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鹏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辽宁 沈阳 110031)
肺灌注显像对肺栓塞抗凝疗效的评价探讨
赵 鹏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辽宁 沈阳 110031)
目的 探讨肺栓塞抗凝治疗中应用肺灌注显像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于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抗凝治疗的48例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抗凝治疗,治疗前进行肺灌注显像,治疗2周后再行肺灌注显像,对治疗前后图像进行UPET评分半定量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血流灌注改善者37例(77.08%),无改善者11例(22.92%)。治疗前和治疗后,改善者UPET评分均显著低于无改善者,差异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者治疗前较治疗后,UPET评分显著降低,差异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改善者治疗前较治疗后,UPET评分无显著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栓塞抗凝患者应用肺灌注显像UPET评分评价可有效反应肺血流灌注改善情况,对于疗效评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肺栓塞;抗凝治疗;放射性核素显像;肺灌注显像
急性肺栓塞属于一种危重的心肺疾病,需要及时对患者病情做出诊断,并积极给予治疗,从而挽救患者生命。肺灌注显像是肺栓塞诊断的常用方法,临床应用时多与胸部X线平片联合诊断,肺栓塞诊断准确性和灵敏度较高。本次研究探讨了肺灌注显像对肺栓塞抗凝疗效评价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于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抗凝治疗的48例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UPET评分半定量分析,研究了肺灌注显像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择于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抗凝治疗的48例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质患者入院时,活动呼吸困难、呼吸道症状、胸痛、水肿等临床症状明显,经胸部X线检查、肺灌注加肺通气显像确诊为肺栓塞。本组患者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53.64±18.74)岁,病程2~18d,平均病程(11.35±6.34)d。
1.2治疗方法:48例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吸氧、强心、抗炎、止痛、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开始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5000~7500 IU,皮下注射,每12 h给药一次,持续给药48 h,随后使用华法林片抗凝治疗,2.5毫克/次,1次/天,维持服用。
1.3检查方法
1.3.1肺灌显像:患者取仰卧位,按常规吸氧,然后静脉注射99Tcm-聚合白蛋白。常规行肺平面8个体位扫描,包括POST、RPO、RL、RAO、ANT、LAO、LL、LPO。本院使用仪器为SPECT机(GCA-7100A,日本进口)。患者治疗前1 d,治疗14 d,分别行肺灌注显像。
1.3.2影像分析:由本院影像学专家共同分析患者肺灌注显像:治疗前图像肺段放射性分布填充,证明患者有改善。半定量分析UPET评分:灌注异常面积大小评分、放射性分布减低程度评分、灌注缺损评分三部分[1]。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患者中,血流灌注改善者37例(77.08%),无改善者11例(22.92%);治疗前,改善者UPET评分为(0.57±0.14)分,无改善者为(0.26±0.12)分,改善者UPET评分显著低于无改善者,差异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改善者UPET评分为(0.32± 0.09)分,无改善者为(0.23±0.12)分,改善者UPET评分显著低于无改善者,差异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5)。
改善者治疗前较治疗后,UPET 评分显著降低,差异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改善者治疗前较治疗后,UPET 评分无显著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肺栓塞发生后,抗凝溶栓治疗对于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你,目前,肺灌注显像是肺栓塞最直观的检测方法,而半定量分析UPET评分是国内外认可的评价方式。本次研究中,患者抗凝治疗前后,行肺灌注显像及半定量分析UPET评分,结果显示患者UPET评分显著降低,提示患者肺栓塞症状有效改善。
王静等所作相关研究中,将患者按照发病时间分为3组,A组患者发病时间1周内,B组患者1周≤发病时间≤2周,C组患者发病时间≥4周,肺灌注显像评价显示三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依次下降,与实际治疗效果相符,可知肺灌注显像评价的价值较高[2]。肺灌注显像对于溶栓、抗凝疗效的评价较为明确,可有效指导临床溶栓、抗凝治疗的进行。当前,溶栓治疗的时间相对较短,但抗凝治疗则需要延续至较长时间,治疗期间需要在各个时间节点行肺灌注显像,如2周时等,以对疗效进行监测。本次研究中,选择抗凝治疗2周作为时间窗,显示血流灌注改善者达到了77.08%,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国内相关研究认为肺灌注显像评价显示治疗2周后,改善幅度将逐渐降低,有效率提升较慢,由此可知,肺灌注显像评价应在治疗2周后进行,以便获得较为客观的治疗效果[3]。
综上所述,肺栓塞抗凝患者应用肺灌注显像UPET评分评价可有效反应肺血流灌注改善情况,对于疗效评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 唐平.肺灌注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与平面显像诊断肺栓塞的对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5(24):3332-3334.
[2] 王静,李国华,王雪梅.应用首次通过法肺灌注显像对急性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评价[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15(5):419-422+427.
[3] 郑晓鸽,张薇,李清,等.肺灌注显像UPET评分在肺栓塞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10(12):1057-1059.
R563.5
B
1671-8194(2015)34-01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