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晨起干呕的临床经验

2015-01-24 12:37王伟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胃气肝气中医药大学

陈 昊 王伟明

1.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1

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晨起干呕的临床经验

陈 昊1王伟明2*

1.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1

晨起干呕多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七情内伤、体弱气虚而发,其病机为胃气上逆。应针对病因病机,辨清寒热虚实,在半夏厚朴汤的基础上随症加减,灵活化裁,同时兼顾固护脾胃及生活调理,收效显著。

晨起干呕;半夏厚朴汤;临床经验

干呕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表现为仅有呕吐动作及声音,而无胃内容物吐出,常伴有恶心、咽部异物感、胃脘胀满不舒、嗳气等症状。呕吐之病最早见于《内经》,《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而干呕的病名则始见于《伤寒论》,伤寒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巢元方在《诸病原侯论·呕哕病诸候》对“干呕”做出了明确的解释:“干呕者,胃气逆故也。但呕而欲吐,吐而无所出,故谓之干呕。”[1]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饮食起居不规律,都导致干呕发生率的增加。笔者发现以干呕为主诉前来就诊的患者中,症状发生在晨起时较为多见。王伟明教授以半夏厚朴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干呕,收效显著。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王伟明认为本病多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七情内伤、体弱气虚而发。感受外邪,伤于饮食,扰动胃气,胃气不降反逆而上行,故作干呕。如《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或因情志不畅,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气逆而上,《灵枢·经脉篇》云:“肝足厥阴之脉……是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飨泄。”以上皆为实证。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中提到:“夫脾胃虚弱,必上焦之气不足……胸中闭塞,时显呕哕……”,脾胃素虚,运化失司,升降失调,气机逆乱,胃气不降,此为虚证。然实邪久客于脾胃,可致脾胃气虚;脾胃素虚者,又易为邪所伤,因此可出现虚实夹杂之证。《东垣试效方》谓“夫呕吐哕者,俱属于胃。”《内经》认为:“阳明之复……呕吐咳哕烦闷……”,胃气本以降为顺,今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发为干呕。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

王伟明认为晨起干呕多发于早上7点左右,当属辰时,此时胃经当令,本病病位在胃,与之相合,故干呕之症此时多见。人体由睡眠状态转变到清醒状态的过程,即是由阴转阳的过程,人体阳气在自然之阳的鼓舞下,升腾而上,宣发而出。胃属阳明,若胃气受扰失于和降,阳明之气则易受鼓动,上逆为呕。

2 半夏厚朴汤的配伍应用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用治妇人咽中痰气交阻之证[2],即后世所谓的“梅核气”。历代医家运用此方加减化裁,在脾胃病的治疗上收效颇多。半夏厚朴汤由半夏、厚朴、茯苓、紫苏叶、生姜组成。方中半夏为君,散结消痰,和胃降逆,臣以厚朴,以增降气除满之功;生姜为呕家圣药,辛散温行,降逆和中,常与半夏同用,即小半夏汤,为蠲饮止呕方之祖[3];紫苏叶宽中行气,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三药共为佐使。故可作为治疗晨起干呕的基础方。

2.1 辨清寒热虚实,灵活化裁 胃受纳饮食水谷,与外界相通,易为寒热饮食所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发生着改变,夏季贪于寒凉生冷之物,冬季过食辛温燥热之品,或肥甘厚味,饮酒太过,此皆会伤于脾胃,导致干呕的发生。

