理压力过大的学生,要进行一对一式的帮扶心理辅导。让前来咨询的学生都能够在辅导员老师的辅导下解除或缓解心理困惑和压力,顺利地进行学习和生活。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普遍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学校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网站等形式进行心理知识的普及,广泛开展普及性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举办“心理健康咨询日”“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进行现场心理咨询以及心理健康知识宣讲。为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
此外,高校教师应研究和学习心理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才能真正去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正确设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好恰当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以后的就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做好毕业生的工作,需要高校毕业生主动地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以充分适应社会。同时,也需要学校积极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思路、新模式,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就业岗位,提高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雅丽.制约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8):235.
[2] 李扬裕,余建晖,陈学红.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宏观特征与缓和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6):161.
[3] 靳海燕.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
[4] 韦毅嘉,廖莎莎.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