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术后合并脑脓肿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5-01-24 10:43:42李晓斌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5期
关键词:脓肿开放性颅脑

李晓斌

(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医院脑外科,辽宁 丹东 118000)

6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术后合并脑脓肿患者的护理体会

李晓斌

(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医院脑外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目的 探讨开放性颅脑损伤术后合并脑脓肿的护理方法。方法 做好患者术前准备工作,加强术后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 6例患者恢复良好,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及有效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不仅能提高护理满意度,还体现出病区的管理水平,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开放性;颅脑损伤;脑脓肿;护理

脑脓肿属于常见颅内感染性疾病的一种,外伤性脑脓肿是颅脑损伤后各种因素导致颅内感染,是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该疾病使脑实质受到化脓性细菌侵入而导致脑组织发生局限性破坏[1]。患者表现有感染症状以及颅内压增高症状,故脑脓肿形成后亦尽早手术治疗。我科于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患者78例,术后合并脑脓肿6例,通过治疗与精心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患者78例,术后合并脑脓肿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53~68岁。6例患者在术后出现:高热、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局部创口迁延不愈,视力视野改变、失语、癫痫等脓肿所在部位相应脑损害症状运动感觉异常;颈项强直,布氏征及克氏征阳性的脑膜刺激征象腰穿压力增高,脑脊液细胞数增多,CT平扫可见边界相对清楚的低或略高密度灶,增强后见脓肿包膜成环状强化,其外周有低密度水肿区。MRI于脑炎期,T1相见脑白质内有灶性低信号区,T2相见病灶为明显高信号;于脓肿形成期,T1脓肿壁为等信号,T2为低信号,周围水肿在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增强检查表现脓肿壁为环形强化。综合分析考虑脑脓肿形成,故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同意手术。二次开颅手术将脓肿异物及窦道一并清除。术中顺利,术毕入ICU监护24 h安返病房,联合应用抗生素3周,结合营养神经、降颅压药物治疗,患者症状缓解,无发热,予出院。

2 护理方法

2.1基础护理:患者住院期间由于病程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经济负担重,导致思想压力极大。表现出紧张、恐惧、焦虑不安及预后信心不足等情绪。因此,我们竭力做到:①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安排患者住单人房间,保持病房安静整洁、空气清新,适时调整温湿度,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20 min,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每日2次含氯制剂擦拭地面。②为其选择高年资、经验丰富的责任护士进行治疗和护理,根据患者及家属的具体情况提供正确的通俗易懂的指导,随时解决患者所需,使患者及家属能正确面对现实,接受疾病的挑战,减轻挫折感。通过近距离沟通,增加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效率。③责任护士根据病情分阶段向患者及家属耐心的解释有关疾病类型、特点、手术方法、麻醉方式、术中配合、注意事项、治疗、护理计划及如何配合等问题,将已经成功的手术病例讲解给患者,树立患者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绪,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保证治疗、护理过程的顺利进行。④护士长通过晨晚间查房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不适,耐心倾听,鼓励和赞赏患者的坚强和勇敢,从而树立了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⑤要求健康的家属24 h陪护,家人的照顾和关心对患者是最大的支持;同时帮助家属学会对患者的特殊照料方法和技巧;限制探视人员,防止交叉感染。

2.2症状护理:①注意观察生命指征变化,定时监测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浓度。及时处理高热,采用冰敷、冰枕或降温毯降低体温,减轻脑耗氧量[2]。②减轻脑水肿:术后2~4 d是脑水肿高峰期,遵医嘱酌情使用激素以减轻脑水肿,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脑血氧供给,缓解术后脑水肿引起头痛导致颅内压增高等症状。