过食寒凉生冷,阴寒阻于中焦,胃阳无以温化,或患者素来脾胃虚弱,胃阳为寒凉所伤,常于半夏厚朴汤之中配伍干姜、丁香、吴茱萸以温中散寒。干姜性味辛热,为温中散寒之要药,丁香、吴茱萸除可温散中寒,亦有和胃降逆之功,寒去则胃气自行。热邪积郁中焦,久之耗伤胃阴,或素有胃阴不足,胃失濡养。胃热干呕者多伴有反酸、烧心、口臭,心中烦闷,舌红苔黄。胃阴虚者可有饥不欲食之感,但见心烦干呕,皆因热扰胸膈,加栀子、淡豆豉清热除烦,和胃止呕;胃火炽盛者加黄连、石膏、玄参、麦冬、太子参清热养阴;若胃热不甚,常用竹茹、枇杷叶、芦根以清宣胃热;热清则胃气自复。平日喜食肥甘厚味,饮食积滞,聚而成湿,湿气日久不化,郁而生热,湿热互结者,此当消积导滞,清热化湿。常用半夏厚朴汤合保和丸加减,加苍术、藿香以祛湿,竹茹、芦根以清热,枳实、地枯萝以行气消积,腑气通则胃气降。

2.2 增强调达肝气之功 肝主疏泄,喜调达,《素问·举痛篇》云:“百病生于气也。”肝气疏泄调达,则气机运行通畅,气血调和,又可助胃受纳腐熟水谷,使浊阴之气下降。《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土得木而达。”肝气的调达与否大多受情志影响。叶天士云:“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肝气郁结,则横逆犯胃,浊阴不降,《灵枢·经脉》谓:“肝足厥阴之脉……是主肝所生之病者,胸满呕逆。”在半夏厚朴汤基础上,配伍柴胡、白芍、合欢花、郁金等药物,解肝郁,柔肝体,致肝用,畅情志,另嘱患者以玫瑰花、菊花、绿萼梅每天代茶饮,亦有很好疗效。

2.3 邪去兼顾扶正,注意生活调理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原料,才能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脾胃之气已为邪所伤,则攻伐不宜太过,对干呕不止的病人,服药时尽量选择刺激气味小的药物,服药方法,以少量频服为佳,以减少胃的负担。驱邪同时亦当扶助正气,可加用白术、党参健脾益气和胃之品。胃气恢复正常和降,即应以调理脾胃为主,固护后天之本。注重生活调理,嘱患者注意改变生活饮食习惯,倡导清淡健康规律饮食,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通过增强自身正气达到保持健康的目的。

3 验案举例

患者李某,男,45岁,2014年10月13日因晨起干呕1年余,加重1周就诊。患者每天起床后即感恶心、胃脘胀满、干呕,活动或进食早餐后症状减轻,偶有反酸、烧心,口干发苦,口气重,一周前因工作原因致情志不畅,上述症状加重。平素饮食不规律,喜肉食,晚餐进食量大。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曾服中药治疗(具体不详),效一般。纳、眠可,大便日行1次,质偏黏,小便调,舌红,苔黄厚,脉弦滑。辨证为湿热内阻,肝气犯胃。治以半夏厚朴汤加减,药用:半夏9g,厚朴12g,苏叶12g,茯苓15g,炒莱菔子15g,陈皮12g,山药15g,麦芽30g,炙枇杷叶12g,佩兰15g,合欢花15g,柴胡12g,竹茹12g,浙贝12g,连翘15g,甘草6g;生姜3片为药引,水煎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日一剂。嘱忌油腻,晚餐少食,调畅情志。服药10剂,上述症状明显好转,后上方加减服药2周,症除病安。

[1]陈蕾蕾.中医呕吐病证的病名源流探讨[J].北京中医药,2008,27(11):858-860.

[2]周锦.半夏厚朴汤治疗脾胃病的体会[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7,21(2):48-49.

[3]万寿.半夏厚朴汤的临床运用[J].广州医药,1981,12(2):23-25.

陈昊(1990- ),男,山东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脾胃病。

王伟明(1962- ),女,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脾胃病。

R249

A

1007-8517(2015)07-0164-02

2015.01.07)

猜你喜欢
胃气肝气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春季养肝食何“味”
胃气足 活百岁(上)
“肝气郁结证”术语源流考❋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