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秀梅
(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手术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手段,有助于疾病诊断,帮助患者清除病变组织,修复受损组织以及进行器官移植等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机体形态以及功能。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机体进行切、割、缝等操作,对患者体表组织有不同程度创伤,具有一定风险性。因此,给予手术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缓解其不良的心理情绪,提高手术效果[1]。我院为分析沟通技巧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进行7000台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与加用沟通技巧干预,现将其相关报道总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0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00例。观察组男1978例,女1522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41.5±5.7)岁,平均体质量(65.7±4.9)kg;对照组男2105例,女1395例,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40.9±5.1)岁,平均体质量(63.9±4.5)kg。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平均体质量等方面根据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手术室环境管理、手术物品置备、术中以及术后常规护理、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在手术室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沟通技巧,主要包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沟通技巧、正确把握沟通时机、重视非语言沟通以及注意沟通效果等方面。
1.3 观察指标[2]:患者出院时,使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让患者对本次护理工作进行评价,调查表主要包括日常护理、手术室护理、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等方面,满分为100分,得分≥80分,可视为十分满意;得分≥60分且<80分,可视为基本满意;得分<60分,可视为不满意。患者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观察数据选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形式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形式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十分满意2690例(76.9%),基本满意700例(20.0%),不满意110例(3.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9%(3390例);对照组患者十分满意1750例(55.0%),基本满意900例(25.7%),不满意850例(24.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7%(2650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手术是临床治疗多项疾病常用的治疗方式,可有效清除病灶组织,修复受损器官,但手术治疗对患者具有一定创伤性,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因此术前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另外手术室患者由于手术室高密闭性,导致患者易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降低治疗配合度,影响治疗效果。因此给予手术室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可有效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果。
现阶段,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逐渐取代了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理念,护理人员在开展各项护理工作时,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将患者的心理需求作为护理工作重点,大大提高了护理效果。在护理工作中加用沟通技巧,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在沟通中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保证手术治疗效果[3]。沟通技巧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沟通与赢得患者信任打下基础。护理人员应保持慈爱、朴素、整洁的形象,用简洁得体的着装、热情饱满的精神面貌、亲切大方的言谈、端庄稳重的举止为患者服务,增加亲切感、安全感,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赢得患者信任,消除患者陌生、紧张的心理情绪,建立良好护患关系[4]。
3.2 提高沟通技巧:在医学模式不断改变、人们法律意识不断加强形势下,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完成手术配合等技术操作的同时,还需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中心,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首先,护理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人格,用真诚的服务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院的关爱与温暖,激发患者主动进行情感交流的欲望。其次,主动关注、理解患者,在与患者交流中掌握患者及其家属处境、心理需求、主观愿望等内容,为患者介绍疾病特点,根据患者一般情况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并为其制定经济有效护理方案,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经济负担;最后主动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主治医师、麻醉医师以及相关器械等,消除患者陌生感,增加信任感。
3.3 正确把握沟通时机: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必须学会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在患者情绪较为低落时,尽量缩短交谈时间,可适当给予心理支持,待患者心理情绪平稳后,可延长交流时间,正确把握交流时机将相关的信息与知识传递给患者;另外,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要懂得倾听的价值,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并适时给出反应,让患者感受到你的尊重与倾听[5]。
3.4 重视非语言沟通: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主要媒介,语言沟通也是主要沟通方式,但与患者进行交流时,在重视语言交流的同时,还要重视非语言交流的重要性。非语言交流主要通过人的眼神、面部表情、举止行为等方面向对方传递信息。因此在与患者交流时,需要关注患者眼神、面部表情以及身体姿势等方面变化情况,通过患者非语言交流传递出的信息满足患者需求,可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全方位的关爱。
3.5 注意沟通效果: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之前,首先要与医师进行沟通,保证护理人员、医师与患者交流内容的一致性,防止发生护理人员与医师解释有差异或矛盾现象;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均均要主动与患者交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交流方式,保持交流的连续性与有效性。
通过本次观察可以看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9%,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沟通技巧在手术室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 冀桂珍,杨爱珍.沟通技巧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2011,35(2):93-94.
[2] 朱云.沟通技巧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1,17(3):84-85.
[3] 曹喜华.沟通技巧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9):274-275.
[4] 曲利红.沟通技巧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9):130-131.
[5] 蒋长明.沟通技巧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30):6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