2.3管道护理。①体位和引流袋护理:患者取半卧位以利于引流,引流瓶(袋)低于脓腔30 cm,引流管位置应保留在脓腔的中心,故需根据X线检查结果加以调整。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受压、牵拉、折叠、成角、扭曲。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每日在无菌操作下更换引流袋,防止脓液外流;头部垫无菌棉垫,每日更换,保持术区敷料包扎完整、干燥,随时观察有无渗出,及时更换敷料。②冲洗:为避免颅内感染扩散,待术后24 h、创口周围初步形成粘连后进行囊内冲洗[3-4];先用生理盐水缓慢注入腔内,再轻轻抽出,注意不可过分加压,冲洗后注入抗菌药,然后夹闭引流管2~4 h。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合适抗菌药进行脓腔冲洗,3~5 d后无脓汁流出拔除引流管。③对不能进食或昏迷的患者做好口腔护理,尤其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注意无菌操作[5],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除。④患者术后带回股静脉置管,在护理中,我们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认真做好导管周围的皮肤护理,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每天消毒和更换敷料。妥善固定导管,做好标识,翻身时注意防止牵拉、折叠、扭曲,加强巡视及交接班检查,避免导管脱落。⑤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为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床上适度活动和按摩下肢,以促进血液循环;针对昏迷患者,每2 h更换一次体位,预防褥疮发生。

2.4潜在并发症护理。①颅内压增高:注意休息,劝慰患者安心休养、避免情绪激动,以免血压骤升而增高颅内压。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误吸。根据病情给予雾化吸入,以促进排痰,预防肺内感染。③避免剧烈咳嗽和便秘: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均可使胸腹腔压力骤然升高而致颅内压增高严重者出现脑疝,故应做好保暖措施避免感冒。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如出现便秘,予以开塞露或低压小剂量灌肠,必要时,戴手套掏出粪块。④及时控制癫痫发作:癫痫发作可加重脑缺氧及脑水肿,遵医嘱定时定量给予患者抗癫痫药物;一旦发作协助医师及时抗癫痫及降颅压处理,必要时床旁备用牙垫,防止舌咬伤。⑤躁动的处理:颅内压增高、呼吸不畅通导致缺氧、尿潴留导致膀胱过度充盈、大便干硬导致排便反射以及冷、热、饥饿等不舒适可引起患者躁动。对于躁动患者应解决引起躁动的原因,不能盲目使用镇静剂或强制性约束,以免患者挣扎而使颅内压进一步增高。适当加以保护防止意外及外伤。

2.5饮食护理:由于患者住院病程长、长期卧床、发热、能量大量消耗[4],对其身体造成很大伤害,患者身体虚弱,为此,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制定饮食计划,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软质饮食,由流质饮食——半流质——普食,以补充消耗的能量,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每天能量保持在2000~2400 Kcal。

2.6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预防感冒,加强饮食营养,提高机体抵抗能力;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加强安全防护,勿独自出行,谨防跌倒意外发生;根据身体状况适度运动,劳逸结合,逐步提高活动耐受力;如出现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应及时就诊。

3 体 会

脑外科患者显著特点是病情危、急、重、住院病程长,对其身体及心理造成极大打击。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疾病康复的效果。因此,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我们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责任护士依据病情变化全程负责并逐步实施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加强晨晚间交接班和巡视随时掌握患者的痛苦与需求,并耐心倾听,使患者情绪逐渐平和,消除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引流管护理、加强营养治疗、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于脑脓肿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预防再次发病具有重要意义[6]。

[1] 邓发斌,郭川,徐荣华,等.42例脑脓肿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0, 31(7):935-937.

[2] 王晶,李慕丽,张锐.30例脑脓肿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 2013,10(5):30.

[3]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93.

[4] 史春波,崔洪山,马晋,等.脑脓肿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2(9):333-334.

[5] 姚林.脑脓肿患者的精细护理有效性[J].中外健康文摘,2014, 4(2):182-183.

[6] 谭丽,陈飞苑,朱丽玲,等.52例脑脓肿患者的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4,4(25):330.

R473.6

B

1671-8194(2015)35-0272-02

猜你喜欢
脓肿开放性颅脑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40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5年3期)2015-12-01 03:57:47
寻求开放性道路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2:18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35例
西部中医药(2014年6期)2014-03-11 16: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