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2015-01-24 17:30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8期
关键词:评量脑梗死药物

刘 丹

(吉林省脑科医院核磁科,吉林 四平 136001)

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刘 丹

(吉林省脑科医院核磁科,吉林 四平 136001)

目的 分析老年脑梗死性痴呆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5例老年脑梗死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并分别给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与常规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脑梗死性痴呆患者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理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脑梗死;痴呆;护理干预;治疗效果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理生理机制为患者脑部的动脉系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局部血栓形成,造成动脉管腔狭窄和(或)闭塞,造成脑组织的局部缺血坏死,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综合征。临床中主要变现为患者突发的言语不清、肢体麻木、偏瘫等神经功能缺损现象。由于脑梗死病史长,临床表现复杂,在不同的患者中可以变现为不同的临床症状。痴呆为脑梗死主要后遗症,患者可以出现言语障碍、记忆力下降、肢体功能障碍、思维判断力减退等,部分患者伴有性格改变,如焦虑、抑郁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因此积极治疗梗死后痴呆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较好的促进作用。针对这一目的,笔者选取了我院收治的75例患者展开探讨,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选患者均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来我院就诊,所有患者均由脑部CT或者MRI确诊为脑梗死,符合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梗死部位:15例丘脑,31例基底节区,14例放射冠,10例额叶,5例其他。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61~74岁,平均年龄(66.7±5.1)岁;对照组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62~73岁,平均年龄(66.4±5.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对比无差异,可进行统计学对比(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主要措施包括:①药物治疗:抗凝药物(阿司匹林)、扩张脑血管药物(川芎嗪)、降颅压、减轻脑水肿药物(甘露醇)、改善脑代谢药物(脑复康、胞二磷胆碱)。②常规护理:合理饮食、检测生命体征、入院宣教、药物指导、康复指导、心理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主要措施为心理护理、认知护理、生活及安全护理等。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对比其临床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1]: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试,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均包括1~20个项目,每个项目包括1~4个级别,反向计分按照4~1分计算,正向积分按照1~4分计算,标准分=总分×1.25。临床治疗效果: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及智能障碍程度将痴呆分为5个等级:1级:生理性精神老化,兴趣与关心减退,学习、工作能力以及应变能力下降,不适应创造性或复杂劳动;2级:轻微精神衰退,表达与领悟迟钝,判断分析能力下降,生活能力减退;3级:精神衰退,人格趋向本能,生活能力严重减退,需人照料;4级:精神衰退严重,表达与领悟困难,性格麻木不仁,日常生活需人照料;5级:精神极度衰退,失去全部人格,卧床不起,基本生活能力丧失,被动维持生命。显效:痴呆程度改善至少2级;有效:痴呆程度改善1级;无效:痴呆程度无改善或加重或死亡。

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对比。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分别为(60.08±8.14)、(47.96±6.21),对照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分别为(60.07±8.16)、(48.01±6.2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分别为(31.52 ±5.17)、(34.06±5.11),对照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分别为(51.37±6.61)、(40.59±5.2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30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达到94.7%;对照组患者22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达到83.8%,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痴呆是老年脑梗死患者常见并发症,对其日后生活起到较大影响,目前临床治疗中,多采用药物治疗,具有一定效果,但患者痴呆的核心症状为认知功能障碍[2],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护理干预常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心理护理:给患者提供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根据需要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与患者多沟通,倾听患者倾述,鼓励患者主动交流,引导患者适当运动,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患者,针对其具体情况作出原因分析,鼓励安慰患者,转移其注意力,避免言语刺激,放松其心情;对于情绪淡漠的患者,鼓励患者家属加强对其的陪伴与交流,开展家庭活动;保持真诚的态度与患者交流,鼓励其树立治疗的信心,采取个体化的针对措施与患者交谈,培养其乐观心态,解除患者的疑惑与顾虑,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②认知护理:记忆训练:从简到繁,从易到难,让患者重复一串数字或者一句话,增强其瞬时记忆;让患者回忆数分钟前看到的物品,增强其短时记忆[3]。定向力训练:针对性的让患者记忆某些特殊的时间、日期、文字等,例如重大节日、生日、亲人或医护人员的姓名等;分析能力训练:让患者对所看到的物品进行分类;口语训练:讲述故事,让患者简单概括故事情节或者回答简单问题[4]。③生活及安全护理:提高病房的舒适度与安全性,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保持床铺干燥整洁,及时清理会阴,使用气垫床,每隔4 h翻身拍背1次,防止压疮;对瘫痪肢体,进行按摩及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尽早开展康复锻炼,可在第2天开始开展3个阶段的锻炼,1个月后评估,联合针灸及理疗[5];对于有时间、空间定向力障碍的患者,安排家属陪护,防止意外发生。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及治疗效果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康复中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值得推广。

[1]张孟霞.整体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1):22-23.

[2]王碧.护理干预在福利院老年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12):1825-1828.

[3]杨秋菊,袁婉欢,黄惠君.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19):3885-3886.

[4]魏蔚.认知护理干预在老年痴呆症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7):38-39.

[5]王友芝.安全护理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痴呆患者中应用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5):184-185.

R473.74

B

1671-8194(2015)28-0204-02

猜你喜欢
评量脑梗死药物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