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锋
我们经常会问同学们,你们上音乐课快乐吗?但我们老师有没有问过自己,教音乐课感受到快乐了吗?
多年来,我们往往习惯于以顶礼膜拜的心态去观摩好多的公开课,却难投情于平时的课堂。正如我们度过了愉快的节日而看不起“柴米油盐”的日子。其实,精心打磨的优质课只是一种呈现教学高度的特例,它未必适应我们的校园课堂。尽管教师、学生日复一日地在平日课堂中成长、发展,但又有多少教师从中体验到教学的骄傲与快乐呢?呼吸在、生活在、成长在日常课堂,快乐栖居其中了吗?
任何领域内似乎都存在着这样一种规律,即达到一定境界之后的技艺,往往是于技巧中无技巧,甚至达到所谓的“大巧若拙”。我们早就认为教与学双方不是简单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应该是在此基础上的灵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碰撞,乃至于相互雕琢与相互塑造。这个过程质朴无华,自然而然,而不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当质朴、自然、和谐的课堂带来生命的律动,教与学双方的那种相互认可,相互欣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思想与人格的影响,将会是长久的,由此而带来的快乐体验也将是长久的。如果把这些只有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之中才能达到的理想效果非得放在刻意设定的看似华美的教学程式中加以实现,那还是我们校园的快乐课堂吗?怎样能让师生感受到教与学的快乐,怎样能让快乐栖居在我们的音乐课堂?
1.把课堂当成自己的快乐生活去精心经营
“一个好教师不是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其中的“发现”、“用心”,不难看出课堂也是我们教师体现生命价值的地方,所以说教育就是生活。当我们明白了教师人生轨迹必然运行于课堂时,我们为何不去把课堂当成自己的快乐生活“用心”经营呢?
尽管无限风光的公开课是我们亮相于前台,但是我说,课堂才是师生绽放生命光彩的广阔舞台。在课堂,生命与生命是在互不设防中进行交流与欣赏的。交流已不仅是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是师生精神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是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体验。课堂的质量不仅影响着教师对其职业的感受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你就会发现,用一颗心灵去启迪另一颗心灵,用思想去垂钓思想,生命便在看似平凡而琐碎中更加丰实更加喜乐……
2.课堂教学求真务实,其实快乐无处不在
在教学中,看似平凡的过程流淌的应是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看似朴实无华的背后应是教育良知和教学智慧的支撑。而良知与智慧需要担待,它要有勇气包容缺陷,挑战难度,在教与学真实的冲突中经历“焦虑”、“困惑”与“障碍”,在突围教学困境的挣扎中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而这些,是我们在公开课中难以看到的。因此,不如我们教学中求真务实,在这其中感受快乐。
在课堂上,我们首先要做到情感的真。无论是情感温和或严厉、外显与含蓄,都应以真心对待学生。然后做到知识的真,即提供给学生认知冲突的机会,关注学生认知障碍,及时以恰当的方式疏通被阻碍的认知通道,不能为了环节的顺畅而不顾学生真实的内心快乐感受。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从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性出發,沿着原本的教学设想,不拘于既定程式,尊重师生长时期形成的自然而又自由的教学习惯。
其中,教师还必须要清楚,学生需要学的什么,怎样感受快乐学习。因此教学的“活”与“动”不仅仅服从于教师一厢情愿的过程“愉悦”。从教师实际出发:教师不仅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合理的运用教学策略,还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各种先进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模式铺天盖地的时候,教师必须学会选择。正如穿鞋一样,不论新旧,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如果一味地追逐潮流,把自己的个性与风格完全弃之不顾,势必会亦步亦趋,迷失自我。
3.融入游戏元素,还课堂以生成的自由
作为一名从事音乐教学的工作者,我渴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同学们喜欢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同学们都不愿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平淡,甚至有的同学还以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这样连我自己也觉得索然无味。
我试图让游戏进课堂。如果音乐课仅仅是枯燥的练习和呆板的传授,那么学生当然会有乏味之感,因为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尝试着在课堂里渗透游戏。例如课中的节奏练习,如果只是把节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读,练习的过程就会非常的枯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打击乐器进行分声部、多层次的节奏练习,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我还充分的发动学生,引导他们利用家中的废旧物品自己动手制作打击乐器。如有的学生在空的饮料瓶、易拉罐里面装进米粒、豆子,做成沙球;有的学生用一根铁丝将许多瓶盖串在一起,做成了串铃;做“不花钱的乐器”学生用他们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即兴演奏,进行的“合奏”练习,形成有趣的音响效果。不仅学生兴趣浓郁、情绪高涨,学得都特别开心。
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不受所谓的理论、方法、技巧的干扰,不用揣摩教师需要得到什么样的答案,而是自主地思维,说出自己内心想说的话,实现真正的师生交流对话,感受心灵自由所带来的愉悦。因此自由的课堂不是老师以完整、完美、无懈可击的讲解取代学生的获知过程,不是巧妙的方式或以粗暴的方式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在紧绕目标的前提下给学生以独立思想的自由,充分尊重与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个性,坦然面对生成:课堂“生成”虽然日渐为教师所理解,但是在感情上却因为难以应对而淡漠“生成”,因此尽可能对生成加以“提防”性预设。过多“生成”预设却使教师失去了精神的自由与喜悦。所以说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具有足够勇气与智力资源来支持对生成问题的解决,不害怕学生牵着教师走,给课堂以生成的自由,这样才能在不可预知的有价值的交流中提升教与学的智慧,体现其中的心理愉悦。
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让我们用心经营自己的教学课堂吧,让每一堂课都能活多或少地延伸我们生命的深度,让每一堂课都能成为我们师生生活中的幸福时光。或许蓦然回首之间,我们会发现:原来教学是那样的有滋有味,快乐真的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