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莹
(辽宁省海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14200)
鸡气囊炎临症特点及防控措施
孙莹
(辽宁省海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14200)
鸡气囊炎多为上段呼吸道感染后进一步蔓延至气囊而引发的常见呼吸性疾病,是鸡呼吸性疾病进一步恶化的临界点,若控制不好病死率极高。结合鸡气囊的特殊生理结构和本病病理学特点,综合临床实践经验总结,摸索出对本病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方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综合防控效果。
鸡气囊炎;临床症状;综合防控
鸡气囊是禽类特有的呼吸系统器官组成部分,是薄薄的膜性囊,总计9个,一个颈气囊、两个锁骨气囊、两个前胸气囊、两个后胸气囊和两个腹气囊。气囊是鸡呼吸系统的延伸,上与肺脏、支气管、气管、鼻腔相通,这些气囊下与骨骼相连,使骨骼成为含气骨,也使得禽体内部成为半开放系统,免疫屏障作用极其脆弱。这种特殊的构造,使得鸡的上呼吸道一旦发生炎性(病原)感染,病变很快就会下行至气囊、肺、肝等部位。可以说气囊病变就是鸡病进入严重阶段的一个临界点,此时若无有效救治措施,即会表现出极高的病死率。
症见病鸡呈现较明显呼吸道症状,如喘咳、呼噜、张口呼吸、甩鼻、流泪、眼周见炎性分泌物、头部(含上下肉髯)水肿等;饮食欲不良,精神萎顿,羽毛松散,双翅下垂,机体生长发育明显减缓或停止,逐渐消瘦、贫血等;粪便形状、颜色异常,常见湿热下痢、排带血粪便或水样腹泻等。
剖解本病致死病例,可见口腔内倒流浓稠黏液,重症病例腹下皮脂发黄或有炎性渗出物;胸、腹腔气囊内充满黄色干酪样物质,心包积液,多数病死鸡继发心包炎、肝周炎等;脾肿大,小肠空扁、呼吸道(鼻腔、气管、支气管)普遍充满黏液;肝脏一般无明显变化或轻微肿胀,气囊浑浊、异变,严重者有黄白色干酪样物,继发腹膜炎;肺脏、喉头、气管等部位不同程度出血或充血;腺胃乳头、肌胃无明显变化,肠道充血,肠道黏膜水肿或坏死脱落,肾水肿及间质出血。总体而言,本病以呼吸系统病变最为显著,相邻器官、组织,特别是消化系统,多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
本病预防的关键在于有效控制上呼吸道疾病发生率,通过肺脏、气管、支气管的正常过滤作用和屏障作用,阻止病原体进一步侵损气囊,从而防止发病。
针对不同季节、不同日龄鸡群采取相应的控温、控湿、补光措施,使温、湿度和光照度全面符合、满足鸡当前正常的生理需求值;加强鸡舍内卫生综合治理,强化消毒灭原措施,适时进行体内外寄生虫驱除,最大化降低养殖环境中的病原体含量,减少内外源性病原感染几率;加强鸡场生物安全防范措施,抓好“入口”消毒、流动人员控制、管理人员工作服消毒、场内用具消毒、无害化处置等,严防各种携原体在鸡场(舍)内的流动,以降低常见病感染率。
要科学配制及投喂饲料、饮水,确保各种动物必需的蛋白、能力物质、矿微、维生素等符合当前鸡群的生理需求,增强鸡的体质和抗病力,以减少发病。
目前,与鸡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的几种重大疫病最有效的就是采取相关疫苗接种免疫,如:禽新城疫病毒、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传染性鼻炎病毒、鸡痘病毒、鸡传支、鸡传喉等,应结合当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本场发病史、日常疫情监测结果等,科学选择其中几种高发病率、高风险的病种进行疫苗接种,如此可以将发病风险、危害程度降至最小。
本病属规模养鸡常见、高发病之一,传染性极强,一旦有少数发病,务必要及时将发病鸡和病死鸡及时撤离原发病舍,做好隔离治疗及无害化处置,以防止疫情在本场(舍)内进一步扩散蔓延。
孙莹(1985.10-),女,辽宁省海城市人,大学本科,助理兽医师,动物疫病研究及防治防控。